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應用可靠性論壇已經具備多年的歷史,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開辦,是全球實踐可靠性工程領域的重要活動和最具權威性的論壇之一。 2010年11月11日,瑞藍(中國)有限公司將聯合國際可靠性工程協會中國分會、IEEE可靠性分會舉辦首次中國國際應用可靠性論壇。此次論壇將為業界提供一個卓越的平臺,使來自各個行業的可靠性專家和實踐者齊聚一堂,共同分享可靠性應用的經驗和案例,并就可靠性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廣泛的討論。 論壇致力于選擇應用可靠性領域的最佳實踐案例和具有多年可靠性工程實踐經驗的演講人,使得主題鮮明范圍具有廣泛的覆蓋和實踐指導意義,同時案例也經過專家委員會的嚴格甄選和審閱。
應用可靠性論壇的大多數演講者來自各個行業的可靠性應用部門,他們都運用可靠性,維修性及相關官居從事可靠性管理及可靠性技術工作。在應用可靠性論壇中,演講與互動討論結合起來,參會者可以就最佳實踐,成功經驗教訓與演講者充分溝通交流。(來源:中國可靠性資源網)
SinoRel近期發布了可靠性整合框架新版本,新版的可靠性整合(Reliability Intergration)咨詢架構新增加了多項內容和工具,使得可靠性工程在企業內的推進和開展更加有效。可靠性整合框架已經成功為多家企業解決了可靠性管理到可靠性工程層面的問題,可靠性整合的理念也以其有效性、系統性和成功經驗獲得了國際可靠性工程業界的廣泛認可。
可靠性整合(Reliability Intergration)是SinoRel的可靠性咨詢框架,可以有效的將流程、方法、授權、技術從可靠性工程的角度進行有效整合并迅速產生效益。可靠性整合分為組織層面和產品層面,在“組織”層面上,一般將“可靠性評估”作為重要起點來確定優先次序,以改進可靠性計劃。通過實施“可靠性評估”,可對組織獲取可靠產品的方法及執行過程的大部分要素,來進行快速、全面的評價。評估可揭示強項、弱項及機會的不同方面,同時還有組織的可靠性成熟度水平。SinoRel通過一套獨有的可靠性評估矩陣(Reliability AccessmentMatrix)系統來完成對企業的可靠性評估。在“產品”層面上,為產品全壽命周期中涉及到的可靠性問題提供廣泛的服務。(來源:中國可靠性資源網)
為促進汽車電子產業發展,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指導下,“2010中國上海汽車電子產業發展高層論壇”近日在上海舉行。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嘉定區政府等單位負責同志,以及汽車電子企業、整車制造和零部件企業、科研院校的代表、專家學者300余人出席了本次論壇。
論壇以“聚焦汽車電子高新技術產業化,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二五’發展,引領中國汽車產業由制造大國向自主創新強國邁進,實現汽車電子產業創新發展躍上新高度”為主題,圍繞新能源汽車電子關鍵技術、汽車電子產業發展進行了研討。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目前全球汽車產業正在進行結構性調整,電子化、智能化、網絡化、節能環保將成為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汽車關鍵零部件已走向電子化,汽車電子產業已成為汽車技術進步的制高點,成為我國汽車產業由大到強轉變中的重要支點,發展汽車電子已成為業界的共識。 目前汽車電子已受到國內廣泛的專注和重視,在《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已提出了“關鍵零部件技術實現自主化,新能源汽車專用零部件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目標和方向;《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提出大力發展汽車電子等應用電子產業,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汽車制造業的高速發展和新能源汽車戰略的實施是我國自主汽車電子產業發展的大契機,我們應抓住這一有利機遇,發揮工業和信息化部大部制的優勢,統籌電子信息產業和汽車產業相互配合、協調發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大電子信息產業和汽車產業各項政策的落實力度,為汽車電子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和市場環境,確保我國汽車電子產業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
2010年7月26日,科技部基礎司會同鐵道部科技司和國資委規劃局組織專家對依托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中國南車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北車股份有限公司建設的機車和動車組牽引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計劃進行了可行性論證。管理部門有關負責同志以及依托單位的領導和實驗室工作人員參加了會議。
專家組聽取了實驗室建設計劃匯報,并進行了實地考察。專家組認為,該實驗室建設目標明確、建設計劃合理可行,研究方向設置合理,符合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要求。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該實驗室的建設計劃。并建議實驗室整合相關優質資源,進行規范管理。
軌道牽引與控制是機車車輛裝備的核心技術,是高速、重載鐵路裝備技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實驗室的建設將為提高我國鐵路技術裝備體系的自主創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撐。(來源:科技部信息)
當日產汽車與武漢市的電動汽車合作項目停滯不前時,德國政府和汽車企業不失時機的加入了。他們也選擇了武漢市,不過,合作對象不是工信部,而是科技部。
7月16日至17日,中國科技部與德國交通部在武漢召開了一場“中德電動汽車技術合作研討會”,同時,在德國交通、建設及城市發展部的率領下,德國汽車工業協會、大眾、戴姆勒和寶馬汽車,以及德國北威州能源署的官員、專家組成的德國科技代表團在武漢商談電動汽車技術和標準合作事宜。
中國多個城市正在開展電動汽車示范項目,這為日本、德國的汽車企業提供了絕佳的機會,推銷他們的技術和標準。對于中國政府而言,如何通過合作與交流提高中國企業的電動汽車技術,同時又不受制于人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16日的研討會就中國和德國在電動汽車示范運行、燃料電池技術、基礎設施和運營管理模式、政府鼓勵政策等方面的技術進行了交流,探討中德在推動電動汽車的研發和產業化方面合作,共同推進兩國電動汽車及相關產業的發展。科技部以及湖北省、武漢市科技、電力系統官員、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東風汽車、同濟大學、天津大學等多所高校參加了此次研討會。
科技部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咨詢專家組組長王秉剛接受搜狐汽車采訪時說,此次研討會是科技部中德可再生交通能源合作項目中的一部分。該項目始于2003年年底,最初的合作領域是生物燃料、合成燃料、柴油技術。隨著電動汽車技術不斷發展,這個項目開始更加關注這個領域。(來源: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