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校《遺傳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張麗杰 孫曉梅 江紅霞 周永斌 沈陽農業大學 110161
依據遺傳學這門課程的發展特點,對遺傳學的教材建設、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等環節進行了探討和總結。
遺傳學;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
《遺傳學》是生命科學的一門重要基礎理論課,是農林院校植物類、生物類以及林業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是學習育種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及生物技術類課程前必修的課程。本文對遺傳學的教材建設、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教學內容方面進行了擴充、改進和完善,以適應當前的需要,培養出一流的生物科學人才,增強農林院校的綜合實力。
為了保證遺傳學教學所使用教材的前沿性,在教學過程中收集了國內外新近出版的多種遺傳學教材。如徐晉麟主編的《現代遺傳學原理》;浙江農業大學季道藩主編的《遺傳學》;楊業華主編的《普通遺傳學》;蘭州大學王亞馥、北京大學戴灼華主編的《遺傳學》;復旦大學劉祖洞主編《遺傳學》;朱軍主編的《遺傳學》;陳茂林等主編的《遺傳學》;以及《遺傳分析導論》等。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根據農林院校的特點選取1~2本適合的教材作為主講教材。經過多年的教學總結,建議使用朱軍主編的《遺傳學》(2001年第三版,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中國農業出版社)作為主講教材,同時可參考浙江農業大學季道藩主編的《遺傳學》(本教材獲第二屆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獎,1998年,中國農業出版社)。另外,由于《遺傳學》是生命科學中進展最快和最為活躍的學科之一,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將Interne上新的知識信息與教材中的相關內容有機結合起來,以掌握本學科發展的新動向, 在此基礎上對遺傳教學內容進行補充、改進來豐富教學內容[1,2]。從而促使學生更廣泛、更深入地吸收知識,以新的知識信息開闊學生視野,啟迪學生思維。
遺傳學主要是研究生物遺傳和變異規律的分支學科,它涉及生物生命的起源和進化的機理,內容廣泛而復雜。尤其是近十幾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和分子遺傳學的迅猛發展,使得遺傳學的研究范疇、研究內容大幅度增加,教學內容越來越豐富,課程信息量不斷增多,同時教學難度有所增加。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遺傳學的教學重點,還要避免重復教學。因為遺傳學是生命科學中的一門基礎課程,它與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細胞遺傳學、分子遺傳學等其他生命科學課程密切相連,且相互滲透。在授課時要特別注意所講內容與上述交叉學科在內容上的銜接以及內容重復現象。避免因內容重復而導致學生聽而無味,以致產生厭學現象。另外,教師在教授課程時要根據學生的基礎,從遺傳學的角度闡明重點,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針對性的學習。
隨著現代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的迅猛發展,新知識、新內容、新觀念不斷涌現,如何保持教學與科技發展的同步性, 在有限的學時內,既能保證基礎理論知識的融會貫通,又能帶領學生走進本學科的前沿動態和最新發展,已成為遺傳學教學的重要任務。應用現代教育技術,使用多媒體進行遺傳學教學,將圖、文、聲、畫等技術融為一體,為學生創造了生動形象的教學氛圍,教學內容由靜態變動態、由抽象變具體,生動直觀,并且增加了趣味性和動感性,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習效率。例如在講染色體交換和重組以及PCR擴增等內容時,可以采用動畫方式進行模擬教學,將單調、乏味的課堂知識形象地體現在圖像、動畫中,通過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的刺激,增加學生單位時間的信息獲得量,提高知識的接收效率,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好地強調了重點,突破了難點,相對于單純的語言講解和傳統的掛圖方式,能夠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雖然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明了、圖表清晰、信息量大等優點,但是經過多年的教學經驗以及學生和教師的信息反饋都說明單純利用多媒體教學存在很多弊端,比如學生記筆記難、復習困難、學生上課只顧記筆記而老師講的是什么確無暇顧及。這就要求我們采用常規教學來彌補多媒體教學的不足。常規教學也就是傳統的教學方法,通常采用教師利用黑板、粉筆、教案等,在一般教室進行授課的教學方式,直接把知識灌輸給學生,無法使學生更直觀的了解和感受一些自然界的直觀以及抽象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處理好多媒體教學和常規教學的關系。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手段之間的關系,應該是相輔相成的,現階段應以常規教學方式為主,多媒體教學為輔,在進行多媒體輔助教學時,要把握好多媒體的使用時機,正確處理好多媒體和粉筆、黑板、普通教具、語言表達等傳統教學手段之間的關系,特別要考慮時間因素,正確處理好多媒體教學時間與適時的課堂講解、板書、交互、反思時間的關系。