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德國特派特約記者 管克江 青 木
新年假期后的第一周,在全球制造業指數強勁復蘇的推動下,多國股市出現開門紅。美國4日公布的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創下近四年來新高,中國和歐盟公布的PMI指數也創下近兩年來新高。英國《金融時報》5日以“全球制造業數據一片樂觀”為題說,各國數據表明,“過去兩年來無情的工廠裁員潮即將結束”。美聯社5日則評論說,全球制造業正在穩步擴張,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全球最大的金融危機正進入尾聲,全球多數股市的開門紅也給新年全球經濟前景注入了新的希望。
美股迎來開門紅
據美聯社5日報道,由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發布的美國去年12月PMI指數從53.6升至55.9,高于接受道瓊斯通訊社調查的經濟學家們普遍預計的54.0。該指數大于50表明制造業呈現擴張。ISM協會主席諾伯特·奧爾表示,PMI指數升至2006年4月之后的最高水平,并已經連續第5個月實現增長。去年12月份美國新訂單指數也從11月份的60.3升至65.5,生產指數則從59.9升至61.8。兩個指數表明,美國去年12月份制造業訂單和產量均強勁增長。該報告為美國股市帶來開門紅,在4日的新年后首個交易日中,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盤中上升了160點,收盤漲幅1.5%,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漲幅更是達到了1.6%。
美國《華爾街日報》5日指出,制造業占美國經濟的比重比上世紀80年代已大大縮小,但仍然是一個重要的風向標,對經濟的變動非常敏感。RDQ經濟咨詢公司的經濟學家說,制造業復蘇將帶來就業的增長,就業增長將刺激民眾收入提高,導致消費增加,從而進一步推動復蘇。美聯社則援引摩根野村證券在紐約的經濟學家潘德爾的分析說,“現在經濟已經獲得了很多動能,這顯示我們已經走過了拐點”。
歐洲制造業強勁復蘇
世界其他國家的制造業數據同樣顯示出增長。摩根大通編制的各國PMI綜合指數顯示,去年12月份該指數升至55,為2006年4月以來的最高值,其中新訂單指數升至5年半高位。與此同時,中國去年12月份的制造業指數達56.6,創下20個月來最高,該指數已經是連續10個月處于50上方,顯示中國工業繼續擴張;16個歐元區國家的制造業回升到21個月來新高,英國制造業指數達到25個月來最高。
德國《財經信息》網站4日報道稱,歐洲市場研究機構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2009年12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由前月的51.2增至51.6,在連續第3個月回暖的同時,創下21個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這表明歐洲經濟正隨著全球貿易的恢復而復蘇。其中,德國PMI指數由52.4增至52.7;法國仍是歐元區內最強勁的表現者,由54.4增至54.7。英國的數據也出現強勁反彈,從去年11月的51.8升至12月的54.1,復蘇力度令分析師頗感意外。
經濟隱憂仍存
不過,一些經濟學家也警告,樂觀的數據背后仍有不少隱憂。諾獎得主、著名經濟學家克魯格曼4日表示,美國2010年發生二次衰退的幾率為30%至40%,而經濟增速放緩并再次推高失業率的可能性超過50%。他認為,高居不下的失業率是美國經濟的最大隱憂。考慮到美國的人口增長速度,美國每個月必須創造10萬個工作崗位才能使10%的失業率下降。而另一份關于建筑業投資的報告顯示了美國經濟謹慎的前景:去年11月的建筑業活動連續第7個月下跌,而且0.6%的跌幅超出預計的0.4%。
歐洲值得警惕的是,各國債務水平不斷上升,像希臘、西班牙等地制造業數據仍不樂觀,歐元區的出口領域仍然受到強勢歐元的威脅。今年下半年,隨著失業率飆升對消費者支出的傷害及2010年經濟刺激措施的退出,可能給2010年歐元區制造業帶來新的風險。▲
環球時報201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