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增強
(河南省衛生學校,安陽 455000)
稀疏型脫發是女性常見的疾病,屬于不正常的掉頭發。這種脫發遍布頭皮整體區域,呈稀疏式脫落,每次梳頭或洗頭時皆掉大量頭發,或并攏手指劃過頭發,每指縫間就有大量頭發脫落。筆者自擬阿膠龍眼湯隨證加減治療該病36例,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觀察病例全是女性,年齡13~55歲,病程最長3年,最短1個月,均呈現不同程度的稀疏型脫發。
方藥組成:阿膠9g,龍眼肉 15g,枸杞子15g,黑芝麻20g,何首烏25g,白術15g,白芍9g,大棗5枚。每日1劑,分2次服。臨床加減:氣血兩虛嚴重者加黃芪20g,黨參15g,當歸15g;肝腎虧虛甚者加女貞子12g,旱蓮草12g,桑椹15g;風熱血燥、皮膚瘙癢者加生地黃20g,牡丹皮10g,苦參 15g,蟬蛻 10g,白鮮皮 20g;伴氣滯血瘀者加柴胡 9g,紅花15g,桃仁10g。
療效標準:痊愈:梳頭、洗頭掉頭發均正常;好轉:掉頭發較以前減少;無效:治療前后無變化。
治療結果:36例患者服藥后,痊愈28例,好轉 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4.4%。
患者,女,20歲。因肥胖減肥節食后,近半年來老是掉頭發,以前頭發很濃密,經常去打薄,現在頭發稀疏且無光澤,干枯,因頭發脫落,已出現顯露的頭皮,曾服用維生素、首烏片、六味地黃丸等,治療罔效,甚感痛苦。于2007年 8月6日就診。診察:頭發呈稀疏型脫落,伴神疲乏力,面色黃,無光澤,月經錯后,量少色淡,經期1~2天,腰膝酸軟,舌淡苔薄,脈虛。診為:氣血不足,肝腎虧虛。治宜益氣養血,補腎固脫。方藥:阿膠 9g,龍眼肉15g,枸杞子15g,白術15g,黑芝麻 20g,何首烏25g,白芍 9g,黃芪20g,黨參 15g,當歸 15g。每日 1劑,分 2次服。二診:服上方5劑,精神好轉,面有紅潤,脫發明顯減少,效不更方,繼服16劑,體力增加,掉頭發已屬正常,本月來潮如期,量增色紅,經期4~5天。告誡要正確減肥,注意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氣血旺盛,發有所養而不脫。隨訪半年未復發,頭發濃黑而密。
中醫認為,脫發屬“虛損”范疇,本病發生每與精神緊張,工作勞累,思慮過度,睡眠不良,飲食不佳等所致氣血不足,肝腎虧虛,氣滯血瘀,風熱血燥等因素有關。“發為血之余”,頭發的營養來源于血,又為腎之外榮,與腎氣強弱及脾胃、肝、肺的盛衰息息相關。《素問?五臟生成篇》:“腎者精之處,其華在發。”肝腎同源,腎藏精,肝藏血,精血化生,共司毛發之生長。《靈樞?經脈》:“皮膚堅而毛發長。”肺合皮毛,肺主氣,肺氣足則皮膚堅,皮膚堅則毛發長而不脫。李東垣指出:“脈弦氣弱,皮毛枯槁,發脫落。”脈弦為肝病,肝藏血,表明肝血不足;氣弱為肺不足,脈弦氣弱,氣血不足,說明肝肺不足也可導致脫發。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的盛衰直接影響到氣血的盈虧,每每影響頭發的光澤、榮枯、生長和脫落。以補血為主乃為治療本病的根本大法。方中阿膠為主,甘平,歸肺肝腎經,益肺氣,清肺熱,補陰血,滋肝腎,滋陰潤燥,為補血之良藥;何首烏補血生精,補肝腎,烏須發;龍眼肉補益心脾,養血安神;枸杞子補肝血,益腎精,為養血補精之要藥;大棗補脾益氣,助脾胃化精微生陰血。黑芝麻養血滋腎益精;白術補脾益氣,補氣血養心神,能溫分肉,實腠理,補氣固表,長肌肉,為健脾補氣之要藥;白芍養血斂陰,柔肝,補肝血,養經脈,為補肝家之要藥。諸藥合用,共奏益氣養血、補腎固脫之功。治療結果表明,中醫辨證論治可明顯改變稀疏型脫發的臨床癥狀,療效顯著。另外,患者還應堅持合理飲食,注意體育鍛煉,精神調節等,以期鞏固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