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虹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研究院 廣州 510630)
隨著三大運營商進入全業務運營階段,市場已經形成了全面競爭的態勢。為了更快、更好地搶奪用戶資源,各運營商爭相推出各種新型服務。要順利推出相關產品,除了部分業務需要網絡、業務平臺的建設或改造之外,所有的業務都離不開業務支撐系統提供配套的業務支撐能力,包括業務的受理開通、業務的變更及計費支撐等。
本文就支撐系統如何快速響應業務需求進行探討,并提出業務支撐系統能力封裝的理念,為后端部門更好、更快地支撐前端市場提供可行的方案。
目前,IT部門通過修改核心業務處理流程及功能或外掛程序兩種方式來實現系統支撐。方式一,修改核心業務系統指的是通過已有的、集中的核心業務系統實現業務需求。方式二,外掛程序是指在已有的核心業務系統之外單獨開發一個模塊,專門用于支撐新的業務能力。
這兩種方式在快速支撐需求的同時帶來了一些問題。方式一通過修改核心流程與功能支撐新業務能力,帶來了核心業務系統的不穩定問題,很可能對其他業務造成影響,帶來不必要的損失。方式二是以獨立的模塊實現新的業務能力,雖然達到了支撐需求的目的,但隨著需求的增多,需求之間必不可少地存在許多相似性,使得外掛模塊與外掛模塊之間、外掛模塊與核心業務系統之間存在很多相似的功能,導致重復建設問題和客戶體驗不一致問題的發生。因此,需要探索一種新的支撐方式,避免或減少以上問題的發生。
TMF-SDF(telemanagement forum-service delivery framework)提出了一種通過封裝可重用的電信網核心能力,快速應對新業務的參考模型。模型主要有3種服務:SDF Service——SDF服務,這種服務通過標準化的接口被其他SDF服務調用,通過調用其他SDF服務可以得到抽象層次更高的服務;SDF Infrastructure Support Service(SDF ISS)——SDF基礎設施支持服務,這種服務封裝了電信網基礎能力,提供標準化的接口供其他服務調用,SDF ISS本身也是一種特殊的SDF Service;SDF Management Support Service(SDF MSS)——SDF管理支持服務,這種服務用于端到端的服務生命周期管理,比如安裝、更新、激活或監控等。
同時,電信管理論壇提出NGOSS架構,將業務流程和業務規則從系統中分離出來。基于功能接口協議標準化,按照業務流程和業務規則在流程引擎上進行配置,實現了跨系統的業務流程自動化。
在業界參考模型和NGOSS機構方法論的基礎上,通過對業務流程及業務功能進行梳理,可以發現,很多業務能力的實現都基于相似或相同的功能。流程、功能的成熟與固化使實現功能的重用成為可能,通過重用已有功能,按業務能力的流程和規則對功能進行封裝,既可實現需求的快速支撐,又可減少方式一和方式二所帶來的問題。
結合現有業務流程分析的結論和業界先進理念,可以推導出第三種支撐業務需求的方式,即業務能力封裝的方法,這種方法將已有核心業務系統通過界面整合、流程銜接和功能重用等方式進行集成,形成業務部門需要的業務支撐能力。此方法涉及的要素包括基礎能力(即基礎能力層,對應SDF服務)、業務能力(即能力層,對應SDF基礎設施支持服務)、業務流程(參照NGOSS架構)等。進行業務能力封裝,首先需從現有系統中抽取基礎能力(功能),定義基礎能力的標準化接口協議,進行基礎能力封裝;其次,梳理相關業務流程、業務規則;在梳理規則的基礎上,對業務能力的標準化接口協議進行定義,再基于基礎能力配置業務能力的流程與規則,實現業務能力的封裝。其中,流程引擎根據基礎能力提供標準化接口協議,將基礎能力按照流程與規則進行配置,從而快速實現對新業務能力的支撐。這種方式避免了對原有業務的沖擊,同時可以更快、更好地支撐新的需求。
將業務能力進行封裝,可有效支撐業務部門的需求,同時也可以將封裝后的業務能力通過協議轉換的方式,提供給CP/SP之類的外部系統。以計費系統為例,根據能力封裝的思想可得到業務能力封裝模型,如圖1所示。
業務能力提供模型主要由基礎能力、業務引擎和業務網關組成。其中,基礎能力是指計費所提供的基本功能單元,基礎能力具有標準化的接口,可被業務引擎重用。業務引擎負責調用基礎能力,封裝成業務能力。業務能力通過業務網關以Parlay或DCC等標準化協議對外提供服務。這樣,外部系統可以通過業務網關訪問業務引擎獲得服務,或通過業務網關直接訪問基礎能力。客戶端應用可以通過核心網訪問業務引擎或直接訪問基礎能力。
根據業務能力封裝思想和業務能力對外提供模型,可知業務能力的封裝分為能力層的封裝和基礎能力層的封裝兩個層面。基礎能力層的封裝指的是通過定義各系統內部基礎能力的名稱、功能、輸入及輸出,使基礎能力對外表現出標準化的接口協議的過程。實際步驟可細化成:
第一步,定義基礎能力的名稱、功能、輸入、輸出;
第二步,定義組件的名稱、功能、輸入、輸出,支持基礎能力的快速封裝;
成本控制是核電項目管理“四大控制”之一,成本管理是核電項目管理[2]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是項目管理P-D-C-A循環的子循環,主要管理過程包括核電工程預算管理、立項管理、采購控制、變更控制和支付控制五個流程。為確保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開展、可控,前期必須建立成本控制機制及采購管理程序體系,規范成本控制工作的具體內容、步驟和目標要求。核電成本管理P-D-C-A循環如圖1所示。

