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峰
(中鐵五局五公司,云南 臨滄 677506)
隨著工程機械行業的快速發展,工程機械在施工企業工程建設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近年來,全國工程施工單位和企業,都投入了大量現代化高科技的機械設備。機械設備的高效管理,是決定工程質量和工程效益的必要條件。工程施工機械的組織與管理,就是選擇經濟、實用、配套的施工機械,確保經濟高效完成施工任務。
我們可以從大型施工企業機械設備的管理體系和現在的發展趨勢,這兩個角度來闡述其現實狀況。隨著工程建設市場改革和工程施工企業改革的發展,施工企業內部以及外部環境的變化,使得目前工程施工企業機械設備管理的體系和職能分工,已經發生了較大變化。
一般大型施工企業集中統一的施工機械設備管理狀況如下:
首先,大型施工企業集團總部機械設備管理職責,主要是企業裝備資產管理。具體的工作內容有裝備規劃、設備資產管理等內容。
其次,就是施工企業施工設備租賃中心,主要職責是對施工設備進行技術狀態管理、經營管理和機務人員的管理。
最后,就是項目部機械設備管理部門。工程實施過程中施工設備的使用管理,是其機械設備管理的主要職責。
隨著科學技術與生產的發展,機械設備工作強度不斷增大,生產效率、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同時設備更加復雜,各部分的關聯愈加密切。往往某處微小故障,就會引發連鎖反應,導致整個設備乃至與設備有關的環境,遭受災難性的毀壞,不僅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會危及人身安全,造成設備損毀或是人身傷亡事故,后果極為嚴重。所以我們要采用一定的技術手段,來加強設備的管理,對施工機械設備就可以事先發現故障,避免發生較大的經濟損失和事故。
施工企業為了降低施工成本,管理體制普遍實行集團公司、子分公司、項目部一系列的三級管理體系。但有很多企業并沒有把機械管理和企業綜合管理之間的關系理順,機械管理部門的職能、權限定位不準確,作用發揮不充分,再加上設備管理及操作維修人員工資待遇較低,沒有發展空間,而導致人員流失。隨著施工經營規模的擴大,機械化程度的提高,機械管理沒得到應有的加強,反而有削弱趨勢,這是體制上存在的問題。
機制上也存在相應的問題。在機械設備管理上,主要缺乏科學的決策機制;在人才的使用上,缺乏以人為本的激勵機制;在管理模式的選擇上,缺乏科學的評估機制。由于傳統的結構已經成為施工企業發展的重大障礙,因此企業運行機制的轉變,要求機械設備管理部門建立以設備效益為核心的管理機制,更多的承擔設備服務職能。
工程項目由于很分散,并且工期長,設備與人員調動頻繁,而施工企業卻普遍存在人員管理不健全,管理不嚴格的情況。因為往往會錯誤地認為,機械設備管理是施工現場的事,管理部門與其他的員工只是業務上的管理關系,以致盲目地精簡機構、壓縮甚至取消設備管理機構及管理人員,或將其工作職能并入其他部門兼管。由此必然導致管理層與操作層之間上下脫節,出現誰也不管的局面,設備管理工作很難實施,造成管理工作相當被動,設備使用不當,嚴重的甚至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
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是管理好機械設備的前提。建立制度,必須全方位的涉及施工的各個環節,并與個人利益掛鉤,從而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建立并完善機械設備管理機構,實行統一規劃,專人負責,進行全面的綜合管理。
由于工程施工企業設備管理及操作維修人員流失,導致施工設備沒有專業人員管理,常常將施工設備交由合作施工隊代管。而合作施工隊缺乏設備管理能力,再加上設備所發生的費用,由工程施工單位承擔,而與工程合作施工隊無關,導致施工設備實際處于失控狀態。工程施工設備由合作施工隊進行管理,常導致機械設備長期超負荷工作,而維修、保養又不夠及時。因此,工程施工企業應該提高設備管理及操作維修人員待遇,并給予適當的發展空間。按照企業設備規模,配備設備管理及操作維修人員,將設備的管理與維護交由企業自有的專門機構員工統一進行。
要對持證上崗人員進行作業技能培訓與安全教育培訓。人員的培訓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計劃,有部署,有檢查,有考核,有針對性。具體說來:
