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勇,董學良,李 楠,陳興國
(黑龍江省904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黑龍江雙城150100)
大慶油田在40多年的油氣開發利用和油田建設過程中,使大慶及周邊地區的地質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產生了7類10種主要地質環境問題。這些地質環境問題,長期以來未得到足夠重視,目前已發展到相當嚴重的程度,而且還在不斷加劇。
土地三化為草原退化、土地沙化和土地鹽堿化,總面積331.04萬hm2,約占規劃區土地總面積的46.58%。
1.1.1 草原退化
大慶及周邊地區地處松嫩平原,地域平坦寬闊,有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畜牧業為當地主導產業之一。隨著石油開采業及畜牧業的發展,草原逐步退化,直接影響了當地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草原退化主要源于大慶油田的勘探和開發利用;另外,超載放牧、濫采中草藥、部分地區毀林毀草造田等人為活動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草原退化的速度(表1)。

表1 大慶及周邊地區草原退化現狀 萬hm2
1.1.2 土地鹽堿化
土地鹽堿化主要集中在地勢低洼的湖沼堆積物上,分布于大慶市的大同、紅崗至林甸一線,呈南北分布,長250 km,寬50 km的帶狀范圍內,總面積83.38萬hm2。其中土地鹽堿化嚴重區域在大慶市的大同區、紅崗區、讓胡路區以及林甸縣的黎明和隆山,面積為33.60萬hm2。在甘南、雙城、明水、青崗等縣有少量零散鹽堿化土地分布(表2)。
1.1.3 土地沙化
規劃區土地沙化集中分布在嫩江下游的沖積平原上,沿嫩江干流兩側寬165 km,長400 km的范圍內,形成北東至南西走向的帶狀沙區,總面積為116.52萬hm2,其中土地沙化嚴重區為21.51萬hm2,土地沙化中等的95.01萬hm2(表3)。

