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讀
2010·7月~8月

7月12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與市領導何事忠、馬正其、陳存根一道,在彭水、黔江、酉陽、秀山調研,白天參觀考察,晚上聽取工作匯報,3天走了近千公里。調研過程中,薄熙來指出,酉秀黔彭是重慶十分貧困的地區,但工作有思路,群眾有干勁,發展有希望,要進一步振奮精神,拓寬增收渠道,優化城鄉環境,確保萬元增收計劃的實施。圖為在酉陽縣龍潭鎮,薄熙來與群眾親切交流。 攝影/聞俊偉
〉中國扶貧開發人物展重慶巡展7月15日,中國扶貧開發人物展重慶巡展開幕式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舉行。此次重慶巡展,是繼北京、山西之后的第三站。宣傳表彰的73名典型人物代表分別來自全國28個省區市,年齡最大的80歲,最小的25歲,他們普遍具有富而有德、報效社會的高尚情操,不圖回報、真情扶貧的奉獻精神,崇尚愛心、關愛民生的濟世情懷,堪稱扶貧開發的時代先鋒。
〉市公共租賃房管理局成立授牌7月29日,重慶市公共租賃房管理局正式成立,它擔負全市的住房保障規劃、政策、分配和監管等工作。
〉重慶統籌城鄉戶籍制度改革全面啟動7月28日,全市戶籍制度改革工作會議召開,標志著重慶統籌城鄉戶籍制度改革工作正式全面啟動。此次改革將以推動符合條件的農民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轉戶進城為突破口,引導農村居民向城鎮有序轉移,逐步縮小附著在戶籍上的城鄉差異,消除農民向城鎮轉移的體制性障礙,促進城鄉資源要素合理流動,最終形成科學有序的人口城鎮化機制。
統籌城鄉戶籍制度改革的總體思路是:堅持綜合配套、有償自愿,分階段推進、分群體實施、分區域布局。改革具體分為兩個階段:一是2010-2011年,重點推進有條件的農民工及新生代農民工轉為城鎮居民,解決戶籍歷史遺留問題,力爭兩年內新增城鎮居民300萬人,非農戶籍人口比重由目前的29%上升到37%,實現轉戶人口在主城、區縣城、小城鎮三級城鎮體系的合理布局;二是2012-2020年,通過系統的制度設計,建立完善土地、住房、社保、就業、教育、衛生支撐保障機制,進一步放寬城鎮入戶條件,力爭每年轉移80萬~90萬人,到2020年新增城鎮居民700萬人,非農戶籍人口比重提升至60%,主城區集聚城鎮居民1000萬人,區縣城集聚城鎮居民600萬人,小城鎮集聚城鎮居民300萬人,形成合理流動、權益公平、城鄉一體的戶籍制度體系。
〉每年資助500名少數民族貧困生8月4日,重慶全市五大宗教團體、宗教界基金會、宗教活動場所等捐款282.7萬元,實施“少數民族青年才俊成長工程”,資助少數民族困難家庭的大學生完成學業。工程將按照大學本科生每人每年3000元,專科生每人每年2000元的標準,每年幫助500名少數民族貧困大學新生解決入學難問題。據統計,直轄以來,重慶宗教界向社會公益事業捐款捐物共計4300余萬元,修建希望小學129所,資助貧困學生72921人,救助困難群眾約2萬人。

