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平
(浙江大學農學系,浙江 杭州 310029)
浙大8號系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和桐鄉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合作育成的啤用大麥新品種,2009年12月通過浙江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委員會審(認)定,現介紹該品種的選育經過、特征特性和栽培技術,供大麥育種和生產參考。
“浙大8號”原代號“03-34”,于1994年以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大麥課題組選育的新品系(中間材料)“92-11”[85-16/81-66F6]與崗2雜交,經系譜選育于2003年定型,參加校內品系鑒定試驗,次年進入校內大麥新品系比較試驗,2005年在校內進行大田對比試驗,同時在桐鄉等地試種;2006至2007年度連續二年參加浙江省大麥新品種比較試驗,2008年度參加浙江省大麥新品種區域試驗;2007年起在嘉興市各縣進行示范試種,2008年參加浙江省大麥新品種(系)生產試驗,2009年通過浙江省大麥新品種考察與審(認)定。
浙大8號新品種的選育過程見圖1。
2004至2005年度校內大麥新品系比較試驗結果,“浙大8號”平均產量321.5kg/667m2,比對照“浙農大3號”增產6.2%。2005至2006年度桐鄉市大麥新品系比較試驗結果,“浙大8號”平均產量358.3kg/667m2,比對照“花30”增產3.5kg;

1994年1995至2002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92-11/崗2↓系譜選擇↓優良株系混收↓校內新品種系鑒定試驗↓校內新品種系比較試驗↓校內大區比較試驗↓浙江省大麥新品種比較試驗↓浙江省大麥新品種生產試驗↓考察與認定,定名浙大8號
圖1浙大8號選育系譜
2006至2007年和2007至2008年連續二年參加浙江省大麥品種比較試驗,“浙大8號”平均產量342.7kg/667m2,比“花30”增產6%。其中2006至2007年度平均產量364.2kg/667m2,比對照花30增產5.91%,且各試點均表現增產;2007至2008年度平均產量321.1kg/667m2,比對照花30增產6.1%。
“浙大8號”系二棱半冬性偏春性皮大麥,葉色濃綠,旗葉寬而長,苗期生長旺,莖稈粗壯,抗倒性強,株型較緊湊,籽粒大,易脫粒;病害輕,連續幾年新品種比較試驗和示范試驗中,各地未發生黃花葉病和條紋病,白粉病輕,耐濕性強。根據2005至2006和2006至2007連續兩年浙江省大麥品種比較試驗結果:株高90.5cm,比對照花30高7.5cm;全生育期171.5d,比對照短2d;基本苗13.9萬/667m2,比對照少0.3萬;有效穗數35.01萬/667m2,比對照少1.60萬;成穗率65.4%,與對照基本相同;每穗實粒數25.2粒,比對照少1粒;千粒重47.02g,比對照高5.2g。根據浙江省農科院二年抗病鑒定結果,赤霉病病穗率分別為22.2%和23.3%,病粒率分別為2.22%和4.58%,病情指數分別5.6%和2.3%,表現抗赤霉病;對照花30表現中抗。經國家大麥杭州分中心品質分析結果:浙大8號粗蛋白含量11.80%(兩年平均),浸出率77.9%,糖化力302.6WK,麥芽相關品質略優于對照“花30”。
與目前浙江省生產上同類品種比較,“浙大8號”的突出優點是籽粒飽滿、千粒重高、豐產、啤用品質優良。
“浙大8號”產量400kg/667m2左右的群體結構是:基本苗15萬~18萬/667m2,越冬苗40萬~50萬/667m2,最高苗70萬~80萬/667m2,成穗率50%~60%,有效穗35萬~40萬/667m2。播種期浙北地區以11月5~15日、浙中地區以11月10~20日為宜。“浙大8號”籽粒大,分蘗成穗率中等,播種量不宜過少,發芽率正常(85%以上)的用種量,撒播的用種量以12.5kg/667m2為宜;條播的以10kg/667m2為宜。遲播時要適當增加用種量。
“浙大8號”植株中等偏高,莖稈粗壯,耐肥性較強。每667m2產量400kg,在肥力中等的田塊,總用肥量為尿素30kg、過磷酸鈣30kg、氯化鉀15kg;或復合肥[N∶P∶K=15∶15∶15]20~25kg,尿素20kg。其中氮肥60%~70%作為基、苗肥,30%~40%作為穗肥,磷、鉀肥一般全部作為基肥一次施入。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在二葉一心時施苗肥促分蘗早發,施尿素8~10kg/667m2;在春后植株拔節至孕穗期,施尿素8~10kg/667m2,以促進分蘗成穗和增加每穗粒數,提高后期葉片光合功能和物質生產,增加粒重。前期施肥較少、土壤肥力較低的田塊,適當早施;反之則遲施。
雜草用除草劑防除。稻板麥田在播種前用10%草甘磷噴除;大麥生育期間進行二次噴藥除草,第一次在麥苗2葉1心期(12月上旬,此時雜草生長較快),每667m2用50%高滲異丙隆125g加10%甲黃隆4g對水40kg露水干后噴霧。第二次在麥苗4葉1心至5葉期(1月下旬至2月初),每667m2用50%高滲異丙隆125g對水40kg噴霧。噴藥時要注意氣候條件,避開寒潮,在冷尾暖頭施用,以免造成藥害。“浙大8號”的主要病害較輕,但在生產上仍要做好種子處理和后期的害蟲防治。播種時可用“大麥清”或三唑醇等進行種子處理,預防大麥條紋病、網斑病和黑穗病等病害。在抽穗期至齊穗期每667m2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一遍凈)30~40g對水40kg噴霧治蟲,確保葉片功能正常,源大流暢,籽粒灌漿充分,粒大高產。
“浙大8號”全生育期和成熟期要比“花30”早2~3d,浙北地區適期播種正常年份在5月上旬成熟,浙中地區則在5月初成熟。要求適時收獲,一般以8成成熟為宜,過老收獲會影響產量和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