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燕
湖北省神農架林區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神農架 442400
臨床檢驗的質量控制貫穿于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整個過程中,體現在每一份標本和每一位病人身上,其目的就是為了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可靠。
近年來,檢驗診斷技術日新月異,全自動化、網絡化儀器先后應用于臨床,具有診斷價值的檢驗項目不斷增加,為臨床提供了更多的診斷信息。就需要處于檢驗一線的檢驗人員要不斷學習、更新、掌握新知識,同時也要求臨床醫生和護士了解檢驗技術的新發展,配合檢驗人員,使檢驗新技術、新方法、新項目在臨床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并不斷提高診斷和治療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檢驗報告不僅是醫生進行診斷、治療的重要依據,同時還是記錄醫療過程和療效的重要資料。因此,準確、恰當、合理地應用檢驗報告非常重要,各級醫生都應重視檢驗項目的管理和利用,尤應提高檢驗前質量控制水平。包括標本的采集、運送、接收、儲存等各個環節的正確處理,使之獲得一份合格的檢驗標本,由于這些分析前過程檢驗人員難以控制,需依靠醫生、護士、病人等多方合作,如制訂質量管理的各種文件,其中最重要的是標準操作程序(SOP),然后所有操作者都按程序執行,執行后如實記錄;使各種記錄本成為質量保證、控制和改進的客觀資料。并在工作中針對發現的問題,制訂改進措施,使檢驗質量控制始終處于動態發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