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華
(曲靖師范學院圖書館,云南 曲靖 655011)
Blog(博客),又稱網志(網絡日志)、部落格。博客由英文Blog、weblog翻譯而來。博客的思想最初要追溯到計算機誕生的年代,但直到1997年,JornBarger首先提出weblog一詞。1999年PeterMerholz首次使用weblog的縮略詞——Blog,并逐漸以Blog取代weblog以后,Blog才得到了迅速發展。它專指個人或群體在網絡上按時間順序(一般為時間順序倒排)發表、定期或不定期更新的網站形式。不同的博客軟件或博客平臺所支持的功能雖不盡相同,但通常都包括各種版本的RSS/ATOM 發布、分類、留言、評論、回溯引用(TrackBack)、站內搜索等功能。其中對各類RSS/ATOM的支持使博客具有可訂閱、更新通知、任意聚合等許多重要特性,這是博客之所以成為博客的重要技術基礎。有些博客還支持標簽(Tag)、多種語言腳本以及群組聚合功能。可以說博客是一種十分簡易的“傻瓜式”的網絡信息發布工具。網民都可以像免費電子郵件的注冊、寫作和發送一樣,完成博客網頁的創建、發布和更新。一個博客,有時為了區分也稱為博客網站(或網頁),它通常是由簡短且經常更新的“帖子”(帖子,譯自“Post”,指張貼的文章,也有人稱“博文”)構成。這些張貼的文章一般都是按照時間倒序排列,撰寫博客或開設博客的人叫做“博主”(譯自“Blogger”)或“博客寫作者”(譯自“BlogWriter”)。博客是個人日記的變體,也是一群人基于某個特定主題或共同利益領域的集體創作,它既可以抒發博主個人情感,又可以成為集體知識管理溝通的橋梁。[2]博客通常被稱作個人網絡日記,但實際上它集文章、交流、新聞、個人主頁為一體,所承載的信息遠遠大于傳統的日記。[1]
一個Blog就是一個網頁。作為一種網絡共享空間,它可以與讀者互動。Blog作為“讀者俱樂部”和“我的圖書館”的輔助功能,可以幫助形成讀者社區。因為Blog具有個性化、開放性、交互性、及時性的特點,更因它操作簡單易學,且任何人都可以通過Blog注冊,創建個人網頁,進而通過Blog將互聯網從信息共享擴展到資源共享、思想共享和經驗共享。[3]
網絡閱讀療法是指以網絡為媒介,將閱讀和寫作作為保健養生以及輔助治療心理疾病的手段,通過對網絡資源的學習、討論和領悟,使自己或他人起到養護或恢復身心健康的一種方法。由于Blog自身的特點,它在圖書館網絡閱讀療法服務中具有傳統閱讀療法服務無可比擬的優勢。
首先,Blog資源豐富,信息量大。其次,Blog傳播面廣。Blog擁有最龐大的讀者群,Blog的閱讀治療服務受眾面廣。第三,服務及時。閱讀治療需要了解讀者的心理問題并及時提供幫助,Blog為及時進行對應解答和對癥下“書”服務創造了條件。第四,Blog交流的便捷與互動優勢,使具有不同知識背景的專家之間的合作交流變得非常方便,有利于共同探討和解決問題。第五,Blog治療服務便捷實用。基于網絡環境的虛擬性,用戶可以選擇不跟閱讀治療館員或心理醫生見面,避免因害羞心理而產生的尷尬,減少暴露隱私、被泄密的顧慮而放心地傾訴,用戶更能真實地反映自己的心理問題,治療服務因此可能更為有效。[4]第六,現在的大學生大都是伴隨著計算機、網絡和通訊技術的發展而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習慣于使用電腦,通過Blog方式進行溝通,對于他們而言,使用博客就象打電話一樣自然輕松。他們喜歡通過自己掌握的網絡技術,隨機地非線性地獲取信息,并希望迅速地獲得滿意的答案。[5]因此,他們選擇Blog方便和快捷的優點來進行網絡交流是很自然的事情。
Blog作為一種用戶參與度、自由度都比較高的信息發布和新型交流工具,其個性化和開放性吸引了具有各種背景的用戶;其交互性使用戶能夠更多地參與到與Blog作者的討論中。這些都為Blog在網絡閱讀療法服務中的應用拓展了廣闊的空間。
用閱讀療法來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圖書館責無旁貸。但由于圖書館缺乏具有心理學知識的專門人才,要開展好這項工作離不開校領導的支持和大學生的配合。因此,圖書館可以利用Blog成立以心理咨詢師為指導、由圖書館員、學生自愿者和讀者共同參與的心理協會,建立閱讀療法研究小組。[6]在這個組合中,心理咨詢師和圖書館員應該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修養和較高的文化素質、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前者還應通過培訓,具備并掌握心理學、教育學、圖書情報學以及與心理治療等相關的科學知識;后者除了懂得心理學、教育學和情報學外,還應了解各種讀物的治療作用,為服務的開展提供有針對性的文獻。學生自愿者應該是責任心強、樂于助人、善于觀察且能及時將讀者的心理問題反饋到圖書館的得力助手。成立研究小組的作用在于優勢互補,共同利用Blog制定閱讀治療方案,幫助學生重塑健康心理。