領導黃奇帆、陳光國、邢元敏、張軒、馬正其,重慶警備區司令員朱和平出席了會議。圖為薄熙來等市領導會見雙擁模范代表,并與大家合影留念。 攝影/聞俊偉
〉方正集團兩江新區建制藥基地7月15日,方正集團旗下北大國際醫院集團重慶醫藥制造基地,在北碚水復功能區水土工業園開工。該基地建成后,將成為重慶乃至西部向國際市場輸送藥品的最大基地。基地分兩期投資興建,2011年底完成一期項目建設、試車,2012年正式投產,預計5年內,北大國際醫院集團在水復功能區的產業投入將達到50億元,實現年總產銷值超100億元。
〉江北嘴CBD建設全面展開7月24日,兩江新區又一個百億級項目—江北嘴CBD大型綜合地產項目國金中心奠基,標志著重慶江北嘴CBD建設全面展開。國金中心位于江北嘴金融核心區,集甲級寫字樓、高端購物中心、五星級酒店、高級公寓及休閑設施于一體,總建筑面積近60萬平方米,是江北嘴CBD首屈一指的大型綜合發展項目。項目預計在2015年全部竣工。
〉昆侖金融租賃公司成立7月28日,由中國石油和重慶機電集團聯合組建的昆侖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在渝成立。該公司注冊資金60億元。其中,中石油投資54億元,占90%的股份,重慶機電集團出資6億元,占股10%。其主要業務是為西部的中小企業、大型裝備制造型企業、能源企業等提供設備租賃。
〉重慶列入國家首批低碳試點城市國家發改委已確定在重慶、廣東、遼寧、天津等五省八市開展低碳試點工作,按照重慶確定的低碳經濟發展路線圖,將發展七大新興行業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
〉北汽西南基地落戶合川8月3日,合川區政府與北京汽車集團、重慶銀翔實業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北汽與銀翔將成立合資公司生產整車,基地落戶合川。此舉將使北汽集團自主品牌生產基地實現在西南的布局,也將使以摩托車為主營業務的銀翔集團迎來產業升級的機遇。
〉中國移動西南大區物流基地開建8月7日,總投資20億元、年物資周轉量超過500億元的中國移動西南大區物流基地在兩江新區空港功能區開建。中國移動西南大區物流基地是5個大區物流基地中率先開建的項目,年物資吞吐量超過30萬噸,全年物資周轉量超過500億元。項目建成后將輻射重慶、四川、貴州、云南四省,形成快速的物流通道。

〉重鋼17.5億元收購澳礦重鋼集團消息,重鋼礦投公司投資17.5億元,購買亞洲鋼鐵公司在澳大利亞擁有的磁鐵礦和煤礦資產60%股權一案,在8月份完成股權交割。8月5日,第八屆世界華人保險大會開幕典禮在南坪重慶國際會展中心舉行。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市長黃奇帆、世界華人保險大會創會主席梁天龍、20國集團研究中心秘書長龍永圖與本屆大會主席朱旭龍,共同為大會揭幕。本次大會是重慶有史以來,參與人數規模最大的一次國際性會議,聚集了超過6800名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華人保險精英。 攝影/唐 明

7月30日,重慶國際會展中心的廣場,首批155臺江淮瑞風牌救護車順利交接到155個鄉鎮衛生院。此次,重慶600個鄉鎮衛生院裝備救護車,以提升農村地區醫療急救能力。其余445臺將在兩個月內配置到位。600臺救護車是利用5000多萬元專項資金采購,將有力提高基層醫療機構院前急救水平,完善全市急診急救網絡。 攝影/熊 明
〉科技資源共享平臺開放重慶市科技資源共享平臺向社會開放。市民只要登錄重慶市大型科學儀器資源共享網址http:// www.csts.net.cn,重慶市科技文獻資源共享網址http://www.cqkjwx.net,便可查找到需要的相關資料。儀器平臺整合了全市85家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大型儀器設備1567臺,涵蓋生物、醫藥、材料、汽摩、機械、食品安全等眾多領域。文獻平臺則整合了重慶大學、西南大學、重慶醫科大學、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市標準化研究院、重慶摩托車(汽車)知識產權信息中心等六家單位的140余個中外文數據庫,有科技論文9600萬篇、學位論文170萬篇、會議論文600萬篇、中外專利2500萬個、中外標準260萬項。
〉9月1日起,《重慶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實施。
〉市綜合應急救援總隊掛牌成立7月23日,“重慶市綜合應急救援總隊”成立。今后,無論發生何種災害、事故,市民均可撥打119報警求助,各路救援力量將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展開救援。市綜合應急救援總隊總隊長由市公安消防總隊總隊長傅紀成少將擔任,政委由市公安消防總隊政委張劍明大校擔任。總隊下設地震救援、抗洪搶險、森林滅火、交通事故、地質災害、水上事故、危化品事故、礦山搶險等8支市級應急救援隊和1支市級應急救援綜合保障隊。其中,綜合保障隊由12支保障隊伍組成:醫療救護、通信保障、電力保障、治安和交通保障、物資保障、道路搶險保通和運輸保障、市政保障、地理信息服務、氣象服務、環境服務、燃氣保障、戰勤保障。

