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再嵐 楊光毅
1.貴州省岑鞏縣新世紀口腔科診所,557801 2.貴州省岑鞏縣人民醫院
恒牙在根尖孔未形成之前,由于外傷、畸形、齲病等原因可造成牙髓壞死,根尖周圍組織病變,如未進行正規治療或治療方法不完善,則易造成長期尖周竇道,根尖周圍組織病變,牙槽骨破壞,竇道形成,牙根暴露。筆者1995~2005年對門診遇到的此類病例采用一次性根尖病灶切除術,倒充治療89例,102顆牙,經觀察效果滿意。
適應證:經詢問病史有根尖癥狀,臨床檢查竇道存在,甚至根尖暴露,組織塌陷,X線牙片顯示根尖周有骨質稀疏陰影,根尖孔未發育完成,但冠根比不小于1∶1。
選擇愿意治療且符合適應證者89例,102顆患牙,其中男53例,61顆牙,女36例,41顆牙;年齡16~45歲。上前牙58顆,下頜前磨牙32顆,下前牙12顆。由畸形引起的38顆,外傷52顆,齲病及其他原因12顆。經單純根管治療或根尖切除治療或根尖刮治治療失敗者52例,58顆牙。
①未經治療過的牙齒常規開髓,制洞,根管預備,根管封藥,封藥后無不良反應,可于復診時一次性病灶切除,根充,倒充。②進行過完善根管治療尖周病灶存在者,可一次性病灶切除,倒充。③根管治療不良,且尖周病灶存在者,重新進行根管預備,封藥,充填,病灶切除,倒充,在根尖病灶切除時一并切除根尖周圍增生纖維組織,肉芽組織,刮除壞死牙槽骨,并適量切除病變牙根,對根端暴露較多者可用浸有pH值為1的枸櫞酸小棉球處理根面 30s沖洗干凈。縫合時要使手術區有黏膜覆蓋,必要時適當松解周圍組織,縫合要嚴密。術后抗感染治療1周,并于1周、1個月、3個月 、半年、1年、2年、3年進行臨床及X線檢查。
療效標準:成功:手術創口愈合良好,無根尖及牙槽骨暴露,黏膜無紅腫,無竇道形成;牙齒松動在1°以內,無叩痛,能正常咀嚼;X線片顯示尖周硬板完整,原有稀疏區消失或顯著縮小,呈新月形且周圍骨質致密。失敗:以上有1項不具備者。
結果:經2~3年臨床及X線片觀察89例,102顆患牙,成功 97顆,成功率 95.10%。失敗 5顆,其中4顆因松動拔除,1顆繼發感染。
年輕恒牙要在萌出后2~3年牙根才能達到應有的長度,3~5年根尖孔才能縮窄。在此期間如有各種原因引起牙髓壞死,根尖病變,又未能經正規而科學的治療,很容易造成牙根發育不良,根尖孔未形成。雖然病灶周圍尚有防御和修復力的組織,但由于病變范圍大,單純刮治不能使病灶完全愈合,必須切除病灶,嚴密縫合。再者由于根尖孔較大,不做倒充也很難達到良好的根端封閉。筆者就遇到58顆用不同的單純治療而效果不佳者,所以為保留患牙必須采用綜合治療方法,即病灶切除,根充,倒充,才能達到較好的療效。
病灶切除時應注意保留患牙牙根長度和黏骨膜瓣,以求得治療后牙齒的良好固位和病灶有足夠的黏骨膜覆蓋。若有組織缺損時,可適當松解周圍組織,做到能嚴密縫合,以免局部骨面暴露,影響療效。
根管充填時,由于根管粗大,根管壁薄,在務求根充良好的同時,應預防根折的出現;倒充時由于根管壁較薄,根管末端預備時,勿切削過多根管壁,使洞型有一定深度即可。倒充材料應選有良好封閉性和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如玻璃離子水門汀。
失敗的原因為根尖切除過多或牙根過短造成牙松動,不能行使功能而被拔除,這也是該治療方法受限的主要原因。但作者認為,在不能進行根尖誘導成型的情況下,只要掌握好適應證,注意手術操作,隨著病變的愈合,牙齒會進一步穩固。再度感染形成竇道者并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