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加群,李建赤,徐家寶,謝偉健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桂洲醫院骨科,廣東佛山 528305)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脊柱常見疾病,傳統的手術治療方法是后路開放式髓核摘除術,創傷大,影響脊柱后柱穩定性。我院于2004年4月引進山東龍冠公司后路脊柱顯微椎間盤鏡髓核摘除系統,對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進行髓核摘除術,聯合術區注射生物蛋白膠,共治療84例(90個間隙)患者,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本組患者男46例,女38例,年齡19~54歲,平均40.4歲,病程6個月~9年,平均18個月,均經過正規保守治療3個月無明顯療效。84例患者均有典型的腰痛伴單側或雙側下肢牽涉痛,下腰部均有不同程度的壓痛伴坐骨神經放射痛,直腿抬高試驗陽性,62例有小腿外側皮膚麻木,74例有拇趾背伸肌力下降,全部患者經CT或MRI檢查確診。
手術器械:山東龍冠公司后路脊柱顯微椎間盤鏡髓核摘除系統,C形臂X線機。患者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俯臥于脊柱支架上,于病變間隙后正中線旁開0.5~1.0 cm插入導針,直至病變間隙上位椎板的下緣。C形臂X線機確認后以導針為中心,行1.8 cm縱行小切口,沿定位導針序貫插入擴張管,來回刮擦椎板及黃韌帶外軟組織,安放固定工作通道和內鏡,鏡下清理工作通道內的軟組織和出血點。用刮匙剝離黃韌帶在上位椎板下緣的附著點,以槍式咬骨鉗咬除上位椎板下緣和黃韌帶,顯露硬脊膜和神經根及突出的椎間盤,切開后縱韌帶和纖維環,髓核鉗摘除髓核組織。探查神經根管,如有狹窄,行擴張減壓。徹底止血,反復沖洗,吸引干凈后置入腦棉片,將術區殘留液體拭干,將配制好的醫用生物蛋白膠注入術區,鏡下見凝膠狀透明液體浸潤后拔管,切口置膠片引流,縫合后術畢。
術后常規給予抗生素和地塞米松抗感染治療3 d,24 h后拔膠片引流條,術后第2天開始雙下肢交替直腿抬高鍛煉,2周后開始腰背肌功能鍛煉,1個月后恢復正常行走,帶腰圍輔助活動3個月。
按改良MacNab評定標準[1]分為①優:直腿抬高>70°,下肢感覺、運動、肌力正常,腰腿痛消失。②良:直腿抬高較術前增加30°,但<70°,下肢肌力Ⅳ級,偶有輕微腰腿痛,但不影響工作和生活。③可直腿抬高較術前增加15°,但<70°,下肢肌力Ⅲ級,腰腿痛較術前減輕,偶爾使用止痛藥。④差:手術前后無變化,甚至加重,需使用止痛藥。
本組手術順利,平均住院10.4 d,84例患者獲得6~24個月隨訪,根據改良MacNab評定標準,優46例,良34例,可3例,1例3個月后癥狀復發,行開放手術后痊愈。優良率達95.2%,術中術后未見神經根損傷及椎間隙感染等并發癥。
椎間盤鏡手術與傳統開放椎間盤摘除術相比,具有明顯優勢,它在傳統后路手術的原理上融入現代的微創理念和先進的內鏡技術,追求對脊柱后柱的微小創傷,對椎管內結構的最小侵襲。通過其先進的攝錄系統可將操作術野放大至64倍,借助微型攝像頭和冷光源系統,伸入到手術部位附件,將手術野清晰地顯示于監視器上[2],獲得近似于直視下在放大的物體上操作的效果,并可多方位地調節手術的角度、部位和方向,達到最大范圍、最佳效果的顯露,更加準確地辨認和保護術野內的神經根、硬脊膜和突出的椎間盤組織,高質量、精細地完成椎板開窗,病變髓核的摘除,神經根周圍粘連的松解,側隱窩和神經根管的擴大,細小血管和出血點的止血,實現整體的生物性微創概念,而非一個單純的小切口手術。
定位準確與否是手術成功的基礎,體表定位取兩側髂嵴連線平腰4~5椎間隙,髂后上棘連線平腰5~骶1椎間隙,注意不受變異和移行椎椎間隙影響。然后用C型臂X線機透視確認導針位置和所需手術的椎間隙。進入椎管是椎間盤鏡髓核摘除術成功的關鍵。對椎板間隙不窄的患者選擇椎板下方入路,因黃韌帶在椎板下緣附著處最薄弱,便于槍式咬骨鉗咬除黃韌帶進入椎管。若遇椎板間隙變窄,如小關節突增生內聚,關節囊肥厚,掩蓋遮擋黃韌帶者,采用椎板下緣關節突內側入路,因椎管內以神經根的外上(“肩”部)最安全,在此處可用刮匙刮擦或用尖刀縱行切開黃韌帶進入椎管[3]。手術過程中要牢記以“神經根為中心”,神經根顯露不清不盲目進行下一步驟操作,徹底解除肥厚的黃韌帶、增生的小關節突以及向后突出椎間盤對神經根后方、側方、前方三方面的壓迫。探查神經根管如有狹窄,應將神經根外下后方骨纖維組織咬除1.0~1.5 cm形成槽狀開窗口。尤其注意將神經根進入側隱窩(神經根管)入口處前方隆起的纖維環殘面咬除,徹底解除其壓迫,使神經根舒展松動,有利于臨床療效的顯著提高[4]。
醫用生物蛋白膠在脊柱外科中的應用主要有:①硬脊膜損傷的處理:椎間盤鏡髓核摘除術開展初期,硬脊膜損傷有一定發生率,在放大的圖像上損傷硬脊膜裂口一般較小,用生物蛋白膠——明膠海綿復合物修復硬脊膜損傷效果很好[5]。本組9例硬脊膜損傷,在硬膜表面涂灑一層生物蛋白膠,其上再蓋以明膠海綿,嚴密縫合切口各層,術后經膠片引流外敷料上無明顯腦脊液滲出,修復效果肯定。②止血和預防硬膜外粘連[6]:醫用生物蛋白膠主要成分是纖維蛋白原復合物(纖維蛋白原和Ⅻ因子)、凝血酶、氯化鈣等,當上述物質混合后,即產生類似凝血過程的最后階段,可迅速止血。纖維蛋白原在凝血酶和鈣離子的激活下,轉化為纖維蛋白原作用于創面,形成一層乳白色凝膠,有效制止組織創面滲血和小靜脈出血,血腫減少,硬膜外機化纖維粘連的機會隨之減少,從而降低醫源性椎管狹窄癥的發生率,確保遠期療效。
椎間盤鏡手術聯合生物蛋白膠治療椎間盤突出癥創傷小、療效好,實現了術式和材料的優勢互補,是目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最好的微創方法之一。
[1]Gordon F,Bruce I,Sele MB,et al.A 10-year follow-up of the outcome of lumbar microdsicectomy[J].Spine,1998,23(10):1168-1171.
[2]彭昊,劉世清,陶海鷹,等.脊柱后路顯微椎間盤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4,12(7):498-500.
[3]張朝躍.椎間盤鏡髓核摘除術[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75.
[4]謝大志,陳開林,李佛保,等.中后路椎間盤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1,11(6):367-369.
[5]辛杰,田魯峰,李忠.生物蛋白膠——明膠海綿復合物修復硬脊膜缺損[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3,11(15):1031.
[6]戎利民,蔡道章.纖維蛋白凝膠預防硬膜外粘連的實驗研究[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1,11(1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