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 王顯政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北京市東城區,100713)
★專題論壇——能源戰略 ★
中國煤炭工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 王顯政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北京市東城區,100713)
分析了中國煤炭工業改革發展的成效。認為我國煤炭工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發展前景廣闊。提出了新形勢下應對煤炭工業發展機遇和挑戰的舉措。
成效 機遇 對策 改革發展 煤炭工業 中國
Abstract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effect of the reformation of Chinese coal industry.It think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al industry,being faced wi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has a wide prospect.It raises countermeasures to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coal industr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s.
Key wordseffect,opportunity,countermeasure,reform and development,coal industry, China
1.1 煤炭工業發展的總體水平顯著提高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我國煤炭工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全國煤炭產量大幅增加,大型煤炭企業快速發展壯大,科技進步與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煤炭企業“走出去”取得實質進展,煤礦安全生產形勢穩步好轉。特別是在應對本輪全球金融危機的過程中,煤炭行業堅持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資源整合力度,積極推進企業兼并重組,著力提高煤炭工業生產力總體水平,實現了煤炭經濟運行質量的穩步提高。
1.1.1 煤炭產量大幅增加
全國煤炭產量由1978年的6.18億t,快速增長到2009年的30.5億t。預計今年全國煤炭產量將達到33億t左右。中國煤炭產量占世界產量的42%左右,年產量增量占世界的80%以上。
1.1.2 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
煤炭行業經過多年努力,關閉淘汰了一大批落后生產能力,全國煤礦數量由最多時的8.1萬處減少到目前的1.6萬處。通過煤炭資源整合與企業兼并重組,大型煤炭企業快速發展壯大。截止2009年底,全國規模以上煤炭生產企業9200多家,原煤產量29.6億t,占全國總產量的97%。初步統計,年產量超過1000萬t的企業有45家,總產量16億t左右;已建成年產量達千萬噸級礦井 (坑) 24座,生產能力3.3億t/a;在建和規劃建設的千萬噸級礦井 (坑)25座,設計生產能力為3.2億t/a。
1.1.3 科技水平顯著提高
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煤炭科技創新機制開始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綜采放頂煤、大采高年產600萬t綜采成套技術裝備、千萬噸礦井建設和深厚沖擊層建井等技術已經成熟,井下大型無軌運輸成套裝備投入使用,液壓支架電液控制系統等煤礦裝備國產化水平不斷提高。煤炭高效節水型和干法選煤成套技術與裝備,難選煤重介質旋流器選煤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1.1.4 節能減排工作穩步推進
近年來,煤炭行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噸煤能耗大幅下降,有力地推動了節能減排工作。2009年,煤炭行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了3.83%,噸原煤生產綜合能耗為8.91 kg標準煤/t,比2005年下降了42.63%。煤層氣 (瓦斯)抽采量71.8億m3,利用量23.5億m3,同比增長23.8%和36.6%。
1.1.5 煤礦安全生產形勢穩步好轉
國家加大煤礦安全整治力度,煤礦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大幅下降。全國煤礦死亡人數由2002年的6995人,減少到2009年的2631人,百萬噸死亡率由4.94下降到0.892。其中,原國有重點煤礦平均百萬噸死亡率由1.257降至0.374。
1.2 2010年前5個月全國煤炭經濟運行質量穩步提高
今年以來,在國家相關政策措施支持下,我國宏觀經濟主要指標繼續保持了去年四季度以來的增長態勢,拉動了煤炭需求大幅增長。初步統計,今年前5個月,全國煤炭產量完成12.88億t,增長24.4%;銷量完成12.68億t,增長27.9%;全國煤炭累計進口6898萬 t,出口887萬 t,凈進口6011萬 t;煤炭價格波動上升,秦皇島港 24.2 MJ/kg動力煤價格5月下旬達到795元/t。前3個月,煤炭采洗業固定資產投資339億元,同比增長29.9%。1-5月,全國煤礦共發生事故543起,死亡1012人,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為0.786,事故起數和傷亡人數均有所下降。其中,原國有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為0.274。
