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錦平
(山西省朔州市山陰縣計生指導站,036900)
會陰側切術是產科常用的一種手術,目的是為了避免會陰嚴重裂傷、減少新生兒窒息、降低圍產兒死亡率從而縮短產程,結束分娩。但由于臨床各種原因導致會陰側切傷口裂開幾率較多。為了降低會陰切口裂開率,2004年7月~2007年12月,對在我站陰道分娩產婦發生會陰側切傷口裂開的27例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2004年7月~2007年12月我站共發生27例會陰側切傷口裂開,患者年齡 18~26歲,平均22歲。均為初產婦。
合并癥:陰道炎16例,胎膜早破(>12h)11例,貧血(Hb<80g/L)5例。
分娩情況:①時限:活躍期延長(>12h)12例,第二產程延長(>2h)8例。②方式:陰道助娩20例,其中胎吸17例,產鉗 3例。
發病情況:產后予抗炎促宮縮治療,0.1%新潔爾滅沖洗會陰每日1次,5天后會陰縫合傷口拆線,陰道黏膜均愈合。發病皮膚、皮下組織、肌層部分或全部裂開。
原因:①感染;②縫合技術不熟練和術式老化;③患者營養不良。
治療方式:①7例予清創后再次縫合,5天拆線,愈合良好。20例均清創換藥約1個月左右愈合。②有明顯感染的積極給予抗生素控制感染。③糾正營養不良,改善全身狀況。
病因討論:會陰側切傷口裂開的重要原因是感染,感染影響傷口的愈合,最終致傷口裂開。近年來會陰側切口感染率呈上升趨勢,劉氏等[1]調查顯示產科的醫院感染中切口感染為首位,占全部醫院感染的29%;其中因側切術造成的切口感染占88%。梁氏[2]對40例行會陰側切術后傷口愈合不良的病例分析后認為,多種因素增加了術后感染的機會,導致傷口不愈合。
縫合技術不熟練導致切口裂開。在縫合時由于技術不熟練,止血不徹底,縫合過密,留有死腔或血循環欠佳。
縫合方式老化同樣會影響切口的愈合,導致切口裂開。會陰側切術傳統的兩層0號羊腸線間斷縫合,由于羊腸線的嚴重異物反應及縫合過緊,常引起產婦術后切口疼痛難忍及組織水腫,影響切口愈合,甚至引起產婦產后短期內排尿困難。鄭氏等[3]通過會陰側切皮內縫合法的改良,用于100例臨床病人中,結果避免了皮內打結吸收慢的缺點,減少了異物刺激感,加快了縫合線的吸收,使切口對合更整齊,美觀,較傳統的方式更具優越性,是值得臨床推廣的一種方法。賈氏[4]采用二層縫合絲線“8”字縫合法取得滿意效果,認為會陰兩層縫合法出血量較少,術后拆線時間早,無異物殘留,時間短,提高病房周轉率,并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貧血、營養不良致傷口不愈合。貧血、營養不良一方面影響切口的愈合;另一方面造成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感染機會增加,使切口更加難愈合。
治療:會陰側切傷口裂開的治療,首先抗炎,局部消毒,抗感染,糾正貧血等。對于傷口裂開,切緣整齊的清創后再縫合,不整齊的清創換藥逐漸愈合。
預防:①嚴格無菌操作,減少不必要的內診檢查次數,選擇適當分娩方式。黃氏等[5]對1353例行會陰側切術的病例對比觀察后認為,有效的預防和加強產婦分娩前后的有效護理,可降低會陰側切口的感染率,提高母嬰生活質量。②熟練產科操作技術,改良傳統的縫合技術。縫合時注意松緊疏密適度,如有較大血管損傷,應絲線縫合止血。③積極糾正合并癥。
[1]劉榮,吳迎洪,沈志江.產婦醫院感染調查分析.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0,10(4):273-274.
[2]梁素文,楊燕飛.會陰側切術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險因素探討及對策.中國醫藥指南,2009,7(9):109-110.
[3]鄭云燕,謝萍.會陰側切皮內縫合法改良后的體會.福州總醫院學報,2009,16(2):160.
[4]賈青萍.會陰側切口不同縫合法對切口愈合的影響分析.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09,11(5):101.
[5]黃美苑,張綺,楊意玉.會陰側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預防護理.現代醫院,2009,9(9):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