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翼(天津市海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天津 300384)
馮靜(天津市宏亞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天津 300381)
對于工程建設,質量向來是放在第一位的,所謂“百年大計,質量第一”是工程建設者們共同遵守的信條。絕大多數的施工企業都將質量方針定為自己的企業宗旨。而工程質量的保證、改進與提高也一直是工程建設中百談不厭的話題。在這方面人們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與總結,也取得了很多進步。然而工程質量的改進與提高是沒有止境的,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下面我就工程現代化管理理念與廣泛認可的質量控制體系在工程質量改進方面的應用做一些探討,即工程質量的持續改進。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經濟建設處于轉變時期,各行各業提出“質量興業”的重要方針,工程建設堅持高質量嚴要求,許多大中型建設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實施嚴格的管理和監督,精心設計,精心施工,工程質量提高較快。但就全國建設領域而言,工程質量仍存在整體水平差的狀況。近幾年來,針對工程質量現狀,國家建設主管部門提出“工程質量要治差”的方針和對策。但在實踐中,還存在著忽視質量、建設市場混亂、執法監督不嚴等問題,工程質量問題并未得到根治,而且連續發生了屋倒、路陷、橋塌等工程質量事故。1995年,某地一棟建筑面積2 800 m2的住宅樓施工到第7層時突然倒塌,造成人員傷亡事故;1998年九江城防大堤因工程質量低劣,抵擋不住洪峰襲擊,造成決口,是典型的“豆腐渣工程”;浙江錢塘江標準海塘工程作為抗擊洪水屏障的470多個海塘沉井,按設計應在底部澆筑3.6 m厚的混凝土,但在施工中卻不要求,實際施工厚度均小于1.6 m,且部分沉井被灌入爛泥,成為“爛泥工程”;全長72 km,投資3.77億元的云南昆祿公路,建成后18天,就出現路基沉陷、不均勻沉降、邊緣坍塌、路面懸空、縱向開裂等嚴重質量問題,造成了重大的經濟損失。此外,工程質量通病屢見不鮮。這些都充分反映了工程質量問題的嚴重性,值得引發深思。造成工程質量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為重要的是質量管理方式方法問題。本文針對工程質量管理的特點及所存在的問題,根據2000版ISO族標準,提出工程質量管理的一種創新模式——工程質量持續改進,試圖為解決工程質量的有效管理問題開辟一條新的途徑。
ISO 9000質量管理體系給出了質量改進的定義,質量改進是質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強滿足質量要求的能力。而要求可以是多方面的,如有效性、效率或可追溯性。就工程項目而言,任何一個組織在實際的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都要對其實施的過程管理進行或多或少的改進。但是,這樣的改進往往是就事論事的改進,是離散的、被動的。這樣的改進不能成為持續改進。在上述標準中,關于持續改進是這樣定義的:持續改進是增強滿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環活動。就一個組織而言,為了改進組織的整體業績,應不斷改進其產品質量,提高質量管理體系及過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堅持持續改進,組織才能不斷進步。就一個工程項目來說,只有堅持持續改進,才能不斷改進工程質量,以滿足顧客和其他相關方日益增長和不斷變化的要求及期望。持續改進是永無止境的,因此,持續改進是永恒的追求,永恒的目標,永恒的活動。
持續改進是通過改進過程得以實現的,即持續改進需要以自覺的、有計劃的、系統的質量改進為基礎。只有不斷的、廣泛的、系統的開展質量改進活動,才能成為持續改進。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質量改進是組成持續改進的要素,要達到持續改進的要求,必須以廣泛的質量改進活動為前提。
質量改進是無終點的,任何一項質量改進都不可能終止改進的機會,“漸進過程”就是一次一次不斷進行的過程,而決不是“畢其功于一役”。
持續改進是積極主動地去尋求改進的機會,而不是質量出了問題再進行。
持續改進不僅包括對工程項目或項目實施過程的改進,而且包括對管理的改進。可以說持續改進的內容包括影響工程質量的方方面面。
與工程項目相關的組織包括投資方、使用方、設計方、工程承包方、供應方、工程監理方等,工程質量的持續改進是這些相關組織的持續改進所追求的目標之一,也是這些組織持續改進的主要內容。
