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文娟
(吉林省吉林中西醫結合醫院,132011)
亞硝酸鹽多為白色結晶性粉末,味微咸而稍帶苦味,易溶于水。由于外觀及味道均與食鹽相似,多因誤食中毒,搶救不及時常因嚴重缺氧而導致死亡。我院從2004年2月~2009年2月對14例亞硝酸鹽中毒患者進行急救護理,均獲成功,現報道如下。
本組14例亞硝酸鹽中毒患者中有12例口服亞硝酸鹽導致中毒,2例兒童因誤服醫院制劑室自行配制的0.1%苯扎溴銨(新潔爾滅)內加0.5%的亞硝酸鈉導致中毒。其中男8例,女6例;年齡8~70歲,平均30歲。4例就診時處于昏迷狀態,2例神志恍惚,臨床表現均有口唇發紺,指甲青紫,惡心嘔吐,經積極搶救治療,均痊愈出院,無1例發生其他合并癥,平均住院8天。
1.監測生命體征,對病情做好初步評估。口唇、四肢末端呈青紫色是亞硝酸鹽中毒的典型表現,患者來就診時立即對生命體征、意識、面色、肢體顏色、尿量等情況做出初步評估,迅速建立有效的靜脈通道,針對中毒的理化性質做好搶救準備,患者有呼吸增快,呼吸困難應考慮有低氧血癥的發生。
2.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窒息。保持呼吸道通暢是搶救成功的關鍵,特別是昏迷患者,應置患者于平臥位,頭偏向一側,有利于分泌物的及時排出,防止舌后墜,避免在洗胃、嘔吐過程中造成誤吸而導致吸入性肺炎,及時清除口鼻腔分泌物,老年患者有活動性假牙的洗胃時一定取下,防止洗胃時阻塞呼吸道。
3.找出中毒原因,排除其他疾病。中毒原因有很多種,中毒潛伏期為1~3h,也可長達20h,與進入量有關。①最常見的中毒原因為誤作食用鹽烹調,引起使用者集體中毒,此意外中毒事故屢次發生。②某些蔬菜新腌制的咸菜(5~8日含量最高,20日后無害),放置過久變質的殘生蔬菜均含有較多的亞硝酸鹽,進食后經腸道細菌還原,轉為亞硝酸鹽,造成中毒。多見于兒童及胃腸功能不全者,臨床上稱腸源性青紫癥,進食后10~15min發病。③飲用含亞硝酸鹽的井水、蒸餾水也會引起中毒。用做藥物時罕有醫療事故而引起中毒,但配成外用的器械消毒液,因外觀與軟皂液和糖水類似,保管不善及責任心不強易搞錯發生中毒事故。
4.處理措施。①神志清醒者應早期探吐與溫開水催吐,再行徹底機械洗胃術,昏迷患者直接用1∶5000高錳酸鉀20L洗胃,洗胃過程中嚴密觀察患者有無四肢厥冷、面色蒼白、腹痛等情況,并注意洗出液的性質。如有粉紅色液洗出,應考慮胃黏膜損傷的可能,應立即停止洗胃。洗胃后給予牛奶200ml灌入。洗胃后由胃管注入 20%甘露醇 250~500ml或硫酸鎂、硫酸鈉200ml導瀉,減少腸道內遺留毒物及從腸肝循環排入毒物的吸收。②洗胃的同時應用特效解毒藥物。亞硝酸鹽為強氧化劑,亞硝酸鹽離子迅速在體內將血紅蛋白的二價鐵轉為三價鐵,使之喪失攜氧能力而發生低氧血癥。小劑量亞甲藍(1~2mg/kg體重)可有效逆轉高鐵血紅蛋白血癥,有效糾正亞硝酸鹽中毒后導致的低氧血癥,每次用量按1~2mg/kg體重計算可加入5%葡萄糖40ml稀釋后靜脈緩慢靜推。根據病情遵醫囑2h后再使用,直至高鐵血紅蛋白血癥消失。應注意避免計量過大,否則會出現溶血、譫言、抽搐等過量中毒反應。后期可用高滲葡萄糖和大劑量維生素C、輔酶A靜脈點滴,以加強亞甲藍的療效。③保證足夠的氧氣及時吸入,改善低氧血癥。在上述搶救的同時給予氧氣吸入,一般按6~8L/min以面罩吸入為主,可提高血氧飽和度,改善組織細胞的缺氧癥狀,必要時可行高壓氧治療,腸源性青紫癥患者在做心電監護時,初期不能正確反映血氧飽和度,監護時血氧正常或稍低,腸源性青紫癥不要因監護的影響忽略吸氧。
5.做好心理護理。亞硝酸鹽中毒多為誤食突然發生,患者或家屬對這種突然發生的意外情況常不能正確應對,且對本病了解較少,對臨床出現的癥狀和體征表現為不知所措,精神緊張、焦慮、恐懼。因此,醫護人員在搶救的同時,做好患者及家屬的思想工作,主動熱情地解釋毒物的理化性質和解毒措施,并列舉已經治愈的病例,解除思想負擔,消除不良情緒,使其配合搶救及治療。
6.嚴重中毒病例,可考慮換血或輸血治療,收效良好;遵醫囑采集血液,送血庫做血液配型。
有效地清除毒物及拮抗毒物藥物的及時應用為治療的重要措施,而搶救中的病情觀察和護理是有效提高搶救成功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