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益軍,張子陽,孫建生,徐曉峰
(1.江蘇省電力試驗研究院,江蘇 南京211102;2.上海電纜研究所,上海200093)
作為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城市中低壓配電網直接聯系著廣大用戶,為城市建設、經濟發展、人民生活等提供電源。配電電纜是城市配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配電電纜的安全可靠運行對于城市電網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它的健全與否,直接關系到用戶安全可靠供電及負荷增長的需要。目前,國內現有的配電電纜以國產10 kV交聯聚乙烯(XLPE)絕緣電纜為主,具有規模大、分布廣、敷設環境復雜等特點。
2008年,南京供電公司對城區配電電纜進行全面調研,普查了南京地區的2930條約722 km 10 kV XLPE絕緣電纜,分別就截面參數、護套型式、接頭數量、附件類型、最高載流、運行年限、敷設方式和故障情況等方面進行測評。結果表明:電纜絕緣狀態良好的占總體的27.6%,狀態較好的占44.6%,狀態一般的占18%,狀態較差的占8.8%。
本文在對取自三條在役10 kV XLPE電纜線路的樣品全面試驗的基礎上,結合各項試驗結果,進行了綜合的評估分析。
本次試驗的目的是針對南京城網已運行的10 kV XLPE電纜樣品,在實驗室進行全面的性能試驗,得到樣本電纜的整體及其組成部分的試驗數據,從而幫助評價實際電纜系統及其絕緣品質的性能現狀。樣本具備一定的代表性,運行時間為5~10年不等,盡可能反映實際的各種敷設情況。
試驗工作總體可分為絕緣系統品質試驗、電纜逐級擊穿試驗、加速老化試驗和附加特殊試驗等。首先,通過絕緣系統品質試驗,對樣本電纜絕緣系統的質量有初步的掌握。其次,進行逐級擊穿試驗,其試驗參數需要依據絕緣系統品質試驗的部分結果來確定;最后進行加速老化試驗,其試驗條件(如電場強度、溫度、時間等)也需要依據絕緣系統品質和逐級擊穿試驗的部分結果加以確定。各項試驗的設計思路如下:
(1)絕緣系統品質試驗。針對電纜絕緣系統中的絕緣材料、電纜及附件,進行設定條件下的試驗。根據該項試驗,得到電纜絕緣系統的基本信息,評價其品質現狀。
(2)電纜絕緣系統裕度試驗。先確定系統預期壽命,按試驗強度等級的不同確定試驗型式;按實際運行條件,確定試驗電壓水平;對絕緣系統裕度進行考核,包括正常、緊急和故障情況下的絕緣電氣強度、載流能力等。
(3)加速老化試驗。該項試驗分為連續試驗模式和循環試驗模式。按試驗歷時和循環次數的不同,可分為短期、中期和長期。該項試驗模擬實際運行條件,在不同的強度水平下進行,可考慮電、熱、機械和環境等因子的綜合作用。
(4)附加特殊試驗。擴大樣本量,對老化前和老化后的絕緣系統的重點指標進行比對性特殊試驗。
絕緣品質試驗數據表明:三種電纜樣品基本的電氣性能均能達到鑒定試驗要求,并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對于10 kV XLPE電力電纜的要求。
通過常規鑒定試驗,樣品電纜的各項指標基本符合產品標準要求,但電纜樣品在長度方向的電氣性能一致性較低。若干制造缺陷(如雜質、界面突起、絕緣平均厚度偏小等)也將對電纜長期運行產生影響。
通過對10 kV XLPX絕緣電纜按20 kV及30 kV電壓等級有關電氣型式試驗標準進行雷電沖擊、交流電壓試驗,檢驗電纜的電氣絕緣性能是否滿足要求,研究其絕緣裕度大小,試驗電壓標準見表1。