例如,在講授“數量性狀的遺傳”中狹義遺傳率推導過程中,利用黑板講課的效果明顯好一些,因為在黑板上推導過程中,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利用多媒體的大容量特點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也要注意穿插傳統教學手段,如中間的停頓,輔助解釋,讓學生把要點記下來, 這樣做就更能提高的教學效率。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教學輔助手段,是種形式,只有教學內容才是教學的核心。內容決定形式,因此教師在制作課件時,應當根據教學內容、特點來選擇恰當表現形式,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要看教學內容是否需要,不能濫用各種媒體。片面追求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時髦、追求感官效果,以至于一些本來可以在課堂上說明的問題,卻要用多媒體課件來講解,不論是制作簡單的或復雜的多媒體課件、質量差的或質量高的多媒體課件,都是在浪費計算機資源、浪費電力資源、浪費教師自己以及學生的時間。因此,在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之前,首先要明確這堂課使用多媒體的目的何在;所選用的多媒體課件能不能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教學內容。然后,根據教學內容綜合安排教學過程,綜合考慮好如何充分發揮多種媒體的組合功能,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遺傳學作為生命科學的一門基礎課程,在教學中應十分重視學科自身的完整性與系統性,重點講解遺傳學的基本規律、基本理論、基本概念和基本研究方法。在具體講課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對于比較抽象的部分,如DNA的復制等,采用多媒體動畫、圖片演示法,使同學能夠直觀地了解所學內容;邏輯推理內容較多的群體和數量遺傳學部分,采用提問和推理講解的方法,讓學生們一起動腦思考,解題計算,加深理解和學會應用。另外,由于遺傳學發展非常迅速,新進展層出不窮,本科教學還主要講解學科的系統內容,介紹本學科的最新成果和發展前沿,及時引進新內容,介紹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新成就,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可以引入開放式教學方法,師生角色互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充分利用網絡信息,通過查找本學科最新發展前沿,對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內容自己歸納,寫出教案,在課堂講解,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理解能力,另一方鍛煉學生的膽量以及語言表述能力。以上幾種教學方法均已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并在不斷的改進和完善。
遺傳學教學改革對于現階段的本科教學來說,是勢在必行的,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主要核心是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運用能力。因此,我們要通過采用不同教學方式、教學手段和運用網絡資源,合理引導與激發學生對知識探索的欲望, 既強調理論又重視實踐,特別是使學生學到了教材中沒有涉及的知識和經驗,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學生深入理解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同時,全方位、多角度地培養和提高綜合能力素質,這是我們所面臨的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還有待于在教學實踐中逐漸探索和研究。
[1] 顧 蔚.Internet在生物學中的應用[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 29 (6)∶ 607-610.
[2] 顧 蔚.互聯網中的分子生物學資源研究[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 28(1)∶ 86-90.
[3] 郭玉華, 侯秀英, 曹秀云, 等.改進遺傳學課印證性實踐教學效果的研究[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3, 5(2)∶ 166-167
[4] 宋喜悅, 張玲麗, 何蓓如.遺傳學多媒體教學研究與實踐.高等農業教育.2004-1,1∶ 56-58
The paper is based on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course on genetic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links were discussed and summarized.
genetic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ans; teaching method
10.3969/j.issn.1001-8972.2010.11.147
沈陽農業大學教學改革立項《林木遺傳育種學科主干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優化》(2009-41)
張麗杰(1972年-),女,遼寧阜新人、講師,研究生,在讀博士。主要從事林木遺傳育種教學與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