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映雄
(元謀縣環境監測站,云南楚雄651300)
元謀縣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環境現狀及環境保護對策
趙映雄
(元謀縣環境監測站,云南楚雄651300)
對元謀縣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的自然環境、水質現狀、面源污染狀況進行了闡述,對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進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加強飲用水源地的環境監管、確保飲用水安全提出了措施和對策。
飲用水源地;環境管理;對策;元謀
胡錦濤總書記在2005年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要求“把切實保護好飲用水源,讓群眾喝上放心水作為首要任務”;國務院[2005]39號文件《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明確提出:“以飲水安全和重點流域治理為重點,加強水污染防治”。目前,科學劃定和調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切實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建設好城市備用水源,解決好城市飲水安全問題,是各級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的責任,也是當前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元謀縣位于云南中北部,東經101°35′~102°06′,北緯25°23′~26°06′。東倚武定,南接祿豐,西鄰大姚,北連四川會理;西南與牟定接壤,西北與永仁毗鄰。總面積2021.69km2??h城駐地元馬鎮,海拔1087m。元謀水資源利用較為困難,縣城的供水水源主要是湖庫水和地下水,目前作為縣城集中式供水水源的是丙間水庫和官能自流井。
(1)丙間水庫
丙間水庫位于元謀縣城南16km處的丙間村西丙間河上,因地得名。壩址處于東經101°51′55″,北緯25°37′11″。徑流面積15.8km2,產水量237萬m3,徑流區處于東經101°51′~102°16′,北緯25°37′~25°55′。水庫于1977年9月動工興建,大壩為粘土心墻風化料壩殼壩型,壩頂長168m,寬6m,上游壩坡平均坡比1∶3.54,下游壩坡平均坡比1∶2.71,壩高42m,水庫設計總庫容1784萬m3,興利庫容1740萬m3。丙間水庫除承擔著向城區供水的職能外,還擔負著發電和老城鄉及元馬鎮農業灌溉的功能。丙間水庫屬縣級管轄的中型水庫,水庫水量少部分為水庫本身徑流水,絕大部分地表水從龍川江巴格里上水壩中通過32km的非完全封閉式輸水干渠補給。由丙間水庫管理所負責管理。工程設計取水量1500萬t,實際取水量1150萬t。現狀水體主要承擔著老城鄉、元馬鎮農田灌溉用水和元謀縣城居民生活用水。
2008年3月16 日,元謀縣人民政府以《元謀縣人民政府關于劃定丙間水庫水源保護區范圍和明確有關管理規定的通知》(元政通[2008]14號)明確了水源保護區范圍和管理規定。劃定水庫的壩址區、庫區、輸水干渠工程使用范圍的水域及陸域為一級保護區,劃定水庫的壩址區、庫區、輸水干渠工程保護范圍的水域及陸域為二級保護區,劃定二級保護區以外至最近鄰周圍山脈分水嶺范圍內的區域為準保護區。面水分水嶺具體為:壩北岸至小扒灣山上分水嶺;壩東岸至小丙間村回水線為界;壩南岸至芒果園回水線為界;壩西岸至公路為界。
(2)官能自流井
官能自流井位于元謀縣城東南邊緣東經101°53′23″,北緯25°42′24″處,水源類型為地下水,屬巖溶地下水或裂隙水,年采水量42.3萬m3,現狀實際開采供城市用水量29萬m3,開采利用率近100%?,F狀供水人口0.5萬人,年城市飲用水供水量29萬m3,城市綜合生活供水量37萬m3。官能自流井水源地工程設計取水量36.5萬t,實際取水量29萬t,采水方式為打井。
官能自流井飲用水源為地下水,該水源地質情況、地下徑流情況不明,無勘測資料。但從技術人員現場踏勘、調查、了解的情況看,官能自流井西、北、東三面地勢及水位均低于官能自流井出水點,地下水極有可能來源于官能自流井東面的官能、灣云等一帶的山巒中。因此參考地下水保護區劃分方法并結合當地地形、地勢、地貌特征劃分保護區范圍,保護區的劃分為一個朝向東南(灣云)形成90。夾角的扇形區域,該區域基本上可覆蓋官能自流井補水區范圍。
水源保護區點源污染調查包括工業企業、居民生活、規?;笄蒺B殖場等污水排放口調查。
(1)元謀縣城主要飲用水源地(丙間水庫、官能自流井)徑流區內生活污染源主要為農村生活面源污染,無集中生活污水排污口,區內無生活污水處理廠,沒有縣級以上城鎮分布,因此不存在居民生活集中點排污口。
(2)丙間水庫和官能自流井徑流區內均沒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存在,有一些集中養殖的養殖場分布于丙間水庫徑流范圍內的老城鄉,但根據《畜禽養殖業污染排放標準》中界定的規?;B殖規模(豬≥500頭),這些養殖場都沒有達到規?;B殖,均不列入規模化畜禽養殖,在報告中以散養計入污染物核算。
