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自然》雜志網站7月28日報道,《國際海洋生物普查計劃》的研究結果日前正式向全球公布。該項目共歷時10年,覆蓋了從浮游生物到鯨魚等13組共11000多種海洋生物。
研究人員發現,不同種類海洋生物的分布模式非常相似,溫度同所有種類生物的生物多樣性密切相關;人類活動密集的地區和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地區”(這些地區的生物數量和生物種類都很多)高度重疊;未來海洋溫度的變化可能會大大影響海洋生物的分布。
海洋生物的分布表現出兩種基本的模式:一種是諸如珊瑚和沿海魚類(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地區)等沿海生物;另外一種是金槍魚、鯨魚等“開放水域”生物,它們主要分布在中緯度的海洋中。而溫度是唯一影響所有物種分布的因素;此外,棲息地的變化也會對海洋生物的分布產生較大影響。
該研究的領導者、加拿大達爾豪斯大學的德里克·蒂特頓表示,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導致的海洋變暖可能會讓海洋生物分布重新“洗牌”。
聯合作者、美國耶魯大學的沃爾特·耶茨表示,目前有關陸地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已非常之多,但對海洋生物多樣性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開始于2000年的國際海洋生物普查計劃改變了這種狀況,從種群、物種和基因三個層次為科學家們建立起了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研究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