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桂芬
(江蘇省溧陽市中醫院,溧陽 213300)
急性胰腺炎是臨床常見急腹癥,近年來中醫藥治療急性胰腺炎取得了很大發展,本科應用中藥內服及灌腸治療急性胰腺炎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01月—2010年03月本科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8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疾病分型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新藥(中藥)治療急性胰腺炎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中診斷標準進行診斷。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禁食,抗炎、抑制胰酶分泌、對癥支持等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中藥內服及灌腸。內服方:柴胡 10 g,赤芍、白芍各 10 g,黃芩 10 g,枳殼 10 g,生大黃10 g,炒萊菔子10 g,厚樸10 g,木香6 g,制半夏10 g,紅花6 g,梔子10g,甘草6g。煎取藥液300mL,經胃管注入藥液150mL,夾管2 h,胃管行負吸引4 h后再注入150 mL藥液,15 d為1個療程。灌腸方:柴胡10 g,芒硝10 g,黃芩10 g,枳殼 10 g,生大黃 10 g,厚樸 10 g,赤芍 10 g,桃仁 10 g,牡丹皮10 g,蒲公英30 g。煎取藥液300 mL灌腸,保留2 h以上,2次/d,15 d為1個療程。觀察指標采用碘化色法測定患者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治療前,治療3、7 d后各測1次。
1.4 統計方法 統計學處理采用t檢驗。
2.1 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新藥(中藥)治療急性胰腺炎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中療效標準評定。痊愈:3 d內癥狀、體征緩解,血清和尿淀粉酶恢復正常。顯效:7 d內癥狀、體征顯著好轉,血清和尿淀粉酶恢復正常。有效:7 d內癥狀、體征好轉,血清和尿淀粉酶下降但未恢復正常。無效:7 d內癥狀、體征無改善甚至惡化,血清和尿淀粉酶指標不降低。
2.2 結果 治療組:痊愈10例,顯效22例,有效7例,無效1例,有效率為97.5%;對照組:痊愈2例,顯效8例,有效21例,無效9例,有效率為77.5%。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急性胰腺炎屬中醫學“腹痛”、“脅痛”、“黃疸”等范疇,本病的發生多因飲食不節,暴飲暴食,脾失健運,積滯于中,以致化濕生熱,邪熱濕食互結。近年研究證實:通腑瀉下藥如大黃等能解除腸麻痹,減輕胃腸壓力及腹壓,改善呼吸功能,降低胰管、膽總管的壓力,有利于胰液、膽汁的排泄,并可直接清除腸源性毒素,保護胃腸黏膜屏障,防止腸道菌群移位。芒硝具有消腫排膿,有改善腹腔內組織水腫,減輕腹腔內壓力和促進胰腺假性囊腫的吸收作用,黃芩、大黃、梔子、牡丹皮能抑制胰酶活性,大黃、黃芩、蒲公英除具有抗菌作用外,并有明顯的抗內毒素作用,大黃、牡丹皮、赤芍、紅花能改善循環,增加胰腺血液循環,柴胡、木香、梔子有利胰作用,半夏降逆止嘔,枳殼清熱攻下,厚樸燥濕理氣,萊菔子消食化積,白芍緩急止痛,桃仁活血祛瘀通便。
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胰腺炎,能顯著提高療效,縮短療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降低病死率。
[1]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胰腺疾病組.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草案)[J].中華消化雜志,2004,24(3):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