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索
滬膠在剛過去的2009年收獲了207%的驚人漲幅,展望2010年,全球天膠供應強力反彈是小概率事件,而需求仍將進一步回升,因此橡膠將擁有一個相對偏緊的供需面結構,膠價值得看好。
橡膠歷來是期貨投資者又愛又恨的一個品種。
滬膠投機性強,日內走勢十分活躍,參與的資金多,流動性很好,同時橡膠又是汽車工業乃至其它工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國內的產量和進口量都很大。這一切都奠定了橡膠在期貨市場上的重要地位。
滬膠在剛過去的2009年收獲了207%的驚人漲幅,可以說是牛氣沖天。這里面有諸多的原因,包括了中國、美國、歐盟紛紛實施的“汽車購置稅優惠”、“舊車換現金”等產業刺激政策,還有產業國經歷惡劣天氣后的橡膠減產,以及經濟危機之后全球經濟復蘇帶動周邊市場的全面上揚。
展望2010年,全球天膠供應強力反彈是小概率事件,而需求仍將進一步回升,因此橡膠將擁有一個相對偏緊的供需面結構,膠價值得看好。然而,大宗商品價格受宏觀經濟因素主導、供需實體面影響退居其次的格局仍將延續,宏觀經濟政策調整的節奏和力度仍存有不確定性。因此,2010年橡膠的行情走勢將很難出現2009年的單邊上揚行情,價格波動幅度將加大。本文試圖從政策面、基本面、技術面三個角度來理清思路,嘗試為投資者勾勒出新一年橡膠期貨的投資遠景。
汽車產業刺激政策的延續定下橡膠全年強勢基調
國務院確定的2010年汽車行業的相關政策主要有:(1)汽車下多政策延長實施至2010年底。(2)提高汽車以舊換新單車補貼金額到5000元至1.8萬元。(3)擴大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由13個到20個,選擇5個城市進行對私人購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補貼試點。(4)1.6升及以下乘用車購置稅減征政策延長至2010年底,按7.5%征收。
在2009年1.6升以下汽車購置稅減半等政策刺激下,我國汽車產銷量暴增至1360萬輛,已經是世界第一,其中1.6升以下的家庭轎車銷量超過了50%。依照2009年汽車市場的熱度推算,2010年我國汽車產銷量應該是能夠保持穩定的,而且中國車市內生增長動能在2009年已經明顯體現,未來幾年可能會更為充分地展示出來。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千人汽車保有量在接近50輛的階段,汽車銷量在之后的3~5年都經歷了一個爆炸性增長階段,而2009年中國千人汽車保有量剛好在這個臨界點附近。
“輪胎特保案”給橡膠產業帶來的沖擊逐步被消化
2009年9月14日,上海期貨交易所橡膠期貨合約全線跌停。美國公布“輪胎特保案”被認為是對我國橡膠產業的長線利空,市場出現了恐慌。根據相關統計數據,筆者當時認為,
“輪胎特保案”至少將限制國內2()萬條輪胎出口,但它對國內橡膠市場供需狀況有多大的長遠影響,一時之間還說不準。
果然,“輪胎特保案”后的短短4個交易日,橡膠期貨價格沒有出現市場此前預測的一蹶不振,反而卻起起落落。這是因為由于美國對國內“輪胎特保案”的實施,令美國輪胎貿易商尋求進口其他國家的輪胎,反而帶動國外橡膠的需求量,促進日本橡膠與泰國橡膠期貨價格上漲。基于海內外同類商品的比價效應,國內橡膠也該隨之上漲。

雖然以中美“輪胎特保案”為開端,中國輪胎業的對外貿易環境急劇惡化,但中國輪胎出口壓力的增大并不會對全球天膠需求造成顯著的影響,全球聯動的膠價也不會受到大的利空沖擊。不過中美“輪胎特保案”之后,其他國家參考美國對中國輪胎業進行特保和反傾銷調查。2009年第四季度歐洲、巴西和阿根廷等國對中國輪胎出口的阻撓力度進3加大。另一方面,在中美“輪胎特保案”結果出來之前的幾個月,中國輪胎企業因擔心結果不利,加大了對美出口力度,部分透支了之后幾個月的出口需求,這使2009年第四季度中國輪胎行業開工率和出口量出現階段性回落,并延續到2010年的第一季度。
“厄爾尼諾”現象持續導致產膠國大幅減產,供需失衡
受“厄爾尼諾”氣候影響,全球范圍橡膠的減產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繼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之后,印度成為了下一個橡膠大量減產的主產國之一。但在供給量急劇下滑的同時,印度本國的天然橡膠消費量,卻隨著經濟復蘇提振的輪胎產業的需求發生了激增,供需缺口進一步拉大。雖然印度商工部反傾銷局對原產于中國和泰國的子午線輪胎反傾銷案做出終裁,裁定征收24.97%~88.27%不等的反傾銷稅。但是,國內的些許利空似乎難以扭轉全球范圍的供需緊張。
于此對應,海關總署公布,中國2009年天然橡膠進口量同比增1.7%至171萬噸,其中12月進口量環比大漲50%至18萬噸。供需不平衡導致產膠國紛紛提高橡膠的出口關稅,將進一步導致我國橡膠進口成本的上升。
橡膠期貨月K線已經轉勢,但是未來2~3個月面臨調整的壓力
經過2009年的瘋狂上漲,橡膠月K線已經逼近了歷史高點與次高點所形成的長期壓力線,但是也突破了60月均線,從而轉入了一個長線的新的價格因間。
從圖形上看,短期內橡膠的高點26145元比較難以突破。隨著各國第一季度流動性回收動作加大,橡膠可能會轉入到回調走勢。但是調整的極限低點應該在17000元附近。這里是60個月均線所在,也是“輪胎特保案”利空沖擊的低點所在,下方不遠是國家橡膠收儲的價格所在。目前橡膠處于離壓力位近,而離支撐位稍遠的技術特征,傾向于調整。
整體上來說,由于政策面、基本供求關系都支持橡膠在2010年走出一個牛市,橡膠長線來看應該是以逢低做多為主基調。綜合來看,筆者預測2010年滬膠均價將在24000元/噸左右,底部區域可能在18000~20000元/噸,頂部區域在28000~30000元/噸。節奏上,可能呈現出兩頭高、中間低的特征。
投資者近期需要謹慎的是第一季度(乃至第二季度初期)的調整行情,然后就可以好好享受商品市場獨有的“通脹紅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