在信息環境下,信息載體形態和傳媒方式的多樣化促進了推薦書目范疇的擴大。Blog作為一種新興的網絡交流方式,圖書館可以利用它來開設推薦書目專欄。推薦書目,又名導讀書目、選讀書目,它是為了某一特定目的將某類或特定主題的書目推薦給特定的人群。[7]從國內關于閱讀療法的實踐來看,目前依然沒有形成一個公認的、能夠與疾病治療相對應的“治療書目”,但這并不是說它無規律可循。在實踐中人們總結出:對于因突然遭受情感打擊而導致心情郁悶的讀者,可以為其推薦一些樂觀主義、能夠排遣心中郁悶的書刊;對于意志消沉的讀者,可以為其推薦一些能夠幫助其樹立信心、勇于面對困難的書刊。不過,在選擇和推薦書刊時,還要考慮到其疾病的成因、性質和個人的智力水平、興趣愛好等因素。[8]據調查,大學生在解決其心理問題期間最喜歡讀的期刊有:《心理醫生》、《心理輔導》、《心理世界》、《大眾心理學》、《心理與健康》、《演講與口才》、《讀者》、《青年文摘》、《做人與處世》、《人之初》、《故事會》、《家庭》、《知音》、《微型小說選刊》等。而對其幫助最大的圖書有:《卡耐基交際大全》、《解除苦惱大全》、《怎樣解除焦慮與煩惱》、《走出情緒低谷》、《如何排除你的煩惱》、《自卑挑戰》、《奇妙的自我心理暗示》、《你的過去、現在與將來:人生心理指導大全》、《浪漫愛情的心理奧秘》、《名人傳記》、《羅蘭小語》、《名人名言》、《世界的智慧》叢書、《鋼鐵是怎樣練成的》、《海倫凱勒的故事》、《少年維特之煩惱》、《傅雷家書》、《老人與海》等。[9]利用 Blog來開設推薦書目專欄,可以及時便捷地指導讀者有針對性地閱讀書刊,以達到消除心理疾病、增長知識的目的。
有人說:“未來不是屬于那些僅僅提供虛擬空間導航的人,也不屬于那些堆積數據的人,而是那些幫助人們識別、掌握所有獲取的知識的人。”[10]Blog正是幫助人們識別和掌握所有知識的最佳工具。Blog一般都有留言與評論空間,以提供作者和讀者的互動。圖書館可以在某個網站上利用Blog開設書療小屋,占領信息發布的制高點。可以設“公告欄”,發布各類信息;設“文章分類”欄,提供文獻目錄,推薦讀物,指導閱讀。有條件的圖書館還可以設立專門館員對書療小屋進行“專家型”管理;不具備條件的圖書館可以指定一名館員進行管理。
寫作是心理上有益的事情,文學評論家認為,文學家在自己寫作的故事中詮釋自己和世界,由此獲得了某種情感的宣泄與寄托。文學能夠給靈魂帶來歡樂,因為它通過虛構和幻想足以喚起對抗精神疾患的力量。寫作所具有的這種宣泄、撫慰、重構認知的功能,可以在心理治療中發揮其獨特的作用。《致死的痼疾》的作者克爾凱戈爾患有嚴重的憂郁癥。他發現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治療方式。《變形記》的作者卡夫卡在寫作的空間里宣泄了自己被封閉壓抑的能量。可見,寫作可以改善人的身心健康。不少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一項來自Pennebaker等人的研究發現,大學生在寫出壓力事件后6周有較為活躍的T淋巴細胞,免疫系統功能有所增強。[11]
大學生是一個有一定文化素養的群體。圖書館可以指導大學生利用Blog這種網絡日記來寫作,側重指導大學生用筆打破心中的壁壘,放飛青春,樹立理想,堅定信念。從而緩解緊張情緒,松弛繃緊的神經,舒緩心理的壓力,給心理進行一次保健。
圖書館可以借助Blog的交互特性,實現用戶之間分享和交流各自讀書心得的功能,促進閱讀療法服務的開展。Blog的在線留言和評論空間,是網絡世界特有的公共交流平臺。用戶在這里可以直接向咨詢館員傾訴自己的心理困惑。若遇到特殊或隱私類的問題,還可以通過Blog設有的“悄悄話”留言方式進行傾訴,這種安全的方式對閱讀治療更為有利。由于Blog的開放性,用戶與用戶之間也能夠通過留言和評論相互交流心得,參與討論問題,互相推薦讀物。這種交互性的閱讀治療模式尤其受大學生讀者的青睞。[4]
Blog為網絡閱讀治療服務的社會化合作提供了方便。圖書館可以與社會知名專家、心理學教授的Blog建立友情鏈接,為用戶提供能夠直接對話的心理醫生,幫助用戶獲得更多的閱讀治療服務,從而增強服務效果,提高服務水平。
Blog有很強的包容性和伸縮性。作為一種先進的技術工具,它可以上傳圖片、音頻甚至視頻等。圖書館可以利用Blog上傳一些思想健康、情感向上的圖片、音頻甚至視頻等,以其形象性和生動性提高閱讀治療的效果。
圖書館可以利用Blog中的社會化網絡,加入同類或感興趣的博客圈,形成一個“好友圈”,共同交流、切磋,從而提高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方法的改進源于思想的革新。圖書館要想通過Blog來提高閱讀療法服務的質量,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闊視野,吸收新事物、新觀點、新方法,創新工作思路,更新服務理念。利用Blog這種服務方式,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
