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炒股、炒外匯、炒期貨、炒基金……近年來,不少年輕人開始加入“炒錢族”行列。網上時不時出現的“找工作難不如去炒股”“工作10年不如炒房一套”等言論,也激發出更多年輕人“炒”的熱情。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l心通過題客調查網,對11557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8.1%的人表示身邊存在“炒錢族”。
現如夸,不少大學生為了擺脫單調的階梯教室生活,同時也希望能在大學時期賺一些錢,減輕家庭負擔和改善生活質量,積極投身到這股“炒錢”的浪潮之中。
網上開店,嘗嘗當老板的滋味
就讀于濰坊學院的顧澤超開了一家專門經營女性白領服裝的網店。從最開始的每月只賺二三百元到現在月凈賺三四千元,顧澤超開網店后幾乎再沒花家里一分錢。
顧澤超開店之前,除了上課,剩余時間都是上網打游戲。大三的時候,家里人提醒他應該為將來的工作著想了。一句話點醒夢中人。顧澤超想,既然自己習慣了“宅”芷宿舍的生活,又對網絡比較熟悉,干脆開一家網店。于是,顧澤超用借來的4000多元錢,在淘寶網上創建了一家網店,售賣商品定位為25~35歲白領女性服裝。
顧澤超每年的學費要6600元,再加上每月六七百元的生活費,他一年的花費要15000多元。這樣半年后,他在大學里所有的開支全部是自己開網店掙來的。
在河南師范大學讀大三的雯麗剛放假回家,就在網上注冊了一家小店,專門銷售某品牌各種仿銀、仿鉆小飾品。“貨是我在網上批發的,由于是第一次,我只進了500元的飾品先試試,哪知道剛開始做網上生意非常難!”月初,雯麗的店開了5天,可是無人問津,情急之下她趕緊咨詢開網店的室友。原來,網上購物買家很看重賣家的信譽度,雯麗的店剛開張,信譽度為零,所以就很難有生意。雯麗找出了問題所在,開始發動所有認識的人包括親戚、朋友、同學和她進行交易,刷信譽度。“其實這么做也不算投機取巧,大多數網店都經歷過這一階段。”
到了8月,雯麗的努力總算有了回報,她的網店信譽度刷到了一個“鉆石”,生意也接踵而至。她進的第一批貨已賣了80%,又補了第二批貨,純利潤有200多元。“雖然現在賺錢很少,但我已經很滿意了,因為這是我走出的第一步,我會把網店繼續經營下去的。,雯麗顯得很興奮。
炒錢,沿著專業方向練攤
李冬是華南師范大學的一名大四學生,他就讀的專業是文科類專業,但是輔修專業卻選擇了“風馬牛不相及”的經濟學。假期實習的時候,他沒有選擇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而是投身證券公司,當了一名“炒錢族”。李冬說:“我認識的一些找到與專業相關工作的學長,一開始最多也不過拿三四千元的月薪。但是現在只要我有本錢,幾天就可能賺到這個數了。”李冬從大學二年級起就開始“炒錢”,“當時什么也不懂就炒起股票來,所以不怎么順。后來輔修了經濟學,才慢慢懂得一些規律,也就開始賺錢了。”
“炒基金不但能賺錢,還能提高自己的金融知識。”吉林大學金融專業的學生李元說。
李元將自己打工賺的錢,加上向父母借的一共2萬元錢全部買了基金。之后,他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開電腦觀察漲幅情況,到第8天的時候他算了一下,已經小賺了1000多元,超出了自己的預期。
李元說,自己學的是金融專業,這樣的經歷對他將來的工作非常有意義。李元周圍很多同學也在炒基金,有的是因為專業對口,但更多的還是希望能借此改善生活狀況。
足不出戶,“SOHO”掙錢
小宋是武漢體育學院新聞專業的學生,最近這幾個月,別看他很少出門,但用他自己的話說——“簡直忙壞了”。
原來,小宋在校期間便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為國內某著名網站的體育頻道撰寫稿件。“其實,很多大型綜合性網站的責任編輯,每個月都要完成一定數量的稿件,而這些責任編輯通常會招一些在校大學生幫他寫稿,他再對稿件進行篩選、編輯,然后發表。”小宋告訴記者,“說白了,我們就是責任編輯的下線,網站給編輯發工資,編輯再按照約定給我們發錢。”
小宋的這份工作是同班同學介紹的,他們班從事網絡體育撰稿的人有10多個。他說:“寫網絡體育評論文章與傳統媒體的評論文章有很大區別,可以寫很八卦、很娛樂的東西,也可以放肆地數落、諷刺某球隊以迎合網友的心態。總之,選材和題目很重要,因為網絡要的就是點擊率。”入行才幾個月,他儼然成了行家。
小宋說,這兩個月他已賺了近3000元,“花自己賺的錢,心里踏實!”他瞇著眼笑著說。
與小宋類似的“SOB0"族還真不少,小祝是武漢大學醫學專業研究生,國慶期間,她除了幫導師完成國外科研論文的翻譯外,還在網上找了一份翻譯的工作,用她自己的話說:“既能練習外語,又能掙點兒小錢花花,非常愜意。”
小祝說,她平常的翻譯對象大多是國外的新聞,涉及娛樂、體育等方面,還有外國電影的字幕等。“我工作的報酬是每千字50元左右,最多的時候一個月就賺了近2000元。”她靦腆地笑著說道。
跑腿族,校園里的“原始”積累
醫學院的羅明蹬著自行車來到校園內一棟宿舍樓下。借著昏暗的路燈,羅明拿出“老板”給的聯系方式,撥通電話。
“喂,你好,我是羅明,您訂的魚香肉絲快餐到了,請問您在哪個宿舍?”掛了電話后,羅明徑直朝樓上奔去。
羅明來自農村,為減輕父母的負擔,羅明一上大學就四處打聽著找兼職。羅明用自己的QQ、飛信、校內網等網絡工具發布廣告信息,專為同學提供“跑腿”服務,每送一次餐賺1塊錢。
羅明說,訂餐的人大多為宅男、宅女,不少同學住的樓層比較高或是忙于玩游戲。“一般男生比女生多。”當然,有時也會碰到一些啼笑皆非的事。一次中午送外賣,眼看就要上課了,羅明只得加快腳步狂奔。結果送到后卻說弄錯了,再把外賣拿回食堂已經來不及,無奈之下他只得提著兩袋外賣在眾目睽睽之下走進教室。老師吃驚地盯著兩個袋子問:“下午飯都準備好了?”