一要抓好施工項目機械操作人員的準入關,對上崗人員做好各方面的教育工作;
二要編制相應的安全生產知識與安全操作規程手冊,發給現場的每一位作業人員;
三要做好機械設備管理人員的安全培訓工作。
同時,對相關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工作應樹立“全員安全教育培訓”的理念。要搞好上級與員工之間的關系,上級部門要隨時關注員工的生活和工作情況,根據情形做適當的變動,以保證員工有好的態度來對待工作,從而有利于設備的合理利用與保護,不至于因工人的關系,造成設備成本上的浪費。
以上為管理好設備所提出的方法。除了管理方法外,還要在設備管理技術上創新,從根本上搞好施工設備的管理工作,可以從如下幾點來對新形勢下機械設備管理技術進行探討:
機械設備的購置,必須堅持按需購置、合理安排的原則。根據生產和資金落實情況,會同有關部門對所要購置的設備進行技術經濟論證,合理選型,必要時實行招標或投標辦法,杜絕盲目購置的現象。對于機械設備報廢管理要合理。機型陳舊、能耗過高、因意外事故受到嚴重破壞和國家明確規定淘汰的設備,按規定都應該報廢。但為了防止虛報謊報造成國有資產流失,每個單位必須制定相應的辦法,并注意做好報廢機械設備的報批工作,零部件重新利用工作和折舊費的提取工作。
任何設備在使用了一段較長的時間后,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故障,為了降低故障率,延長設備使用壽命,應根據機械設備的使用情況,密切配合施工生產,按照設備規定的運轉周期(公里或小時),定期做好各項保養與維修工作。操作手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隨時觀察設備的動態狀況,及時排除各種隱患,杜絕因油水等問題影響正常的工作。在提高職工主人翁責任心的前提下,使操作人員及技術人員懂得設備的構造、原理、性能及用途,有了責任心,才會主動去熟悉設備、愛護設備。同時,要懂得施工工藝方法,能以最小的消耗獲得最佳的效果。機械的易損件應做好儲備,避免因購件周期過長而影響工程施工。對于老舊設備,要以保證運行、消除隱患、及時修理為重點;對新設備,則以提高人員的技術水平、加強維護為重點,從而有效地保證每臺設備的使用性能和安全生產。
機械設備的保養、維修、使用這三者是相互關聯,互為條件的。機械設備的維修保養,要按照預防為主、強制維護的原則,對所有到場的運行機械進行一次全面的啟動檢查。特種設備要及時進行安全檢測,并進行必要的零部件更換。對于那些由國家和有關部門規定淘汰的、或已到使用年限的、或主要結構性能損壞、無修復可能的機械設備,要堅決將其淘汰。目前,各施工企業由于國家拉動內需,工程市場競爭激烈,利潤薄,對設備投入不足,導致機況差、性能低、數量少。一些老舊設備使用成本,可能比租賃新設備所花的費用還高。在國家拉動內需加大基建投入的機遇面前,各施工企業均存在設備儲備不足的現象,不得不從社會上租賃大量設備以彌補不足。而一般情況下,施工企業2~3年的租金,與購置1臺同規格設備在2~3年所花費用基本持平。由此可見,對于長期從事工程建設的施工企業,最好能避免租賃設備,及時購買新設備,淘汰舊設備。
工程的施工機械管理,是一個涉及面廣、具體而繁瑣的管理體系。管好用好這些設備,是我們完成各項生產任務的必要保證。因此,施工單位不僅要有科學的管理方法,現代化的工藝流程,還要做到機械設備管理制度化和科學化,才能筑建出高品質的一流的工程,從而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吳孟寶.施工企業機械設備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J].建筑機械化,2008,(10):43-44.
[2]陳有軍.有關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中技術管理制度的一些見解[J].科技創新導報,2008,(28):39,65.
[3]李醒東.新形勢下的施工機械設備管理技術探析[J].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2009,(28):36-27.
[4]侯建斌.淺談做好公路施工機械管理的措施與方法[J].民營科技,2008,(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