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銘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1月8日表示,國務院已原則同意開展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和推出股指期貨品種。自此,在市場“炒作”了多年之后,股指期貨“只聞樓板響,不見人下來”的局面將被改變。
早在2006年,若非新加坡推出新華富時A50指數期貨,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下稱“中金所”)也不會在當年的9月8日倉促掛牌。事實上,在此后證監會相關人員的多次表態中,從最初的“條件成熟時推出”到“沒有時間表”后的“適時”、“擇機”推出,再到此次高層的明確態度,反映出監管層對于推出股指期貨新品種的一種謹慎心理。
股指期貨的推出,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過程中的一座里程碑。某種意義上,更是對A股市場的一次“革命”。因為沒有股指期貨,投資者只有做多才能獲取收益;因為沒有股指期貨,市場風險無法對沖。如此格局,導致市場參與者“死多頭”的思維慣性異常嚴重。一方面不利于投資者進行理性投資,更重要的是,常常放大了整個市場的風險。
可以說,A股市場暴漲暴跌幾成常態,大起大落如同家常便飯的現狀,雖然與市場本身不成熟、制度建設不完善有關,更與A股市場沒有風險對沖機制緊密相連。因此,推出股指期貨不僅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必然,同樣是其本身的迫切需要。
由于股指期貨具有跨期性、杠桿性、聯動性的特點,與投資股票相比,股指期貨所蘊藏著的風險亦是不言而喻的。也正因為如此,歷經多年的準備之后,股指期貨才姍姍來遲。而隨著高層的“原則同意”、中國證監會1月12日批復同意中金所組織股指期貨交易,以及1月15日證監會發布的《關于建立股指期貨投資者適當性制度的規定(試行)(征求意見稿)》出臺,標志著推出股指期貨已是如箭在弦。
一項制度的重大變革或出臺,必然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那么,即將面世的股指期貨,又將成為誰的盛宴呢?
首先,股指期貨無疑將是藍籌股的盛宴。由于股指期貨以滬深300指數作為標的,該指數的波動,無形中將影響到股指期貨的波動。而滬深300指數的樣本股主要由滬深兩市的藍籌股構成,也就意味著這些藍籌股的走向,將左右著滬深300指數的走向。因此,與此前相比,在股指期賃正式推出前后,藍籌股受到市場的追捧或受到更大關注將是不爭的事實,藍籌股的市場地位也必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其次,股指期貨是大資金、大機構的盛宴。根據目前股指期貨的準入門檻,申請股指期貨開戶時保證金賬戶可用資金余額不低于人民幣50萬元,此條“紅線”將90%以上的股市投資者擋在了門外,股指期貨也由此演變成為“富人俱樂部”。監管層出于風險承受能力方面的考慮,廣大中小投資者將無法分享其中的一杯羹。只有那些大資金、大機構才能馳騁于股指期貨市場上。
再者,股指期貨將是那些已經參股或控股相關期貨公司的券商的盛宴。在中金所掛牌成立之后,券商參股或控股期貨公司的熱情一下高漲起來,備戰股指期貨一時成為券商間的“流行語”。像申銀萬國、長江證券、海通證券、東北證券、宏源證券等,旗下均有絕對控股的期貨公司,并且這些期貨公司要么已經成為中金所的交易結算會員,要么是交易會員或是全面結算會員。只要股指期貨上市交易,顯然能為這些券商帶來不菲的利益。
另外,股指期貨還將是那些參股期貨公司的上市公司的盛宴。目前此類上市公司有25家之多,其中持有相關期貨公司100%股權的不在少數。而從相關資料看,絕大多數被上市公司參股的期貨公司已成為中金所的會員。與參股或控股相關期貨公司的券商一樣,這些上市公司亦是股指期貨推出后的“利益攸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