2005年7月,喬雪沁從江西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鷹潭找工作。經過三個月的奔波,理想的工作沒找著,她卻找到了許多久未見面的同學。
三個月里,從小學到大學,頻繁的同學聚會讓喬雪沁腦子里有了這樣一個念頭:眼下流行同學聚會,而聚會的地點大多是酒家和賓館,這些地方雖然能滿足同學們邊吃邊喝邊聊的要求,但總感到缺乏一種能與同學聚會相配套的氛圍。這種嘈雜的環境,容易分散同學們“懷舊”的注意力,影響“懷舊”的質量。這時,她的腦海中猛然閃現出一個念頭:如果能為同學聚會提供一處既“文氣”又適合“重溫舊夢”的良好環境,那肯定會提高“懷舊”的質量。她首先想到了茶吧,這種場所很適合聊天暢談,要是能以此為基礎開一家“同窗吧”,只要策劃得當,前景一定看好。
有了開“同窗吧”的想法后,喬雪沁決定嘗試一下做老板的滋味。她開始籌備開辦“同窗吧”的資金,除了向親朋好友借了一部分錢外,還從銀行里貸了20萬元作為儲備資金。資金問題解決了,喬雪沁便開始選店址,申請營業執照,購買所需物品,布置場所環境。
2005年12月18日,喬雪沁的“同窗吧”正式開業。這天,她邀請小學同學、中學同學和大學同學前來體驗,不僅為“同窗吧”制造了人氣,還為“同窗吧”迎來了首場名副其實的聚會。在“同窗吧”里,喬雪沁設立了“小學廳”、“中學廳”、“大學廳”、“研究生廳”和“老三屆廳”,并根據各自的特點,對不同廳房的環境進行了富有創意的布置,例如“小學廳”里色彩斑斕的卡通圖案以及歡快的少兒音樂,就很容易勾起人們對少兒時期充滿幻想的生活的回憶;而“大學廳”里的布置則以綠色為基調,整個氛圍透出濃濃的青春氣息,音樂也以青春動感的旋律為主……
開業第二天,喬雪沁迎來了第一筆生意。一個中年男人打來電話說:“我是聽了朋友介紹找到你的,我是老三屆的知青點小組長,這個周末,我們想在你的‘同窗吧’組織一次下鄉知青茶話會……”一聽是老三屆的聚會,喬雪沁來了勁。她根據這批老三屆都是下鄉知青的特點,馬上對現有“老三屆廳”進行了重新布置,除了毛主席畫像保留外,將原有“忠”字臺、紅衛兵袖章和小紅旗換成了斗笠、蓑衣、扁擔、鋤頭、馬燈和犁耙等農具,音樂也換上了“戰天斗地”之類的革命歌曲。
按照他們的特殊要求,喬雪沁采購了高山新云霧茶;買來了他們當年插隊的地方土特產茄子干、豆角干、南瓜干、辣椒干、燈芯糕和凍冰糖等點心;還定制了一些印有“老三屆知青”的草帽作為紀念品。為了能在短時間里拿到這些特色物品,她事先與茶葉店、土特產品公司進行聯系,以代銷的方式互利互惠。
通過這次老三屆的同學聚會,喬雪沁除了獲得680元的正常收益外,還多得了188元的特殊服務費。
盡管“同窗吧”客似云來,但喬雪沁并不滿足于現狀,為了擴大戰果,她除了“等米下鍋”外,還打算“找米下鍋”。她知道,要想讓更多的同學來“同學吧”聚會,就得主動尋找客源?!罢颐紫洛仭迸c“等米下鍋”齊頭并進的經營方式,讓“同窗吧”的生意更紅火。
如今喬雪沁的“同窗吧”已經營了三年多,她不僅還清了銀行的全部貸款和親朋好友的借款,而且每月的收入都保持在12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