工程質量的提高是無止境的,而持續改進所追求的是工程的最佳質量,而不是最高質量;追求的是工程質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確保工程質量預期目標的實現,工程相關方的滿意和期望。
傳統的工程質量管理是以工程發包方提出質量要求,工程承包方通過采取措施滿足其質量要求為主要特點,這是一種符合性質量管理,即作為發包方滿足于提出質量要求,作為承包方則滿足于符合質量要求,而這種質量要求可能是靜止不變的。有些工程盡管能符合質量要求,但不一定能使用戶滿意。傳統的工程質量管理只滿足于治表,而考慮治本不夠;就質量而抓質量,忽視了質量與其他目標、因素、過程之間的關系;只強調工程承包方對工程質量應承擔的責任,而忽視了其他相關方對工程質量管理的作用;考慮的用戶是狹義的,即用戶就是發包方;是一種間隙性的管理,系統性不足。當然,傳統工程質量管理還存在許多其他特點,這里不再一一列舉。
工程質量持續改進是對傳統工程質量管理模式的一種改進,是對傳統工程質量管理的理論、觀點、方法的一種根本性變革,是起源于傳統工程質量管理但又與之不同的一種創新模式。工程質量持續改進是一種適合性質量管理,即工程質量要適合用戶不斷變化的要求和期望,適合工程環境、工程條件的不斷變化,這些要求、期望、環境、條件等不是靜止的,而是動態的。工程質量持續改進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它是通過系統分析、系統工程、系統管理實現對工程質量的持續改進。工程質量持續改進應考慮各相關方的作用,由工程的參與各方共同努力構成工程質量保證體。持續改進所考慮的用戶是廣義的,它包括投資方、使用方、代表使用方或投資方利益的第三方、社會等與工程項目有關的各方,也包括工程項目本身上下工序或前后過程之間的關系,持續改進機會識別的途徑之一就是對用戶的要求和期望的分析。
工程質量持續改進的主要對象包括3個方面:對工程產品本身的改進,對工程實施過程的改進,對管理過程的改進。對工程產品本身的改進是一種工程技術改進,這種改進可能會使工程產品的質量提高,也可能會使工程產品的成本下降,甚至可以促成工程產品的創新。對工程實施過程的改進,是對工程實施方案、實施環節及實施過程中各種生產要素等方面的改進,這種改進可能會使工程質量提高,也可能會使工程成本下降,還可能提高實施過程的有效性。對管理過程的改進,是工程質量持續改進的最主要方面,它包括對質量方針、質量目標、組織機構、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等各方面的改進,這種改進會使工程質量保證能力得到增強,從而能使工程質量得以提高,可以提高質量管理效率,增強組織的活力。對管理的改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工程質量持續改進需要在適應的環境條件下進行,也就是說,環境條件應有利于工程質量持續改進的進行。而這種環境條件主要是指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組合。這些因素影響員工的能動性、滿意度和業績,進而影響工程質量的持續改進。人的因素是影響持續改進的主要因素。工程質量持續改進需要何種環境條件,如何創造這樣的環境條件等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工程質量持續改進的首要問題就是改進什么,這需要通過采用某些方法加以識別。識別的途徑主要包括3方面:從監視和測量中識別改進機會;從廣泛的信息來源中識別改進機會;從質量改進的過程或結果中識別改進機會。
改進策劃主要解決如何改進的問題。這里涉及到改進的方案、措施、組織、方法等一系列問題。
工程質量持續改進重在實施。為了保證持續改進能達到預期效果,必須采用科學的實施方法,并在實施過程中加強監督和控制。
采用一定的測量、分析和評價技術對改進的效果進行度量,這是工程質量持續改進所必需的。通過這一過程,一方面可以分析、判斷改進的成效;另一方面可以為進一步改進提供依據。
以上是就現代化施工管理尤其是項目管理在工程質量控制與改進方面的具體應用所做的一些探索。其主要拆解了ISO 9000質量管理體系,將體系的中心管理理念與建設工程這項特殊產品相結合,從而提出了工程質量持續改進這個新思路。其具體應用和產生效果還有待于在工程實踐中驗證,從而得到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1]從培經.工程項目管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2]王洪.建設項目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3]中國項目管理知識體系編委會.中國項目管理知識體系[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