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彬
(開縣水務局,重慶開縣 405400)
2008年1月,重慶市三屆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將“在都市區 5 473 km2規劃建設‘森林城市'”作為今后 5年政府工作目標任務。特別是 2008年 4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同志到渝東南片區調研,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作出了“把林業作為全市發展戰略,實施林業大發展大會戰”的重要指示后,市委、市政府將林業發展作為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314”總體部署的重大舉措,決定實施“重慶森林工程”。該工程包含城市森林工程、農村森林工程、水系森林工程、通道森林工程和苗木基地工程等 5個子工程。
水系森林工程規劃主要對沿(穿)縣城飲用水源江河兩岸正常蓄水位以上至水平距離 100 m以內范圍,大、中型水庫庫周正常蓄水位以上至水平距離 100 m以內范圍(如壩頂至正常蓄水位超過 100 m則必須實施至壩頂高程)和小型水庫庫周正常蓄水位以上至水平距離50 m以內范圍建設水系森林工程林帶。水系森林工程是森林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依據 2008年 7月編制完成的《重慶市森林工程總體規劃》和同年 11月編制完成的《重慶市水系森林工程建設規劃》,各區縣制定了具體規劃和年度實施方案。按照規劃,到 2012年,全市水系森林工程規劃區域的綠化率達到 60%;到 2017年,水系森林工程規劃區域的綠化率達到 80%。整個水系森林工程擬投入市及市以上補助建設資金 5億元。市、區(縣)水利部門負責水系森林工程的規劃及建設。
據統計,2008年重慶市已完成 3 333 hm2(5萬畝)水系森林工程建設任務。
水庫、塘庫或河流的最高水位與常水位之間的地帶被周期性淹沒,水位的高低變化也對其形成沖刷,使其與最高水位以上部分的生態因素有區別,規劃設計、建設時理應上下分段,合理選擇樹種。但在規劃設計時,有的設計者往往沒有考慮到這一點,未加區別;或者即使想到了,但怕工作麻煩,認為影響不大,馬虎了事。在施工建設時,有的對最高水位線控制不當,該栽到最高水位線以上的樹種卻栽到最高水位線以下去了,結果造成在最高水位與常水位之間栽植的樹、草種不適宜。
水系森林工程要求苗木為胸徑 4.0~5.0 cm的大苗。當然,大規格苗木能達到立竿見影的栽植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一是胸徑 4.0~5.0 cm的大規格苗木培育要 3~4年,而森林工程剛啟動一兩年,苗圃地生產的大規格苗木數量有限,不能滿足建設需要,供應量成了問題;二是需要大量的大規格苗木,苗圃地又沒有,不法苗木商會上山挖樹賣苗,結果得不償失;三是由于運輸距離遠,運到栽植點的大苗帶土少,移栽后成活率低。
水系森林工程目前沒有中央、重慶市兩級專項資金,僅有個別區縣安排本級部分資金,主要是整合世行水保、農發水保、“長治”工程建設資金和中央預算內投資以及水保規費、病險水庫整治等相關水利資金用于水系森林工程。在建設中,水系森林工程地塊如有其他水保項目實施,可以兼顧水系森林工程要求,但主要還是滿足本項目要求,要想做到二者兼顧很難。
規劃建設水系森林工程的地方,基本上是農民承包經營的土地或是農民實際耕種的土地(主要是坡耕地)。由于長期習慣在坡耕地上種莊稼,加之水系森林工程用地補助政策尚未出臺,所以農民不愿意出地栽樹,政府部門也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來解決,只能眼看著水庫庫周、河道邊滿是水土流失嚴重的坡耕地,水系森林工程卻陷入栽樹無地的尷尬境地。
4.1.1 適地適樹原則
適地適樹就是要使造林樹種的生態學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條件相適應,這是造林樹種選擇的首要原則。堅持適地適樹原則,鄉土樹種應在造林綠化中唱主角,以確保造林成林。
護庫林以最高水位為界上下分段布設。常水位至最高水位之間有浸水可能,種植灌木柳,株行距為 0.5 m×1 m,灌木柳下可栽蘆葦、蒲草等水生植物。最高水位線以上,營造一定寬度的喬灌木混交林。庫岸坡緩侵蝕不嚴重時,林帶寬 20~30 m;庫岸坡度大侵蝕嚴重時,林帶寬 30~50 m。
護岸林采用復層混交林,寬度 10~60m,根據水流的速度、沖力、河岸陡峭度、彎曲度、河寬和河流兩岸土地利用情況來決定,株距 0.5~1m,行距 1~1.5m,靠近水流的 3~5行采用柳樹。
4.1.2 滿足培育目標原則
只有按照造林目的選擇樹種,才能實現培育目標,達到預期目的。在實際工作中,應正確把握園林景觀林、經濟林和生態林“三林共建”的水系森林工程體系建設要求,嚴格控制園林景觀林規模。對以治理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為目的的地方,以營造生態防護林為主,兼顧經濟林建設;對規劃為風景區、旅游區、休閑區的地方,適當營造園林景觀林。
4.1.3 多樹種選擇原則
混交林可以形成層次多或冠層厚的林分結構,對于提高防護效能和穩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它直接影響森林的生產力、生態效益和穩定性,所以應多造喬灌草相結合的混交林。主要造林樹種有松、柏、水杉、刺槐、紫穗槐、柳樹等。
4.1.4 大小苗結合原則
種苗搭配上,應大小規格苗相結合。頭 4年,盡量少用大規格苗,采用加強除草施肥、專人管護等措施,保證小苗快速生長。
一是積極爭取將水系森林工程列入國家林業或水土保持重點工程項目;二是市、縣(區)財政部門籌集資金,用于水系綠化;三是籌建縣級林業投資公司或水系森林工程投資公司,通過林地儲備等方式,打造林業融資平臺,其資金用于水系綠化;四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積極支持水管單位造林,擴大面向林農的小額貸款和聯保貸款。
各區縣要制定水系森林工程補助政策,明確造林占用耕地補助費、種苗補助費、青苗補償費、幼林管護費和新建生態苗圃補助費等標準;水系森林工程建設涉及的林地,其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應歸造林地農戶或業主所有,并在依法、自愿、有償的前提下,可以合理流轉“兩權”,以達到農民愿意出地和出工栽樹的目的。
區縣是實施水系森林工程的主體,要認真落實實施森林工程的決定,進一步完善水系森林工程建設領導機構,落實相關行政責任和技術負責制,穩定水利水保工作隊伍。另一方面,應充分發揮鄉(鎮)、村兩級組織在發展林業、保護水系森林、維護林區穩定中的基礎作用。
把水系森林工程建設指標納入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的考核目標,建設任務納入各級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加強督促、檢查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