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竹蓮 張淑花
臨床護士因與病人和污染物品直接接觸的機會多,日常工作中每天都在執行侵入性治療和護理操作,使護理人員面臨著嚴峻的職業暴露危險。受我國傳統的醫療護理教育(我國傳統的醫療護理教育概念是為患者服務要不怕臟)和醫院管理體制(公立醫院是事業單位企業管理,職業暴露的防護需要增加醫療成本)的影響,我國仍然存在護理人員對職業暴露的危害認識不足,對工作中所接觸的各種傳染源防護意識不強的問題。還有個別護理人員怕麻煩而延續長期不規范的操作習慣,使職業暴露的危險明顯增加,職業暴露嚴重威脅著護理人員的身心健康,已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現就護理人員常見的職業暴露原因進行分析并對職業暴露后的處理措施談談自己的看法。
1.1 與職業暴露的等級有關。如:職業暴露的部位及其完整性,銳器物的種類、傷口的深度、接觸的血量等。
1.2 與暴露源的濃度有關。如: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
1.3 與醫務人員的安全教育、防護意識、接觸頻率、防護措施有關。如:預防接種及安全用具的使用等。
2.1 職業暴露的高危人群是與病人和污染物品直接接觸比較多的護理人員。護士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接觸尖銳醫用器械,而且與病人接觸密切,職業暴露及危害隨時可能發生。高危人群主要分布在手術室、供應室、病房、門診等科室。
2.2 銳器傷是護理人員職業暴露中最常見的職業傷害 2003年,英格蘭國家稽查辦公室等機構報道,41.2%的護士有過銳器傷害的經歷[1]。主要原因是護理人員職業暴露的防范意識欠缺;如操作后銳器放置不當,銳器使用后不及時收集到銳器收集盒內;操作后處理使用后的注射器時,雙手對接針頭及針帽;違反操作程序,抽血時不戴乳膠手套等,造成自己及他人的損傷。另外,醫療器械的質量異常也導致意外損傷,如玻璃注射器、玻璃試管使用不當或質量原因常常導致使用者意外受傷。
2.3 對某些傳染病的傳播認識不足、防護措施不當。如SARS的痰液就曾經使不少醫護人員感染等。
2.4 管理意識淡薄 有些管理者為了節約醫療成本,極少提供防護物品,忽視了護士的職業防護。對護理人員的崗前教育不到位,在執行上力度不夠。
現已證實有20種病原體可經針刺傷傳播[2],特別是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在我國也進入快速增長期,因此,職業暴露的防范工作,對減少護理人員的職業危害具有重要意義。
3.1 提高醫院管理人員的認識,改變我國傳統的醫療護理教育觀念,醫務人員在為患者服務的同時,也要保護自己。加強護理人員職業防護教育:強調標準預防,即認定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傳染性,必須進行隔離,不論是否有明顯的血跡污染或是否接觸非完整的皮膚與黏膜,接觸上述物質者,必須采取防護措施。掌握標準預防的特點,即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傳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傳播;強調雙向防護,既防止疾病從患者傳至醫務人員,又防止疾病從醫務人員傳至病人;根據疾病的主要傳播途徑,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包括接觸隔離、空氣隔離和微粒隔離。組織護理人員結合案例進行分析,尋找存在的問題,使護理人員進一步掌握職業防護相關知識,改正錯誤的操作習慣。
3.2 提供相關的防護物品,制訂防護標準,大力推廣真空采血管、使用帶有保護設計的針頭、刀片和新型無針注射裝置,認真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將職業防護納入護理操作規范。
3.3 加強職業暴露的控制與管理 加強監督管理,不定期抽查護理人員職業防護措施落實情況,使護理人員在實施各種操作中時刻樹立防護意識。
3.4 合理人員編制 避免因工作忙亂造成的職業暴露;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減少護理人員職業暴露的次數,降低職業暴露風險。
3.5 護理人員應反復學習職業暴露后的處理措施,并建立護士職業暴露登記報告制度 銳器傷發生后,要采取正確的處理方法,即立即用肥皂水或流動水沖洗傷口,用生理鹽水沖洗粘膜,并輕輕擠出傷口的血液,應用消毒液消毒傷口,24h內接受相應的血液檢測;建立職業暴露后處理流程,將事故準確上報并及時記錄,這樣做將有益于確定受傷者是否感染傳染病以及感染程度,必要時,請專家指導處理給予針對性治療。我國的護理防護措施有待于不斷的完善。
[1]李福森.供應室護士自身防護的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雜志,2000,10(5):38.
[2]梁萬年.疾病預防控制人員傳染病防治培訓教材[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