1.3 煤炭工業市場化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
1.3.1 煤炭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基本建立
2007年國家開始在8個主要產煤省區推行煤炭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建立了國家地質勘查基金,規范了礦業權市場,促進了資源資本化,煤炭資源開發秩序逐年好轉。
1.3.2 煤炭市場化投融資格局基本形成
國家改革煤炭投融資制度,建立了以市場為導向的多元投融資機制,有力支撐了煤炭資源風險勘探和煤礦產能建設。截止2009年底,全國已有32家煤炭企業成功上市,直接融資1557億元。煤炭企業主輔分離、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逐步推進,取得了明顯成效。初步統計,目前非煤央企投資煤礦133處 (不含參股煤礦),設計能力3.19億t/a, 2009年原煤產量1.72億t。
1.3.3 煤炭流通體制改革取得成效
國家改革煤炭訂貨制度,取消了延續幾十年由政府主導的煤炭訂貨制度。2009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了《關于完善煤炭產運需銜接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進一步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繼續實行市場定價,煤炭市場化改革又邁出了關鍵性一步。目前,除少量重點合同電煤外,基本上實現了價格的市場化。
1.3.4 煤炭成本完整化機制開始建立
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和安全發展已成為煤炭行業發展的共識,通過外部成本內部化,建立礦山生態環境治理機制,促進了煤炭清潔生產、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產業的快速發展,推進了煤炭成本完整化進程。
1.3.5 企業市場主體地位逐漸增強
大型煤炭企業與電廠、鋼廠等主要用戶簽訂中長期協議或戰略聯盟,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努力破解煤炭供需矛盾,維護了全國煤炭市場的穩定運行。價格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增強,煤炭價格市場化定價不斷完善,煤炭企業市場主體地位逐漸增強。
1.3.6 煤炭企業“走出去”取得實質進展
兗州煤業公司收購澳大利亞菲利克斯資源公司獲得批準;開灤股份取得企業境外投資證書,將在加拿大開展煤炭資源并購業務;中煤裝備公司和鄭州煤機集團的大型煤礦成套裝備已先后出口至俄羅斯、印度等主要產煤國家。
2.1 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格局難以改變,煤炭工業仍然具有較廣闊的發展前景
(1)從我國能源資源條件看。在未來較長的時期內,煤炭仍將是我國能源安全的基礎。根據全國煤炭資源儲量預測與評價結果,目前我國煤炭資源遠景儲量達5.5萬億t,已探明資源量1.2萬億t,探明可采儲量僅次于俄羅斯和美國,居第三位。在已探明的一次能源資源儲量中,煤炭占94%,石油和天然氣分別占5.4%和0.6%。我國能源資源條件決定了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難以改變,煤炭仍將是我國的主要能源。
(2)從未來煤炭消費需求看。據有關機構預測,到2020年,煤炭在全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占55%左右,消費總量將達到38億t左右;到2050年,煤炭消費比重仍將占50%左右。從世界能源發展看,2009年全球煤炭產量為69.41億t原煤,煤炭消費量為66.74億t,煤炭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的比例由2004年的24%上升到2009年的29%,今后一個時期,煤炭需求總量仍將保持適度的增長。
(3)從煤炭潔凈利用的前景看。煤炭將更多地作為工業原料來使用,污染被控制在煤炭轉化的工藝過程中。超臨界和超超臨界發電、現代煤化工以及煤炭多聯產等先進發電技術和煤炭轉化利用技術的快速發展,將不斷使煤炭變成更加清潔高效的能源。同時,煤炭作為工業原料的用途更加廣泛,還將拉動煤炭需求的增長。
(4)從我國能源發展方向看。“煤為基礎,多元發展”的能源發展方針不會動搖,煤炭工業發展的政策保障將不斷加強。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從體制、機制、法制、投入和結構調整、科技進步等方面相繼制定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扶持政策和措施,促進了煤炭工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今后一個時期,煤炭工業仍將本著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面向世界、統籌兼顧的原則,以保障能源安全為出發點,以深化體制改革為突破口,加強資源節約與生態環境保護,加快煤炭清潔發展與高效利用,加大國際互利合作力度,努力構筑具有中國特色的安全、清潔、高效、協調的現代煤炭供應保障體系。
2.2 煤炭工業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