8月12日,全國首家抗戰歷史文化網站“抗戰網”正式開通,開通儀式在沙坪壩區“和平將軍”張治中舊居舉行。“抗戰網”(www.kzpdw.com)由沙坪壩區委宣傳部、沙坪壩區文廣新局牽頭,重慶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和沙坪壩區修志辦共同協辦,歷經一年多籌備建成,是目前國內首家正式、專門、系統的抗戰歷史文化網站。 攝影/唐明
〉永川成為“中國書法之鄉”7月15日,中國書法家協會向永川區授予“中國書法之鄉”的牌匾。永川區現有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10名,有永川文化藝術中心展館、陳子莊藝術陳列館、陳子莊美術學院、永川名人館等硬件設施,舉辦了全國書法展覽、研討會及大型比賽等。
〉周順愷在北京舉辦畫展7月18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國家畫院、中國美術館、重慶市委宣傳部、重慶市文廣局、重慶市文聯共同主辦的“周順愷畫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開幕。此次畫展展出了周順愷歷年創作精品,包括大型歷史畫、人物畫和少數民族風情畫40余幅,其中有在全國美展中獲獎的《最后的囑托》、《巴金》,有被中國美術館收藏的《東渡黃河》,有表現重慶歷史的《重慶談判》和表現三峽移民的《告別三峽》、《搬遷》,他與李寶林合作的由國家郵政總局發行的紀念郵票《大會師》主圖巨幅原作也一并展出。
〉重慶定2月25日為“植樹日”
〉南川舉行金佛山國際旅游文化節8月8日至18日“首屆中國(重慶)金佛山國際旅游文化節”在重慶南川區金佛山舉行,該活動以“休閑避暑金佛山 養生度假后花園”為主題,有文藝晚會、文化論壇、民俗文化展演等多種活動。同時,有來自海內外的近千名學子共同攀登金佛山,實地感知西部十年巨變。
〉吳景婭、耕夫獲冰心散文獎第四屆全國冰心散文獎揭曉,重慶作家吳景婭的《至今思米盧》、耕夫的散文集《耕夫行吟》獲此殊榮。
〉重慶首個海外演出基地在美掛牌成立當地時間8月7日,美國田納西州塞維維爾市大霧山宮殿劇場,重慶演藝集團海外演出基地正式掛牌成立,這也是重慶市首個海外演出基地。
〉12單位入選古籍重點保護單位重慶圖書館、北碚圖書館、西南大學圖書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涪陵區少兒圖書館、華巖寺、榮昌縣圖書館、三峽學院圖書館、萬州區圖書館、西南政法大學圖書館、重慶大學圖書館、重慶師范大學圖書館12家單位入選第一批“重慶市古籍重點保護單位”;611種古籍入選第一批《重慶市珍貴古籍名錄》。
〉《抗戰名人在重慶》發行8月15日,《抗戰名人在重慶》系列叢書在沙坪壩區西西弗圖書館首發。該叢書是國內第一套較為系統地介紹馮玉祥、張治中、郭沫若、老舍、冰心五位名人,抗戰時期在重慶的工作學習以及投身抗戰第一線的感人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