表1 絕緣系統裕度試驗電壓
試驗結果為所有被試電纜均通過了12/20 kV電壓等級的耐壓試驗,其中2個樣品能通過18/30 kV電壓等級的耐壓試驗,另1個樣品被擊穿,但擊穿部位在終端。可見從電氣絕緣方面看,電纜系統中電纜本體能夠承受較高的試驗電壓,絕緣裕度較高。
在電纜施加1.7U0電壓的條件下,對電纜導體進行通電熱循環試驗,經過一段時間的熱循環加速老化后,對所有樣品進行逐級擊穿試驗。依據逐級擊穿試驗的結果統計可知,通過耐壓篩查的三種樣品的特征擊穿場強均有較高的期望值,說明經耐壓篩查后的電纜具有較高的可靠性水平(見圖1)。圖1為三種電纜樣品的特征擊穿電壓的統計,圖中1#樣品的標準截面為300mm2,2#樣品為400mm2,3#樣品為70mm2。

圖1 三種電纜樣品的特征擊穿電壓
對于逐級擊穿試驗的結果,借助Weibull概率分布的統計分析,三種樣品在不同試樣組中的特征擊穿電壓均超過運行相電壓的6倍以上,最高的樣品組超過9倍。
檢測發現,電纜絕緣內水樹的發展處于成長后期,因受雜質的影響,其形態多為領結狀(見圖2),且在擊穿點附近發現了少量發射狀水樹。此外,擴展至3種9根不同線芯的樣品上進行的附加特殊試驗也反映出較好的水平。

圖2 樣品中典型的領結狀樹枝
三種樣品的絕緣線芯存在不同程度進水的情況,這與其敷設方法及運行環境關系密切。不同樣品的比對發現,水樹與敷設環境有較大的相關性,因而外護套的防水性能和完好程度對水樹的生長影響較大。特殊性能試驗表明,樣品的擊穿場強與水樹的密度、長度和形態存在較強的相關度。
實際的電力電纜線路如同空間上連續的復雜開放系統,內外部的影響帶來諸多不確定因素。為了避免簡化壽命模型外推帶來的不確定性,需要制定完善的老化評價體系,并結合線路的運行情況,制定多維評價指標,依據強化條件試驗的結果分析,對線路狀態進行評級,對劃分入不同等級的線路及其典型問題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
評估模型需要通過電纜絕緣系統的裕度試驗和多因子老化試驗,得到電纜絕緣系統的裕度信息和老化信息。結合實際運行狀況,根據相關標準和判據,給出定性或定量的系統性能和可靠性指標。
案例中的綜合試驗說明了10 kV XLPE電纜絕緣中“弱點”的不連續性和隨機性。它與所取樣品段的完好狀態及其運行環境密切相關。因此,對電纜線路的壽命管理應以故障率為主要考核指標,而狀態評估中涉及的電纜“壽命”應是實際的可運行壽命,需要依此制定合理的相對終止標準和失效判據。
根據加速壽命試驗,案例中樣品的壽命推算以2~3年為界,呈兩極化分布的趨勢,反映出電纜樣品的可靠性基本符合浴盤曲線(bathtub curve)的規律,即在其運行歷程中存在早期故障期、偶然故障期(中期)和損耗故障期(晚期)三個階段。
在實際操作層面,提供以下幾點建議:
(1)依據此次樣品的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如電纜外護套損傷、絕緣典型缺陷等),采取應對措施,延長電纜的使用壽命。
(2)運行電纜的絕緣系統處于多因子老化的動態過程中,各種缺陷不斷發展和暴露。因此,在運行決策時,需要充分考慮狀態評估中反映出的本征/非本征缺陷對線路運行可靠性的影響程度。
(3)研究敷設運行方式對電纜溫升的影響,分析電纜絕緣運行溫度與電氣絕緣強度的關系,對溫升較大的部位,研究如何控制其溫升。
(4)應綜合評估外部因素的影響,如電纜線路的敷設條件、線路負載、運行年限等因素,甄別各線路的具體情況,予以區別對待。按照要求進行預防性試驗,并以此為手段找出線路的薄弱點,及時加以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