第三步,基礎能力根據輸入的參數選擇組件、調用次序及調用時間等。
能力層的封裝指的是基于標準化的接口協議,通過流程與規則的配置,重用已有的基礎能力,實現新業務能力,并對外表現出標準化的業務能力接口協議的過程。實際步驟在業務能力的基礎上可細化成:
第四步,梳理業務能力的流程與規則;
第五步,基于標準基礎能力接口協議、流程與規則進行業務能力封裝。
支撐方式使用情況見表1。3種支撐方式各有不同的適用場景,隨著業務需求的發展和系統的發展,3種支撐方式之間存在相互轉化的可能。
外掛→修改:當外掛模塊實現的業務收入大幅度提升,相關流程可以固定下來,或者所支撐的業務與核心系統業務融合的時候,可以通過修改核心系統把外掛模塊所實現的業務融入核心系統,去除外掛模塊。
修改→封裝:隨著業務逐漸成熟,收入不斷提升,雖然流程復雜,但已經固化下來,可以抽象出穩定的業務能力進行封裝。

表1 支撐方式使用情況
封裝→修改:融合支撐的需求發生較大的業務需求變更,可能導致流程與規則的不穩定,這種情況下需要暫時通過修改的方式對業務需求進行支撐。待業務穩定下來后應該重新進行封裝。
一點收費能力指的是支撐跨省大客戶使用跨省業務后,可選擇在任意省份進行繳費的能力。其中,用戶歸屬地為歸屬省(一個客戶的用戶可以歸屬多個省份),客戶選擇繳費的省份稱之為收費省。一點收費能力的需求符合業務能力封裝方式的業務支撐場景,下面以歸屬省一點收費為例,說明如何應用業務能力封裝思想,將歸屬省內部業務處理進行能力封裝。
(1)省內計費業務流程
省內計費業務流程如圖2所示。
(2)歸屬省一點收費業務流程
歸屬省一點收費業務流程如圖3所示。
對比省內計費數據交換流程與歸屬省一點收費數據交換流程,可以發現從數據采集到出賬一段流程是一致的。歸屬省一點收費數據交換流程增加了向全國中心上傳清單與賬單的流程。因此,可以將采集開始到出賬這段功能進行封裝。歸屬省一點收費能力封裝示意如圖4所示。
首先進行基礎功能層面的基礎功能封裝,包括定義基礎能力、組件的名稱、功能、輸入、輸出,定義基礎功能根據輸入的參數選擇組件、調用次序及調用時間等。比如預處理基礎能力可以進行如圖5所示的封裝。

圖2 省內計費業務流程

圖3 歸屬省一點收費業務流程

圖4 歸屬省一點收費能力封裝示意


表2 歸屬省一點收費輸入輸出內容
· 名稱:預處理。
· 功能:預處理是實現計費原始數據,經過格式轉換、合并關聯,并作分揀/檢錯/剔重,然后按標準格式輸出,將原始話單轉換為批價可處理數據的過程。
· 輸入:采集日志、原始使用記錄、業務參數。
· 輸出:計費事件,預處理日志。
同樣批價和賬務處理等亦可通過定義功能、輸入、輸出以及時序性等因素進行基礎能力封裝。完成基礎能力封裝后可進入下一步驟,將基礎能力按照流程和規則封裝成業務能力。
歸屬省一點收費輸入輸出內容見表2。
本文結合業界先進理念和實際運營情況,提出業務能力封裝方法,并給出了相關支撐方式應用場景和應用示例。業務需求的支撐方式是多樣的,但是在保證原系統不受影響、且快速支撐新業務上線的前提下,業務能力封裝的支撐方式是IT部門應對眾多業務需求的最佳方案。同樣,這也是今后一段時間內,IT部門快速響應業務部門支撐,利用有限的人力資源,更好、更快地支撐業務需求的最好方法。此外,本文在對外部CP/SP之類的系統提供業務能力方面并未做深入的探討,還需后續不斷研究。
1 TMF519.Service delivery framework business agreement,release 1.1,June 05,2009
2 TMF061.Service delivery framework reference architecture,release 1.0,July 28,2009
3 TMF GB942.NGOSS contracts concepts and principles,release 1.0,September 08,2008
4 TMF GB930.The NGOSS approach to business solutions,release 1.0,December 19,2005
5 中國電信移動計費雙中心規范,4分冊:集中計費系統與異地繳費流程機制的研究分冊,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