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蕊
腰麻—硬膜外聯合麻醉(CSEA)是一種新型麻醉方法,具有腰麻(SA)起效迅速、作用完善和連續硬膜外阻滯(EA)作用時間靈活、術后硬膜外鎮痛等優點,我院現將CSEA運用于婦產科手術并取得滿意的麻醉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ASAⅠ~Ⅱ級,年齡20~52歲,體重45~85Kg的患者中選擇婦產科手術120例,其中行子宮次全切除術60例,全子宮切除術20例,剖宮術20例和卵巢囊腫切除術20例。隨機分成兩組:腰麻—硬膜外聯合麻醉組(CSEA,n=60)和連續硬膜外組(EA,n=60)。
1.2 麻醉方法 兩組患者術前準備和術前用藥相同,入室后連續監測心率、心電圖、血壓和脈搏血氧飽和度。麻醉前輸入平衡液300~500ml,兩組患者均按常規行硬膜外穿刺:CSEA組選用駝人公司生產的一次性腰麻—硬膜外聯合穿刺針,穿刺點選擇L2、3,使用阻力消失法判斷硬膜外針進入硬膜外腔后,該硬膜外針孔用25G腰穿針穿破硬脊膜(有明顯突破感),抽出針芯,見腦脊液緩慢流出,均速注入0.75%布匹卡因1~2ml,退出腰穿針,通過硬膜外針向頭部置管3cm。EA組按常規硬膜外穿刺,選擇L1、2間隙穿刺,向頭部置管3cm,以針刺痛法測試阻滯范圍,CSEA組15min內調整體位使平面達T6以下,否則硬膜外追加局麻藥。EA組注入試驗,最后分次注入局麻藥使麻醉平面達T6以下。
1.3 觀察指標 觀察結果見表1、表2。
1.4 結果 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體重無顯著差異,兩組注藥到手術開始時間比較,CSEA組明顯短于EA組,顯示CSEA麻醉誘導時間較EA時間短,且硬膜外局麻藥用量少,麻醉優良率占多數。兩組血壓下降變化、麻黃堿的用量兩組相比無顯著意義,術中牽拉反應需輔助靜脈麻醉藥EA組較CSEA組多,兩組術后均未發生頭痛、腰痛等并發癥,CSEA組與EA組相比有明顯的有點。
婦產科手術為便于盆腔深部和陰道操作,要求麻醉有充分的鎮痛和肌肉松弛作用[1],EA具有并發癥少、用藥量可控性好、便于術后鎮痛等優點,但麻醉誘導時間長、阻滯不全或麻醉發生率高(9.56%)[2],甚至高達25%[3],對于肥胖、子宮肌瘤較大、子宮頸部肌瘤的患者的盆腔操作給受術者帶來一定的困難[4]。SA雖然麻醉誘導時間短、鎮痛肌松都滿意,但麻醉時間可控性差,不利于術后鎮痛,術后頭痛、惡心嘔吐發生率高。CSEA組結合了脊麻與硬膜外阻滯的優點,麻醉起效迅速、作用完善可靠、可控性強、用藥量相對較小并可用于術后鎮痛等優點,同時降低了術后頭痛及低血壓等副作用與并發癥的發生率[5]。脊麻藥選用長效的布比卡因,基本上能滿足手術要求,通過硬膜外導管,可以補充脊麻后麻醉平面不足;又可以因手術時間延長以補充脊麻時限不足,并為術后硬膜外止痛創造條件。由于內置型腰穿針采用圓珠筆芯設計,穿破硬脊膜時不割斷纖維,僅把硬脊膜纖維擠開一條裂縫;腰穿針退出后,裂縫很快閉上,腦脊液外溢減少,所以術后頭痛發生率低。與EA組比較有明顯優點,可廣泛應用于婦產科手術,為基層醫院較理解的麻醉方法。

表1 麻醉效果的比較(例)
表2 誘導時間、硬膜外局麻藥用量、麻黃堿用量(n=60,)

表2 誘導時間、硬膜外局麻藥用量、麻黃堿用量(n=60,)
注:麻醉誘導時間,硬膜外局麻藥用量,麻黃堿用量的比較;術中牽拉痛、術后頭痛、腰痛、惡心嘔吐及血壓下降等情況。(與EA組比較,**P<0.01)。
組別 例數 誘導時間(min) 硬膜外局麻藥用量(ml) 麻黃堿用量(ml)CSEA組 60 5.00±2.40** 5.00±3.00** 13.00±5.00 EA組 60 15.00±7.00 25.00±5.00 11.00±5.00
[1]劉俊杰,趙俊.主編.現代麻醉學[M].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5:760.
[2]謝榮.劉亞平.我國臨床應用硬膜外阻滯調查報告[J].中華麻醉學雜志,1991,11(6):329-331.
[3]張野.復合腰麻硬膜外麻醉[J].國外醫學麻醉與復蘇分冊,1996,11(4):210.
[4]李莉.陰式子宮切除術中使用腰硬聯合麻醉的體會[J].吉林醫學,2003,24(5):448.
[5]Rawai N.Schollin J.Wesstrom G,Epidural versus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block for caesarran section[J].Acts Anaesth scan,1988,3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