(3)官能自流井徑流區內沒有工業污染源。
(4)丙間水庫庫區及其部分徑流區內,因老城至勐連鄉村公路穿越,存在車輛運輸過程中危險化學品泄漏、有毒有害物質撒落、油類泄漏及交通事故等潛在污染風險。
丙間水庫屬水庫型飲用水水源地;官能自流井屬于巖溶地下水出露泉眼。官能自流井水泉眼周圍無污染源,多年供水水質良好,目前供水量36萬m3/a,開采利用率近100%;官能1#井和2#井是臨時補水點,在雨季才能正常發揮效用,其周邊森林植被較好,水源涵養條件好,無污染源;丙間水庫目前供水150.5萬m3/a,但它是未來元謀縣城的主要供水水源地,因其是地表水,來水水質受環境影響因素多,因此,本次重點對丙間水庫徑流范圍內的面源污染做調查分析。
湖庫型飲用水源地徑流區內的面源污染調查主要包括化肥農藥使用、農村生活污水排放、分散式畜禽養殖和城鎮地表徑流污染等。根據調查,丙間水庫飲用水水源地面源污染不涉及城鎮地表徑流污染,主要的面源污染來自化肥農藥的使用、農村生活污水、分散式畜禽養殖和農田地表徑流污染。
(1)農村生活污水。用水量按人均綜合用水量80L/d計,人均廢水排放量按人均綜合用水量的80%計算,生活污水中污染物平均排放濃度按CODCr350mg/L、HN32N 50mg/L、TN 60mg/L、TP 5.5mg/L計算,丙間水庫飲用水水源地徑流范圍內農村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情況見表1。
表1 丙間水庫徑流區內農村生活污水污染物年排放量(t/a)
(2)分散式畜禽養殖污染排放。丙間水庫水源地徑流范圍內畜禽養殖以農戶自家散養和圈養為主,養殖的畜禽種類有牛、羊、馬、豬等。表2是丙間水庫飲用水源地徑流范圍內分散式畜禽養殖情況。表3是分散式畜禽養殖污染物產排放情況,表3中,產污參數取值:按豬計,糞產生量為2.0kg/d·頭;尿產生量為3.3kg/d·頭;糞便中污染物含量取:豬糞中CODCr52.0kg/t,NH3-N 3.1kg/t,TP 3.4kg/t,TN 5.9kg/t;豬尿中CODCr9.0kg/t,NH3-N 1.4kg/t,TP 0.5kg/t,TN 3.3kg/t。飼養周期按150d計。由于當地農戶飼養的畜禽糞便多數回放于沼氣池中綜合利用還田還地,所以污染物排放量按產生量的12%計。
表2 丙間水庫徑流范圍內散養畜禽數量
表3 丙間水庫徑流區內散養畜禽養殖污染物排放統計(t/a)
(3)化肥農藥使用和種植業面源污染。水源地徑流范圍內農作物種植一般都為一年兩熟,種植作物有糧食作物:稻谷、小麥、玉米、大豆等;油料作物:煙葉、蔬菜等。表4是丙間水庫水源地徑流范圍內化肥農藥使用和種植業面源污染排放情況。
表4 丙間水庫化肥農藥使用和種植業面源污染排放情況
綜合上述幾類面源污染物排放情況的分析,丙間水庫徑流范圍內面源污染物排放量見表5。
表5 丙間水庫徑流區內面源污染物排放情況 (t/a)
丙間水庫和官能自流井到目前為止未進行水源保護區劃分,保護區級別的界線不明確。兩個城市供水水源地均無應急預案。丙間水庫雖設有管理所,配備專人負責對水庫庫區及水源涵養林的管理,但由于管護面積大,環?;A設施薄弱,加之水土流失嚴重,導致水源地保護區難于有效管護,供水量及水質安全受周邊環境影響較大。
(1)水庫徑流區內村莊分布較少,人畜污染物和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入庫河流和水庫;
(2)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垃圾沒有統一收集處理,亂堆亂放,對水體造成污染;
(3)水土流失面積大,生態破壞嚴重,汛期降水形成大面積片蝕及溝蝕,造成水體污染;
(4)徑流區內耕地較多,尤其上游部分庫區內均種植有農作物,大面積耕地使用化肥、農藥,經淋溶后進入水體,是面源污染的主要來源;
(5)從監測情況看,丙間水庫水質中等,水體中化學需氧量超標,CODCr為Ⅲ類水范圍,說明龍川江河上游面源對水體造成了一定污染;
(6)沿庫區岸邊經過的老城至勐連的縣鄉公路是丙間水庫水源保護區另一個較大的風險污染源,車輛行駛過程中油類泄漏、污物撒落、運輸有毒有害化學品車輛化學品溢漏以及交通事故等均會對水庫產生較大污染。從現場調查情況看,公路多數地段與庫岸相鄰,有一定的緩沖距離和污水攔截條件,減小了交通車輛對水庫水源保護區的污染風險系數,降低了抵御污染的難度。
相關職能部門對飲用水源地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宣傳不夠,徑流區及保護區范圍內的廣大群眾對飲用水源地保護意識差,保護區內亂砍濫伐、亂丟垃圾等現象較為突出。
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是國家為保護水源潔凈而劃定的加以特殊保護、防止污染和破壞的一定區域。應編制好環保規劃、庫區土地利用規劃和農業規劃,科學合理設立保護區域。應根據《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HJ/T338-2007),對湖、庫型飲用水源的一級、二級保護區水域和陸域范圍進行劃分。
