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京京
煤窩里撿回一條命
□張京京
我于2000年3月來到岱莊煤礦,在掘進迎頭當組長。那時候迎頭使用的掘進機還是佳木斯生產的S90型,和現在使用的S100型、S150型掘進機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有兩個截割炮頭。
有一次,我們施工1303皮帶順槽,迎頭一個循環截割完畢,停機閉鎖,準備進行支護。當時現場條件非常好,頂板、兩幫都比較完整。按規定應該首先使用前探梁進行臨時支護,但為了趕進度、提效率,我主張直接進行永久支護。正當我扛著錨桿機準備打眼的時候,一名老工人攔住了我。“組長,你這樣干很危險。規程、措施都有明確規定,迎頭截割完畢,必須使用前探梁進行臨時支護。你這樣做,真出了事誰負責?”我一聽就急了,吼道:“你懂什么,頂板這么好,又平又直,不可能冒頂。”說著我便開始打眼,當我準備打第二個錨桿眼的時候,頂板掉下一些碎渣,可我沒在意。
事故往往是在意想不到的情況下發生。隨著兩聲悶響,迎頭冒頂了,巷道中部垮落下了一塊長約1.5米、寬近0.8米的頁巖石塊。等職工明白過來發生了什么事后,發現我已經不見了。
“組長怎么不見了?”“被埋到碴子里去了!不要亂,趕緊扒!”一位老工人說道。當他們抬起從頂板上掉下的石塊后,發現我伸直了身子正好躺在一個“煤窩子”里。僥幸得很,我只是擦破了點皮。
原來,當掘進機兩個炮頭在切割底煤扒碴時,煤矸石隨著炮頭的轉動向兩邊堆,迎頭底部就暫時形成了兩邊高中間低的一個“煤窩子”,頂板冒落時,石塊正好平搭在“煤窩子”的上部,而我當時打眼的位置正好處在煤窩子的位置,才僥幸逃過了一劫。
這件事已經過去多年了,但每次想起來我都心有余悸。那次歷險給了我深刻的教訓,在以后的工作中,無論現場條件多么好、工作任務多么緊,我都嚴格按照規程措施進行施工。
淄博礦業集團岱莊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