2.2.1 煤炭總量過剩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2006-2009年的4年間,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8685億元,較“十五”期間凈增6280億元。初步統計,目前全國煤礦總產能已超過36億t/a,煤炭產能過剩的矛盾將越來越突出。2.2.2 結構不合理、發展方式粗放的問題依然嚴峻
目前全國30萬t/a以下的小型煤礦有1.2萬多處,占全國煤礦總數的80%以上,產業集中度低的問題沒有根本性改變;行業經濟效益增長主要源于產量增加和價格上漲,經濟發展質量沒有根本性轉變。
2.2.3 煤炭消費量持續大幅增加,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近年來,我國煤炭產量快速增長,給礦區生態環境保護帶來了巨大壓力。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實現行業節能減排目標,仍需付出巨大努力。
2.2.4 體制機制制約依然存在,行業發展面臨許多新的問題
老礦區的煤炭企業社會負擔重,改革發展面臨新的問題。煤炭企業稅費負擔沉重的問題更加突出。
2.2.5 煤礦安全生產基礎工作仍不牢固,煤礦瓦斯防治和開發利用還需進一步加強
今年3月份以來,國有大型煤礦連續發生重特大事故,充分說明了煤礦安全基礎工作還不牢固,煤礦安全生產形勢還依然嚴峻。
新形勢下,我國煤炭工業發展機遇和挑戰并存,希望和困難同在。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展望“十二五”及以后煤炭工業改革發展大局,要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3.1 切實轉變煤炭發展方式,穩步提高煤炭經濟運行質量
堅持科學發展,綜合考慮煤炭資源條件、礦區環境容量、煤礦科技水平和災害防治能力、煤炭運輸條件等,樹立煤炭科學產能的觀念;加快大型煤炭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產業集群發展,提高煤炭行業準入標準,推進產業、產品和組織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煤炭產業的競爭力,促進煤炭經濟發展質量穩步提高。
3.2 大力推進大基地和大集團建設,加快煤炭結構調整
堅持一個礦區一個開發主體,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加快推進大型煤炭生產基地建設。通過政府推動、政策支持、市場運作,支持優勢企業兼并重組中小企業,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努力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煤炭企業集團。加快大型現代化煤礦建設,推進安全高效礦井建設,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在有條件的地區,推進大型現代化煤礦、千萬噸級礦井 (坑)和千萬噸級工作面建設。
3.3 大力推進科技興煤戰略,提升煤炭生產力總體水平
要進一步加強煤炭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攻關,推進煤炭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加快高精度煤炭地質勘查技術的攻關和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煤炭資源勘探精度。加快我國深部煤田建井技術攻關,提高東部地區煤炭持續生產供應能力。加快大型現代化煤礦技術裝備研發,提高大型、重型煤礦技術裝備的制造能力,促進煤礦生產的信息化和現代化。
3.4 大力推進節能減排,促進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協調發展
要制定煤礦節能減排技術標準體系,完善淘汰能耗高、技術落后的裝備和產品目錄,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促進煤炭工業走高碳產業低碳經濟發展道路,有效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要堅持循環經濟發展理念,積極推進煤炭資源綜合開發,清潔生產,堅持采煤采氣一體化,有效控制煤礦瓦斯排放,提高煤層氣開發利用水平;積極推進綠色開采技術,從根本上改善礦區生態環境,提高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3.5 堅持推進安全發展,實現煤礦安全生產形勢根本好轉
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強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大安全投入,深化隱患排查治理;加強安全培訓,提高礦工安全素質;認真貫徹落實瓦斯治理“12字方針”,堅持先抽后采,深化瓦斯治理,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推動全國煤礦安全生產狀況持續穩步好轉。
(責任編輯 熊志軍)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Chinese Coal Industry
Wang Xianzheng A Standing Member of CPPCC,Chairman of China National Coal Association
(CNCA,Dongcheng District,Beijing100713,China)
TD
A
王顯政 (1946-),男,漢族,遼寧彰武人,大學學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擔任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