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歌紅 于韜 于波 邱巖 趙丹
全身惡性腫瘤已居于我國人口死亡率的首位,其中肺轉移是惡性腫瘤最常見的轉移方式。以往,普通X線因其成像的局限,難以發現較小的肺單發轉移瘤;數字化X線攝影(Digital radiography, DR)雖然提高了肺內單發結節的檢出率,但在肺內單發結節性質評價上仍應用受限。近年來,數字化X線攝影雙能量減影技術(Dual-energy subtraction, DES)出現并應用于臨床,越來越受到放射診斷專家、學者的關注和好評[1-2]。筆者應用DES技術對115名惡性腫瘤患者的肺內單發結節性病變進行診斷,探討其在肺單發轉移瘤診斷上的應用價值。
選擇2008年1月~2008年12月間沈陽市第七人民醫院及遼寧省腫瘤醫院收治的惡性腫瘤患者115名,男59例,女56例,年齡31~83歲,中位年齡59歲。患者的惡性腫瘤分布如下:肺癌38例,乳腺癌31例,肝癌29例,結直腸癌6例,鼻咽癌6例,卵巢癌3例,腎癌1例,骨肉瘤1例。以上患者在常規DR攝影時發現肺內結節性病變115枚,均為單發病灶。全部肺內結節性病灶均經手術或穿刺活檢證實,其中,轉移瘤58例,良性病變57例。
采用GE Revolution UNIS XM/d全數字X射線攝影系統對全部115名患者進行胸部正側位攝影。行胸部后前位攝影檢查時,采用攝影系統默認的曝光參數進行兩次曝光,其中低能量攝影參數為60kV,2500mA;高能量攝影參數為120kV,200mA,兩次曝光時間間隔為200ms,攝片距離為150cm。所獲得的胸部后前位攝影片包括單純的軟組織圖像、單純的骨組織圖像及標準的DR圖像。
由2位放射診斷主任醫師在北京金博業KB4000醫學影像診斷工作站上對所獲圖像進行觀察,聯合對肺內單發結節性病變的性質作出診斷。
對照手術或穿刺活檢結果,分別統計應用DR和DES診斷肺單發轉移瘤的準確度;進而應用Spss 10.0統計學軟件,統計DR和DES二者在診斷肺單發轉移瘤上的統計學差異。設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組115例,經手術及穿刺病理證實,其中58例為轉移瘤,57例為陳舊性病變。僅依據標準DR診斷轉移瘤66例,良性病灶49例;以在DES骨組織圖像中肺內單發結節內出現鈣化成分作為診斷肺良性病變的依據,診斷轉移瘤55例,良性病灶60例。DR及DES對于肺內單發轉移瘤的診斷準確度見表1。
依據表1,應用DR診斷肺單發轉移瘤的準確度約68.70%,應用DES診斷肺單發轉移瘤的準確度約90.43%。
本組115例,經DR及DES共同診斷為轉移瘤者54例,共同診斷為良性病變48例,其余13例二者存在爭議,二者在肺單發轉移瘤診斷上的差異,見表2。

表1 應用DR及DES診斷肺內單發轉移瘤與臨床病理對照

表2 DR及DES在診斷肺內單發轉移瘤上的比較
根據表2,DR及DES在診斷肺內單發轉移瘤上具有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
肺轉移是惡性腫瘤患者常見的死亡原因。鑒于胸部X線檢查仍是廣大惡性腫瘤患者隨訪的主要方法,如能在肺轉移的早期階段,通過X線檢查發現病變并對其進行診斷,對于提高患者的生存時間和生存質量,具有突出價值[1]。近年來,DES技術出現并應用于臨床,因其能夠對X線攝影的重疊信息進行適當的甄別,在胸部X線檢查上越來越顯示其優勢,成為早期診斷肺單發轉移瘤的重要方法[1-2]。
作為提高胸部X線診斷準確度的有力工具,DES的其基本原理在于,對穿透人體不同組織,經不同強度的光電吸收和康普頓效應衰減后的X線信號進行分離采集和加權處理,從而得出單純的軟組織圖像、單純的骨組織圖像,以及保留標準的DR圖像[1-3]。這樣就使得重疊的X線診斷信息得到了極大的豐富,拓展了X線檢查對于肺單發轉移瘤診斷的功能。
應用胸部X線檢查診斷肺單發轉移瘤的理論學基礎在于,盡管肺內單發轉移瘤和肺內大多單發良性病變在DR圖像上均表現為結節影,且邊緣清楚,但良性病變基于病理學組成成分,其內可見較多的鈣化成分,因此其密度高于肺轉移瘤[3]。
在日常工作中,由于DR密度分辨力較低,難以鑒別小的鈣化區域,甚至是較大的鈣化區域,因此,閱片醫生對于DR上發現肺內單發結節而又具有惡性腫瘤病史的患者,多傾向于把結節考慮為轉移瘤。在進行DES檢查時,轉移瘤會出現在單純的軟組織圖像中,而良性結節內的鈣化成分則會出現在單獨的骨組織圖像中,從而很好地解決了病變內鈣化成分的檢出問題,為肺單發轉移瘤的X線診斷提供了重要依據[3-4]。
本組病例,應用DES技術,以在DES骨組織圖像中肺內單發結節內出現鈣化成分作為診斷肺良性病變的依據,診斷肺單發轉移瘤的準確度約90.43%,遠高于DR的診斷準確度(68.70%),二者在診斷肺內單發轉移瘤上具有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因此,我們認為,在惡性腫瘤患者的胸部DR診斷、隨訪時,DES應當作為診斷的必備項目[4]。
應用DES對肺內單發結節性病變進行診斷時也存在著明顯的誤差[5]。本組有4例良性結節被誤診為轉移瘤,其中,陳舊性炎癥3例,瘢痕1例,假陽性達7.27%;7例轉移瘤被誤診為良性病變,其中,乳腺癌3例,鼻咽癌2例,肺癌1例,骨肉瘤1例,假陰性達11.67%。因此,我們認為,盡管肺內結節鈣化與否是評價肺單發轉移瘤的重要依據,但是對于乳腺癌、骨肉瘤等本身發生鈣化、骨化的惡性腫瘤,以及因代謝變化不大而不易發生鈣化的良性病變,應高度重視結節性病變的其他征象,全面分析,必要時行穿刺活檢進一步明確[2,5]。
[1]MacMahon H,Li F,Engelmann R,et al.Dual energy subtraction and temporal subtraction chest radiography[J].J Thorac Imaging,2008,23(2):77-85.
[2]Schaefer-Prokop C,Neitzel U,Venema HW,et al.Digital chest radiography:an update on modern technology,dose containment and control of image quality[J].Eur Radiol,2008,18(9):1818-1830.
[3]Shkumat NA,Siewerdsen JH,Richard S,et al.Dual-energy imaging of the chest:optimization of image acquisition techniques for the 'bone-only'image[J].Med Phys,2008,35(2):629-632.
[4]Ide K,Mogami H,Murakami T,et al.Detection of lung cancer using single-exposure dual-energy subtraction chest radiography[J].Radiat Med,2007,25(5):195-201.
[5]Tsuchiya Y,Kodera Y,Tanaka R,et al.Quantitative kinetic analysis of lung nodules using the temporal subtraction technique in dynamic chest radiographies performed with a flat panel detector[J].J Digit Imaging,2009,22(2):12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