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冰


備受關注的廣東佛山圣芳公司與世界最大醫藥巨頭之一的美國強生之間的“采樂”商標爭議案在歷經11年的馬拉松訴訟后終于畫上句號。最高人民法院日前作出終審判決:美國強生經過三輪大戰之后最終落敗,圣芳擁有了在日化市場使用“采樂”商標的權利。
至再至三,強生終扭轉乾坤
1992年,強生在中國注冊“采樂”商標時。入境隨俗,由港臺員工用手寫體寫下了“采樂”的繁體字提交給商標局。1993年1月30日,“采樂”被核準注冊,使用范圍為第5類“人用局部抗菌劑”,由合資公司西安楊森生產銷售。
1997年,圣芳向國家工商總局申請注冊“采樂caile”商標,1998年10月14日,“采樂caile”商標獲核準,商標分類屬于“化妝品”類。產品范圍主要為洗發香波、護發素、洗面奶、牙膏等。
兩者本來井水不犯河水。廣東群立弘律師事務所律師謝子奇表示:“強生的‘采樂和圣芳的‘采樂兩個商標所屬類別不同,強生的只能用于藥品,圣芳的只能用于化妝品。”但強生卻提出了異議,雙方由此開始了長達11年的“拉鋸戰”。
1998年,強生向工商局商評委提出請求撤銷“采樂”商標注冊申請。1999年商評委做出終局裁定,認定強生的引證商標所具有的知名度和所具有的獨創性。還不能在非類似商品上排斥爭議商標的使用和注冊,對爭議商標注冊予以維持。但2000年,強生再次以基本相同的理由提出申請,2001年商評委第二次作出終局裁定,駁回強生的申請。按當時的法律規定,商評委的終局裁定是最終的結果,當事人既不能提出復議,也不能向法院提出訴訟。
2002年8月20日,強生第三次向國家工商總局商標評審委提出撤銷圣芳“采樂”的申請。事情在2005年6月23日急轉直下,國家工商總局商評委180I號裁定書裁定圣芳“采樂”商標構成對強生“采樂”馳名商標的復制模仿,予以撤銷。
“沉冤昭雪”,“采樂”回歸圣芳
在中國日化企業風生水起之際,2005年底,生產“采樂”洗發水的圣芳已擁有30多條生產線,在全國31個省市區銷售。“2002年,光是為我們提供塑料瓶、包裝箱和印刷的企業就有七八家,配套原料供應企業20多家。”圣芳總經理譚兆槐說,“當時找黎明做代言人。很快在全國打響了知名度,很多人找上門來,想成為圣芳的代理商或者尋求合作。”
當時,佛山采樂與飄影、拉芳雨潔位居國內品牌去屑產品前三。但因為與世界500強美國強生的官司糾纏,采樂錯失了最好的發展機遇。2007年判決失利后,四川、重慶、山東、江西四大區域的代理商主動放棄了采樂的代理權。對此,謝子奇表示:“沒有辦法,我們只能繼續上訴。”
2007年,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針對圣芳不服商評委裁定的行政訴訟一審判決,維持了1801號裁定,此后。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針對上訴作出二審判決。維持一審。在復雜的訴訟背后,謝子奇找到了兩個關鍵點,“事實上,強生注冊的是‘采樂商標,西安楊森一直采用的是簡體字,按《商標法》,已屬于擅自改變注冊商標的違法行為。直到2002年強生才注冊了‘采樂簡體字商標,這么長時段的違規行為一直無人追究。按當時的法律,商評委的終局裁定是最終結果,當事人既不能提出復議,也不能向法院提出訴訟。強生第二次提出申請就已是違規,更不用說第三次還提出。”
2008年5月圣芳啟動最后的司法程序,并于日前拿到了最終行政判決書。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圣芳擁有在日化市場使用“采樂”商標的合法權利。譚兆槐表示,在贏得“采樂”的商標后,不少代理商已經開始回歸。
“此案從裁定到撤銷,從撤銷到續展,時間跨度之長,反復性之大,最終上升到最高人民法院;在中國商標權每議訴訟史上絕無僅有。”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王兵表示。“日化企業已經到了必須提高自我保護知識產權的時候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中心副主任、中國法學會知識產權法研究會副會長李順德也表示:“國內企業必須學會積極保護自身權益。這便是采樂這場馬拉松訴訟的核心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