為保障飲用水安全,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危害,確保迅速有效地處理污染和生態破壞等原因造成的局部或區域環境污染事故和指導突發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的應急能力,將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故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和生態,妥善處置飲用水源地事故發生,特制定應急系統。應制定水質監測與應急預案,實行每月1次生活飲用水常規項目監測制度,按時上報環保和水利行政部門備案,建立行之有效的應急管理機制和響應程序,確保飲用水安全。
4.2.1 依法審批建設項目
水源保護區內的建設項目,必須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依法審批方可開工建設,不符合條件的一律不予審批,從源頭上控制好污染源的產生。
4.2.2 鼓勵清潔生產,治理現有污染源
大力推廣衛生廁所,集中處理農村垃圾,從生活污染面源上控制污染物的產生。推廣使用生物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化肥,嚴格執行農業標準化生產管理,禁止施用高毒、高危害農藥,減少種植業污染物排放量,利用禽畜養殖廢物的沼氣化技術產生沼氣,作為替代能源,實現農業清潔生產。
4.2.3 加強生態保護,提高保護區內自然凈化能力
營造水庫防護林,嚴禁毀林開荒、放火燒山、亂砍亂伐,劃定水土保護區,進行封山育林。
對25°以上的坡耕地,要堅決退耕還林、還草,對不能退耕還林的耕地要改造成梯田或梯地。水土強流失區建攔沙壩,減少水土流失,提高森林覆蓋率,到2020年使森林覆蓋率達到55%。
對上游庫區內的部分耕地,應勸其退耕,并給予一定的補償。
調整種植業結構,實施生態農業工程,嚴格控制高殘留、高毒性農藥化肥的使用,實現水資源保護與農村經濟協調發展。改善農村能源使用結構,推廣使用沼氣、石油液化氣、太陽能等清潔燃料。推廣綠色農業技術,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量。
嚴禁在水源保護區內新建對水體水質、生態環境有影響的工礦企業。
(1)建立水源地保護區水環境監測制度,定期和適時監測水質情況,掌握水質變化趨勢。
(2)強化執法能力,依法取締庫區非法養殖行為。
(3)實施社會監督,通過新聞媒體定期發布水環境狀況和評價報告,讓人民群眾了解、監督水環境質量,積極參與飲用水源地的環境保護行動。
(4)分別建立丙間水庫和官能自流井水源點的監測數據庫,分類別把各水源點的相關污染源的情況列入,每年作1次相關性分析。
(1)分別在丙間水庫、官能自流井保護區內設置保護區界碑,在水庫大壩及公路、村莊等醒目位置設立飲用水源地宣傳警示牌。分別在兩個取水點的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和準保護區設立永久性的“丙間水庫、官能自流井水源地保護區公示碑”,把各個水庫水源地保護區劃分進行公示,讓廣大人民群眾知曉,并自覺遵守。
(2)加強信息交流。通過傳媒等使公眾了解規劃的內容,再通過設置熱線電話、公眾信箱、回答公眾提問等方式獲知反饋信息,通過開信息交流會等加強溝通交流。
(3)加強宣傳教育。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有關法律、法規的普及和有關政策的宣傳教育,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的環境意識,強化其環境法制觀念和加強其環境與經濟發展綜合決策能力,提高項目區公眾環境意識,努力營造飲用水水源地保護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
Present environmental situ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 areas in Yuanmou
ZHAO Ying-xiong
(Yuanmou EnvironmentalMonitoring Station,Chuxiong Yunnan 651300 China)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water quality and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 areas in Yuanmou are summarized.The existing environmentalproblems and pollution origin of thewa-ter sources are analyzed.Themeasuresof strengthening environmentalmanagement to insure the drinkingwater safe are put for ward.
drinking water source area;environmentalmanagement;countermeasure;Yuanmou
X32
A
1673-9655(2010)03-0063-04
2009-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