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溫 憲 本報特約記者 赫 曉 本報記者 劉 揚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21日發表題為“網絡自由”的演講,宣布美國將把“不受限制的互聯網訪問作為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務”。盡管美國官員否認希拉里演講針對中國,但在經歷谷歌威脅退出中國事件后,人們很難相信希拉里的演講并非針對中國。北京大學學者余萬里2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美國決策者意識到,互聯網在越來越多的國際事件上可以成為達到美國政治目的、塑造美國全球領導力的有效工具。“對本國互聯網進行依法管理是一國主權范圍內的事,美國將網絡自由作為國家政策來對別國進行宣講未免有點一廂情愿”。
美國東部時間21日上午9時30分,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華盛頓新聞博物館就網絡自由問題發表長達43分鐘的講話。此前,希拉里的助手亞歷克·羅斯在接受采訪時稱,從委內瑞拉到中國,從伊朗到古巴再到其他地方,那里的人民沒有全面和不受管制地進入互聯網的自由。“在這個世界上,有一些國家正在有系統地扼殺其公民了解信息。我們在網絡自由方面的政策便是對這一事實應對的一部分。”
希拉里在講話中四次提及中國,她批評中國對網絡信息進行管制,并呼吁中國對谷歌及其他美國公司受到的網絡攻擊展開徹底調查,她說:“我們希望中國當局對網絡入侵展開徹底調查,我們希望調查過程和結果是透明的。”她還稱,互聯網已經成為中國巨大進步的一個源泉,“但一些限制人們自由接觸信息的國家正面臨著使自己遠離下世紀進步的風險”。希拉里鼓勵美國的網絡公司拒絕審查。她說:“我認為拒絕支持有政治動機的審查將成為美國科技企業的標志性特征,也應該成為我們的國家商標……當他們的商業業務威脅到自由時,應該考慮什么是對的,而不是簡單地考慮眼前的利潤前景。”在講話中,希拉里大談信息自由帶來的好處,并不時對伊朗、朝鮮等國的網絡使用進行批評。
據法新社21日報道,希拉里在數周前就開始準備這一演講。她的助手亞歷克·羅斯20日表示,希拉里雖在演講中提到“谷歌事件”,但演講并非直接針對中國。美國國務院不是谷歌公司的外聯部門,“谷歌事件”從本質上講是一家美國公司與一個外國政府管理部門之間的事情。羅斯強調,美中就網絡問題有過長時間接觸,彼此都很了解對方的立場。因此,希拉里的演講并非只談“谷歌事件”,而是講網絡自由本身。羅斯說:“即便現在媒體都在報道谷歌在中國碰到的問題,但談論這個問題必須有一個全球視角,21日的演講不是中國專題。”
羅斯表示,對中國持不同政見者的網絡攻擊也是希拉里打算解決的問題。羅斯稱,美國國務院計劃向倡導互聯網自由的群眾運動提供財務支持,希拉里認為網絡自由對美國政府長期以來在海外推行民主的一貫立場至關重要。
英國《金融時報》21日評論說,希拉里的講話顯然加大了一個風險:即在谷歌問題上的對峙,將損害中美兩國間已經緊張的關系。
在上周谷歌威脅退出中國后,美國國內一直有人鼓動白宮對中國“表態”。美國官方也對外宣稱,將很快對中國發出正式外交照會。然而,谷歌18日突然“急剎車”,宣布中國業務恢復正常,美國政府也突然噤聲。有中國網民諷刺說,是不是谷歌完成了美國政府下達的任務——分散人們對美對臺軍售的關注,挑起中國內部矛盾?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國際問題專家余萬里2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并不是只有中國對互聯網進行管理,希拉里的這一演講不完全是針對中國的,還有伊斯蘭世界。希拉里這樣做有來自民主黨內的壓力,民主黨的基礎選民中有一部分人的意識形態傾向于此,但將網絡自由作為國家政策來進行演講有些一廂情愿,結果很可能會適得其反,可能會因此激化各國在互聯網問題上的矛盾,造成世界各國在互聯網問題上分裂。
余萬里認為,美國所謂的網絡自由本質上是美國控制之下的自由。對于美國的直接敵人——拉登等反美極端主義,美國是絕不會允許他們享有自由使用互聯網權利的。“互聯網發端于美國,目前服務器的終端仍在美國手中掌握,按照法理來說,既然要互聯網自由,美國就應該交出手中的服務器終端,將其移交給一個全世界共同認可的國際權威機構來統一管理,比如聯合國,而不是抓在自己手中不放。”
在21日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當西方記者兩次追問,中國將對希拉里演講作何評論?是否會給谷歌事件增添“外交爭議”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表示,中國的互聯網是開放的,同時也是依法管理的。在希拉里未發表演講前,中方不便也不應該對一些沒有發生的事情進行猜測性的評論。▲
環球時報201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