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陳 遠 本報特約記者 羽 游
美國4日取消了對艾滋病毒感染者實行長達23年的入境禁令。此前,韓國也于1月1日正式取消針對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旅行限制,對此,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發表聲明表示歡迎,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執行主任米歇爾·西迪貝也稱這是“全世界人權領域的新成就”。為慶祝禁令解除,在荷蘭艾滋病團體的安排下,1月7日,荷蘭艾滋病病毒攜帶者克萊門斯·盧蘭德將與他的同性戀伴侶共赴紐約,成為禁令解除后首個進入美國的艾滋病毒攜帶者。
據英國《泰晤士報》5日報道,美國的這項禁令于1987年開始實施,當時人們擔心艾滋病毒會通過共用廁所甚至咳嗽來傳播。1989年,荷蘭艾滋病毒攜帶者漢斯·保羅·沃霍夫隱瞞病情赴美國舊金山。在明尼阿波利斯的圣保羅國際機場,他的行李中被發現攜帶有抗艾滋病的藥物。漢斯·保羅·沃霍夫被美國當局拘留。這一事件當時在國際上引發激烈爭議。1993年,在當時的保守派參議員耶西·霍姆斯的提議下,美國國會再次強化了禁令,將艾滋病列為“危害公共健康的傳染病”,并禁止一切攜帶者入境。其實,美國前總統布什在其執政的最后一年也試圖撤銷這一禁令。去年年底,在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克里的努力下,立法終于獲得國會通過。奧巴馬完成了布什開始的廢除計劃,他稱這項禁令“植根于恐懼,而非事實”。在奧巴馬去年下令取消入境禁令后不久,2012年世界艾滋病會議確定將在華盛頓舉行,這是自1990年以來美國首次承辦該會議。
其實此前美國對這一禁令的執行已經放松,曾有部分艾滋病毒感染者得到豁免,但異性婚姻的準移民、同性戀除外。因此,許多感染者選擇不向美國海關申報艾滋病狀況。美國是少數的十幾個禁止艾滋病毒感染者入境的國家之一。根據美國入境平等宣傳小組統計,還有亞美尼亞、文萊、伊拉克、利比亞、摩爾多瓦、阿曼、卡塔爾、俄羅斯、沙特阿拉伯、蘇丹等50多個國家存在著限制或完全禁止艾滋病毒感染者入境、停留或永久居留的政策。
韓國取消類似禁令的新規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此前韓國對于艾滋病毒感染者入境有嚴格的限制,在韓停留的外國人,不管是何種簽證,一旦感染都必須出境。去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韓國有相關團體去政府門前抗議。韓國政府認識到限制艾滋病毒感染者入境實際意義不大,并且不利于韓國形象,在潘基文提醒下,著手廢除有關入境限制。但也有媒體擔心廢除禁令會引起艾滋病擴散。
不過美韓對艾滋病毒感染者入境禁令的取消還是受到了多方的歡迎。據聯合國網站4日報道,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呼吁對艾滋病毒感染者仍然實施限制的國家盡早采取行動,取消限制。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執行主任西迪貝也希望其他存在類似規定的國家效仿上述做法。
美國入境平等組織成員史蒂夫·華爾斯說:“這項禁令的確使美國付出了在科學界聲譽受損的代價,但更重要的是,由于這項政策,許多家庭被拆散、被迫分離,同性戀和異性戀家庭都被迫生活在不同地方,無法一起養育他們的孩子。”英國民間慈善機構泰倫斯·席金斯基金會負責人利薩·鮑威爾表示:“在長達20年的時間里,禁止艾滋病毒攜帶者入境,這是多么可笑的做法啊。”▲
環球時報201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