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岳 kunkun
獨生子女構成的80后、90后已經開始成為熱點,我相信不久就該討論00后的問題了。所以我相信現在來說這樣一個親子調教話題是及時的。很多人覺得我說調教一定是指父母對于孩子的規范與教訓,但我在這里喜愛用這個詞的原因是覺得調有調整,調弄、調節、調和的意思,因此比一般的教訓更加具有柔性,因而適合我要說的獨生世代親子關系的互相學習、互相咨詢、互相探討、互相容忍的新特點。我把這個世代的親子關系看成一種互動型學習模式,把我們已經客觀上接受的長輩寬縱小輩變成一種更為自覺的但也是有規則的親子互相調教的模式。我們現在有兩個針鋒相對的親子關系模式:一種是傳統的親為尊長、教訓小輩的傳統模式,一種是沒大沒小,取悅小輩的嬌寵模式。事實上,很多父母與祖父母在擁有了獨生一代的孩子以后感到了失落與茫然,因為他們不知道怎么管獨生子女,更不知道如何滿足孩子們提出的在他們小時候不會提出來的各類要求。而對于孩子們來說,他們一方面不是簡單地將父母看做必須俯首恭聽的權威,另外一方面也因為父母一向嬌寵而形成了生活與心理依賴。于是親子之間在很大程度上出現了過去沒有的權威空白、規則空白與溝通困惑。自古以來沒有出現過以獨生子女作為整代人的現象,所以人類文明史就是多生子女文化史。中國的獨生子女世代是一種前無古人的現實,我們今天的很多管理、教育,心理咨詢、家庭關系規范方面的文化與社會技能都可以看做是多生世代的遺產——它們依然還有價值,但是它們也面對很多無能為力的局面。因此在親子領域的溝通困惑并不奇怪,在一定程度上我們是在探索著開創性的文明創造工作。本書是我在新親子關系領域中的不少思考的整合,希望能對我們的長輩與下輩處理相關問題有所幫助。在新親子關系中,有七個值得我們重視的基本思路:一是向后輩學習,在尊重后輩的過程中發揮長輩的影響力;二是在重視學校格式教育以外的家教與見識之教,家長要與下一代協同成為增長見識的伙伴;三是重視培養孩子偏好,并發展親子共同愛好,在共好基礎上營造基于共同話語的新互動模式;四是以對于雙方空間的適度給予為前提,減少干預性與介入性的人格替代行為,保留彼此人格的相對獨立性;五是共同學習柔性溝通的方法論、技術與技能,形成經常與自然的柔性溝通習慣,六是家長不能簡單地成為削弱孩子不確定性風險的學習、掌握與管理能力的阻力,要成為學習與掌握風險管理的探索伙伴;七是發展與豐富更多的親子共同的人脈資源,為親子關系溝通提供更多的場景與第三方介入資源。所有這些方面不只是一種思考,更是一種行動,要在行動中慢慢累積更多的經驗、教訓與心得。我尚未為人父母,只是一個旁觀者,也許正因如此不會讓我過于情感與情緒化地看待我們這個獨生世代遇到的親子關系挑戰,也許有人會說我站著說話不腰疼,但有一點是需要肯定的,那就是我們需要適當的探索去面對獨生世代的親子關系問題,去科學研究、客觀面對、深入分析并有所對策。也許我的這本書是一塊磚頭,如果成為很多金玉之作的引子,那么真的可以說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了。讓我們坐下來,長輩與小輩一起坐下來,認真地談談我們的問題,討論與談判一些需要互相接受的規則,經常反思與檢討我們現在的關系中存在的問題。親子關系中存在的問題是長期的與變化多樣的,但只要我們真正去面對,就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也沒有什么不能克服的。讓我們一起走進探索獨生世代親子互動關系這樣一個令人關注的領域吧。
《調教》
作者:袁岳
出版:中國經濟出版杜
袁岳
教育背景:
2001年美國哈佛大學肯尾迪政府學院MPA
2004年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
1988年免試進入西南政法大學,獲取法學碩士;
1985年南京大學法學學士;
主要經歷:
1992年創辦零點研究咨詢集團,任董事長兼總裁。
社會活動家,為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中心、中美貿易全國委員會、英國牛津大學、日本《日中經濟新聞》等機構提供講題。同時擔任《中國經營報》、《財經時報》、《商務周刊》等多家媒體的專欄作家和主持人。
社會工作:
歐洲民意與市場研究協會中國(北京)代表
中國市場研究業協會(CMRA)副會長兼公共關系委員會主任委員;
奧維委發展戰略顧問;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客座講授,學院發展戰略顧問;
西南交通大學兼職教授;
南開大學國際商學院MBA兼職導師。
第一財經頻道《頭腦風暴》節目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