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1月21日文章,原題:外語課式微,漢語是例外 政府資助的調查顯示,過去10年,數千所公立學校已停止外語教學,對一個需要更多語言學家指導全球商務和外交的國家來說是個噩耗。但還有一個讓教育人士和政策制定者嘰嘰喳喳的相反趨勢:全美國提供漢語教學的學校激增。一些學校自費提供漢語課,但數百所得到支持。中國政府正往世界各地學校派老師,也支付部分老師的薪水。在預算從緊的日子,很多學校發現想說拒絕不容易。
沒有人知道具體數字,但粗略估計有1600所美國公立和私立中學在教授漢語,而10年前只有300所。根據華盛頓應用語言學中心的這項調查,美國2.75萬所至少提供一門外語的中學中,漢語課的比例由1997年的1%上升至2008年的4%。“這的確在改變美國語言教育的格局”,該中心負責人羅德斯說。其他指標也指向同一趨勢。美國大學理事會的帕克表示,參與“大學預修科目”漢語項目的學生數量增長迅速,今年可能超過德語,成為第三大測試語言,僅次于西班牙語和法語,“我們很驚訝,漢語在這么短時間內要超過德語”。
10年前,有漢語項目的學校多分布在東西部海岸。但是幾年來,內陸很多學校已經開始漢語項目。美國亞洲協會中文項目常務主任李克立說:“現在,對漢語學習感興趣的地方不在傳統社區,而在華裔人口數量不多的地方。”
美國以前有過外語學習熱,但效果很糟。上世紀80年代日本成為經濟競爭對手后,很多學校開始教授日語,但調查顯示,很多人最終放棄這門語言。
專家認為,幾個因素助推漢語學習激增。父母、學生和教育人士都意識到中國作為一個重要國家崛起,他們相信掌握流利漢語可增加機會。漢語引起興趣的另一個因素是美國大學理事會和中國國家漢辦的聯合項目。俄亥俄州杰克遜中學的德拉蓋特女士對漢語項目信心滿滿,“漢語真正開始生根發芽”。她表示將逐步淘汰德語項目。▲(周銘譯。本文英文原文見1月22日環球時報英文版第15版,有改動。)
環球時報201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