劉婕有一次和朋友坐在一起聊宅在宿舍的生活時,突發奇想:宅男宅女們不正需要為他們服務的人嗎?回到學校后,她便約著舍友找到食堂的負責人,并和食堂協商承包下了送餐這份工作。因為跑得比較勤,加上服務態度好,劉婕的收入十分可觀。運氣好的時候月收入上千,差一點的時候也有七八百塊。
資本致富時代催生“炒錢”部落
這些年,房價不降,物價飛漲……想有一個舒適的生活,“錢”是一個關鍵。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現在許多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和大學生們,都會于百忙之中,多少抽出點時間去理一下財。宅經濟時代,越來越多的人
選擇了“宅家”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網上娛樂,購物炒股,所有一切,都在宅中滿足。”炒股、炒外匯、炒期貨、炒基金……這些足不出戶、宅在家中即可理財的“炒錢”方式,受到了宅男宅女們的普遍歡迎。
“過去的市場,是大魚吃小魚;現在的市場,是快魚吃慢魚。”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講師唐遠雄表示,如今整個社會漸漸進入“資本致富時代”,一些具有市場敏感性的學生開始意識到,通過“錢生錢”等理財方式,可以更快獲得更多財富,單靠一般性勞動,很難快速積累財富。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研究生蔣敏杰說,現在高校里掀起“炒錢”熱潮,身邊不少同學都加入了“炒錢族”行列,這在她看來,是一個正常現象。掌握投資技巧對年輕人來說很有必要,“因為將來肯定是一個‘金融時代,適當參與經濟活動可以幫助年輕人增長金融知識,提高投資技巧。”
調查顯示,45.1%的人認為,年輕人想當“炒錢族”是理財意識提高的表現;39.2%的人認為,“炒錢族”興起是因為人們在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很正常。
與學生的自身評價不同,大多數老師和家長表達的卻是“旁觀者清”的冷靜:大學生炒錢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現象,也反映出當代大學生具有一定的經濟頭腦與強烈的實踐愿望。大學生將炒錢當作培養理財觀念和加強心理承受能力的鍛煉,這未嘗不可,只是不能把炒錢、賺錢當成一種主要目標來追求。大學生嘛,還得“以學為主”。
事實上也是如此,從學業壓力角度來說,好不容易上了大學,學習成績才是首要的。有很多學生甚至晚上也不休息,為小餐飲店送外賣,或者是上網搜尋商機,由于勞累而垮掉了身體。另外,很多學生只看到了少數人的勝利,沒有看到投資市場“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慘烈,通過進入證券市場炒股、炒外匯等最終實現致富的年輕人屈指可數。畢竟炒股不是簡單的事,年輕時代“資本”不夠,單純靠投機,賺錢的幾率很小,就算技術再好也需要機遇。弄得不好,就會讓自己賠個底朝天,實在是得不償失。
鏈接:
校園眾生六相
啃書族
他們常常出沒于各個教室、圖書館和各類學習園地。哪里有知識的講授。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當然他們更多的是喜歡呆在教室里靜靜地自習,完成每天自訂的學習計劃。啃書族每日按部就班的學習總是能收到一些成效的,如每次的考試排名就是對他們最大的肯定!
戀愛族
在有些人看來,大學是個戀愛的天堂,而身處天堂里卻不戀愛,那豈不暴殄天物?于是你經常能看見他們出現在校內外的街道上,一般都是男生提著女生的小包、牽著女生的小手到處亂晃。其實他們也沒有具體的目的地。我想他們大概只是享受這種戀愛的感覺吧1
游戲族
由于游戲的種類很多。他們內部其實也分很多的小族。他們往往能像釘子一樣釘在電腦前的板凳上,完全稱得上廢寢忘食。他們能連續一個星期晚上不睡覺,而白天也只休息一會。不過,他們一般都是晝伏夜出。通常會于晚上11點左右不約而同地走進網吧戰斗直至天明。在他們的世界里,游戲幾乎是一種能滿足全部精神需求的超級能量。
考試族
這撥人整日埋頭書本之間,且有一個明確的目的——考研、考證。他們只學習他們需要的考試知識,而且還有專門的老師加以輔導。不過他們面臨的精神壓力是非常大的,各類考試對于他們來說無疑就是一次學習的“長征”。他們最終可能取得長征的勝利,也可能在長征中崩潰。
兼職族
他們的第一目的似乎就是為了積累各種工作經驗。他們能翹掉各種必修課,只是為了騰出時間方便工作。他們關注各類兼職信息,喜歡在外面結交各種各樣的社會人士。他們善于交際且實際動手能力較強,他們可能在考場上不能如魚得水。但在人際關系方面卻做得非常出色。
補考族
補考學生通常是老師的眼中刺。他們或許能在其他方面做得很出色,但在考場上總是失意,他們出現在不同門類的補考場上,或許最初他們還能表現得心情沮喪。但是隨著他們經歷的補考次數多起來,心安理得地走進補考場,心情舒暢地等著他們的補考試卷已不再是太難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