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川
“非遺”亮相世博會江蘇周
■蔡曉川
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開展中國“省、市、自治區活動周”活動,各省、市、自治區輪辦5天,江蘇周的時間是6月13至17日。文化活動是江蘇周的重要內容,來自江蘇省的30多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以及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亮相世博會。
在位于世博會園區的浦東B片區寶鋼大舞臺旁有一塊面積300多平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區,江蘇周期間將在此現場展示我省遴選出的19個國家級“非遺”項目。展示區分為四大板塊,一是織錦刺繡、染織類展區,展示南京云錦、蘇州刺繡、蘇州緙絲、無錫精微繡、南通藍印花布五個項目;二是印刷、紙扎類展區,包括揚州雕版印刷、蘇州桃花塢年畫、剪紙、南通板鷂風箏、秦淮燈彩;三是雕刻、泥塑類展區,包括蘇州核雕、云渡桃雕、揚州漆器、留青竹刻、無錫手捏泥人;四是特色工藝類展區,展示蘇扇制作技藝、宜興紫砂陶藝、常州梳篦、徐州香包等四個項目。
此次江蘇周非遺展示無論是規模、數量還是參展人員均超以往同類展覽。全部19個項目中14個由傳承人親自現場演示,其中9位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包括汪寅仙、張方林、吳元新等知名大師。一架長5.6米、寬1.4米、高4米的云錦織機將被置于展區中央,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周雙喜將親自展示云錦織造技藝。據初步統計,300平方展區僅靜態展示物總價值已近千萬元。




江蘇周期間每天中午12點,300多名演員組成的江蘇巡游隊伍,將在世博軸以西的博成路,由東向西踩街巡游。在世博軸北端的慶典廣場,江蘇周期間,每天也將在此上演45分鐘的民間藝術廣場表演。巡游及表演隊伍來自全省7個市,表演和展示的內容包括:國家級“非遺”項目海安花鼓、甪直水鄉服飾;省級“非遺”項目民間舞蹈《蕩湖船》、《男歡女嬉》,睢寧落子舞《娃娃鬧豐年》,以及金湖秧歌《格登代》、泰州民歌《花船調》、丹徒田歌《山歌好唱口難開》等9個節目。











與場內的定點展示不同的是,廣場演出和踩街巡游動態的展示了民歌、民間舞蹈、民間服飾等富有江蘇水鄉文化特色的民間“非遺”,反映了江蘇城鄉文化生活風貌,整體風格柔美清秀,歡快活潑,色彩鮮明。
在與定點的“非遺”展區相鄰的寶鋼小舞臺上,江蘇周期間,每天都將上演一臺以展示傳統戲劇、音樂、舞蹈和曲藝等“非遺”項目為主的演出。演出內容包括,中國首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昆曲、古琴,以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蘇州彈詞、揚州清曲、海州五大宮調、楚州十番鑼鼓、江南絲竹、揚州杖頭木偶、高郵民歌。
不同于靜態展示的低調和動態展示的歡鬧,舞臺演出的9臺節目既有來自蘇南的昆曲、彈詞,也有來自蘇中的木偶、民歌,以及蘇北的十番鑼鼓、五大宮調。觀賞者既可靜聽昆曲的纏綿、古琴的悠揚,也可感受木偶的靈巧、鑼鼓的喧鬧,整臺演出動靜結合、編排緊湊,反映出江蘇不同的地域文化特點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