表2 大慶市及周邊地區土地鹽堿化面積統計萬hm2

表3 大慶市及周邊地區土地沙化面積統計
大慶油田開發過程中產生的油井場落地原油和水基鉆井液、輸油管線冒漏、井噴漏、石油化工廠的泄漏及廢氣廢液排放擴散和原材料堆放等對大慶市及周邊地區0~20 cm的土壤層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石油、酚、鎘、鉛污染,其中以油井落地原油和水基鉆井液污染為主。
油井場周圍的落地原油散布面積較廣,殘留量較大,尤其是管理和控制差的井場,貯油池由于維修較差,內部油土淤積,池底較淺,輸入原油量過大或雨較大,致使大量的油水混合物外流,隨地表徑流攜帶至低洼處,不僅污染了草原和地面水體,也污染了大面積土壤。
據調查資料:油井場周圍150 m范圍內受落地油污染較重,在20~40 m范圍內污染最重,石油總烴平均值為18 314.90~1 972.59 mg/kg,芳烴總量平均值為3 664.22~429.58 mg/kg,酚平均值為0.084~0.032 mg/kg,硫化物平均值為0.12 mg/kg。受污染的土壤3 a內寸草不生,經過3個生長季降解后,石油總烴平均含量為3 837.72 mg/kg,芳烴總量平均含量為765.0 mg/kg,酚為0.071 mg/kg,苯并芘為70.92 mg/kg,還分別是正常土壤指標含量的86倍、85.4倍、2.3倍、96.9倍。
大慶市周邊地區的土壤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西部齊齊哈爾市土壤污染也較重,污染點多達100多個,污染面積1 500 km2。據監測資料,部分地段土壤中Cu超標嚴重,平均值為60.933 mg/kg,超出背景值2.5倍,Ni、Hg局部超標。
大慶及周邊地區水域面積65萬hm2,除引嫩來水、大慶水庫、西排干北部水質屬Ⅲ類水體外,其余大部分水域類別屬Ⅴ類水體。石油勘探開發、石油化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和城鎮建設速度的加快,產生了大量生產和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為石油類、化學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揮發酚、硫化物和有機物等,污水中的總磷和總氮超標。地表水域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并呈不斷惡化之勢,大慶市被污染的湖泡共127個,55個自然泡沼已成為工業和生活污水的納污泡。其中,100 hm2以上湖泡98個,有20個出現富營養化現象。約2.4萬hm2的濕地水體受到非常嚴重的污染,濕地功能明顯下降。齊齊哈爾、綏化兩市大小江河都受到污染威脅,水環境容量降低。區內地下水也受到了污染。大慶地區潛水污染物超標,北部和西北部主要為總硬度、氧化物和氨、氮超標。深層承壓水在城區西南肉聯廠一帶超標嚴重,不宜作為生活飲用水。此外,大慶油田后期的三次采油技術中加入了大量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劑等化學藥劑,導致油田采出的污染物不斷增加,最終使水資源遭受嚴重污染。
另據調查資料顯示,大慶地區已有2.4萬hm2的濕地水體受到非常嚴重的污染,濕地功能明顯下降,市區有55個自然泡沼已成為工業和生活污水的納污泡。大慶市的周邊地區齊齊哈爾、綏化兩市大小江河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齊齊哈爾市大部分湖泊已發生富營養化,部分城鎮水源受到污染威脅,水環境質量繼續惡化。由于近年隨著經濟發展和人類活動影響,扎龍自然保護區水量減少,水域萎縮,水污染,水環境、濕地生態環境惡化,嚴重威脅鶴類生存。
與此同時,地下水也受到了污染。根據近幾年的取樣化驗資料,大慶部分地區已出現HCO3-、CL-、SO42-型水,礦化度在1~3 g/L的微咸水,其面積達5 000 km2,個別監測點礦化度 >3 g/L。在該地區地下水當中 CL-含量 80~150 mg/L,SO42-含量 80~258 mg/L,NH4+含量 0.02~2.3 mg/L,NO2-含量0.05~1.3 mg/L,石油類含量0.03~0.51 mg/L,As含量0.011~0.019 mg/L。較深層的第四系承壓水,總硬度達130~370 mg/L,礦化度450~1 550 mg/L,亦顯示出一定污染。深層的第三系和白堊系承壓水少數部位的NH4+達1.55~1.65 mg/L,CL-達106~284 mg/L,NO2-達0.0174~0.045 mg/L,SO42-達220~240 mg/L,這些成分的存在說明深層的第三系和白堊系承壓水也受到了污染。
工作區濕地主要分布在齊齊哈爾、大慶市區及杜蒙縣、肇源縣、肇東市、安達市等,濕地面積大小不等、形狀各異。
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規劃區內最大的濕地保護區,總面積21萬hm2,呈木契形南北向鑲嵌于齊齊哈爾與大慶市之間;齊齊哈爾的南山湖及梅里斯達斡爾族區雅爾塞鎮的濕地沿嫩江兩岸呈條帶狀展布;肇源縣、肇東市的沼澤濕地位于南引水庫及嫩江的北岸,呈不規則形狀展布;安達市的王花泡、北泡等地,沿湖泡、坑塘周圍也有沼澤濕地分布,但面積不大。
至2007年底,工作區現有沼澤濕地面積為111.47萬hm2,占土地總面積的29.3%。濕地退化面積為5.97萬hm2,濕地平均退化率5.3%。其中大慶市濕地退化面積為3.31萬hm2,占規劃區濕地總面積的2.97%;齊齊哈爾市濕地退化面積為2.62萬hm2,占2.35%。大慶周邊地區濕地退化程度中心區最嚴重,大于平均比0.57個百分點,周圍邊區域略輕,小于平均比0.54個百分點,退化程度由中心向外圍逐漸變輕。在石油開采過程中,濕地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1)加強領導,規范管理。地質環境問題的防治工作是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的重要職責。地質環境問題防治工作實行屬地化管理,各級行政首長為第一責任人,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規劃實施具體管理和監督工作。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省、市頒布的有關地質環境問題防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制定地質環境問題防治管理規定或辦法,加強行政執法力度,促進地質環境問題防治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規范化。
2)應用先進理論和技術進行地質環境問題防治工作。與相關高校和科研單位合作,開展地質環境問題發育、分布規律和預測預報研究,提高地質環境問題防治綜合能力和水平。
3)加強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提高全民地質環境問題防治意識。地質環境問題防治的宣傳教育是一項長期工作,要不斷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提高領導干部和受威脅群眾的環境意識,進行地質環境問題科學防治。
大慶及周邊地區地質環境問題的發育有其特殊規律,加之近幾年人類經濟、工程活動加劇,致使地質環境問題頻有發生,特別是大慶油田地區。地質環境問題的發生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構成了不可低估的制約因素,但同時也可以看到,只要進行地質環境問題自身發育特征的詳細研究、進行地質環境問題防治的對策、方法研究,減輕、防治各類地質環境問題的發生是完全可能的。因此,既要加強地質環境問題自身的研究,同時更應該加強地質環境問題防治工作中存在各類問題的解決,做到從宏觀研究到微觀治理,這樣,完全能夠將地質環境問題的危害性降至最低程度。
[1] 杜紹敏,孫曉明,王穎.黑龍江省三江平原水環境變化原因及分析[J].黑龍江水專學報,2008,35(4):89-93.
[2] 關守政,李守玉,林振榮.三江平原濕地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J].黑龍江水專學報,2008,35(2):85-87.
[3] 陶慶法,張萬,尹喜霖,等.佳木斯城市環境地質勘察報告[R].雙城:地礦部904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1991.
[4] 劉文忠,王立勇,陳國興,等.大慶市地下水化學特征[J].黑龍江水專學報,2009,36(1):113-115.
[5] 楊湘奎,陳佳音,祁福利,等.黑龍江省地下水若干問題研究[J].黑龍江水專學報,2008,35(4):102-106.
[6] 黑龍江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大慶及周邊地區地質環境監測報告[R].哈爾濱:黑龍江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2009.
[7] 徐鴻勛,張丹,張國君.扎龍濕地生態系統演變特征與過程[J].黑龍江水專學報,2008,35(1):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