就是圖書館利用Blog來開展網絡閱讀療法服務時所遇到的一個重大問題是用戶的隱私問題。“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圖書館要讓Blog用戶學法、知法、懂法、守法,把保護Blog個人隱私納入用戶教育的范圍,及時向用戶宣傳和介紹圖書館保護Blog用戶隱私的政策規定,大力提高Blog用戶自我保護意識。
保護用戶隱私除了用戶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外,圖書館也應加強行業自律,保護用戶隱私。如果用戶在利用圖書館咨詢服務時隱私受到侵犯,就會對圖書館的服務環境產生懷疑和恐懼,降低甚至喪失對圖書館咨詢服務的信任度,這將對圖書館工作造成負面影響。因此,通過加強行業自律來提高圖書館咨詢服務的信任度就顯得非常必要。首先,要通過強化圖書館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倫理觀念,加強館員保護用戶個人隱私的意識教育。其次,還可以借鑒國外的行業自律模式,通過開展建議性的行業指引和網絡隱私認證計劃來保護用戶隱私。建議性的行業指引是一種呼吁自我執行的機制,它規定了全面告知信息用戶網站的資料收集行為,包括所搜集信息的種類和用途以及是否向第三方披露該信息等。網絡隱私認證計劃是一種私人行業實體致力于實現網絡隱私保護的自律形式,它要求被許可在其網站上張貼個人隱私認證標志的網站必須遵守在線資料收集的行為規則,并且服從多種形式的監督管理。我們可以通過中國圖書館學會等權威的專業機構或一些圖書館聯盟等民間組織來開展圖書館界的建議性行業指引和隱私認證計劃,加強圖書館行業自律,提高用戶對圖書館閱讀療法服務的信任度。[12]
英國圖書館專家哈里森說:“即使是世界第一流的圖書館,如果沒有能夠充分挖掘館藏優勢、效率和訓練有素的工作人員,也難以提供廣泛有效的讀者服務。”網絡閱讀治療服務是一種高層次的讀者服務,它對咨詢館員的角色要求很高。它要求咨詢館員成為排憂解難的“社區民警”、提供全方位呵護的“私人醫生”。一名合格的咨詢館員一方面要有對口學科——心理學的專業背景、深厚的計算機技術與知識,另一方面服務的手段也要不斷更新,要能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利用Blog與用戶建立起緊密互動、形影不離的服務關系,提供深層次的閱讀治療服務。要做到:(廣泛)知道你,(首先)想到你,(方便)找到你,(高效)用到你,(滿意)評價你,(更多)利用你。要達到這些要求,咨詢館員的技術一定要過硬,要依靠自身的不斷學習和崗位培訓,以及通過請進來、送出去等方式,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真正做到能夠通過Blog與用戶進行優質高效的對話和交流,深層次地服務用戶。
總之,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用戶利用信息模式的變化,圖書館必須適應用戶信息利用行為的變化,以更加開放的理念、更加豐富的資源,充分利用新興的網絡交流工具Blog來拓寬自己服務的范圍和內容,以更加優質的服務,在Web時代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盡一份力。
[1] 謝春枝.博客長期存取的現狀和對策研究[J].圖書情報知識,2009(6):81-86.
[2] 圖書館2.0工作室.圖書館2.0:升級你的服務[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99.
[3] 黃傳慧.Web2.0環境下圖書館信息服務的變革[J].現代情報,2009(6):51-54.
[4] 宮梅玲,鄒立森.開辦書療小屋 探索網絡閱療[J].圖書館雜志,2007(6):38-39,63.
[5] 李建平,符勤.數字原生代讀者需求與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初探[J].圖書館,2009(4):77-78.
[6] 宮梅玲等.高校圖書館開展閱讀治療服務的方法研究[J].圖書館雜志,2002(6):51-53.
[7] 陳紅艷.數字時代推薦書目的發展特征及策略探析[J].圖書館建設,2009(10):49-52.
[8] 吳茜.網絡時代的“閱讀療法”[J].健康文摘,2002(6):32-33.
[9] 宮梅玲,叢中.大學生心理問題閱讀療法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4(2):95-96.
[10] 陳維軍,李亞坤.泛在知識環境下的圖書館[J].圖書館雜志,2006(9):3-6.
[11] 施鐵如.寫作的心理治療與輔導:功能、原理及其應用[J].心理學,2006(5):62-67.
[12] 于曉梅.虛擬參考咨詢服務隱私權保護機制構建[J].圖書館建設,2009(3):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