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永強 陳玉梅
2009年3月墨西哥暴發流行甲型H1N1流感,并迅速波及全球。我國于2009年5月11日報道首例,目前臨床以48h內抗病毒及對癥支持治療,取得了較好療效。我院自2009年9月13日收治1例由山東來吉林入學的輸入性病例后,到目前為止又先后收治了56例,均經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檢測確診。為總結對該病的臨床救治經驗,評價該病的預后,現將我院收治的56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臨床表現和診治經過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56例中,男52例,女4例,年齡13~56歲,平均年齡22.6歲。54例為學生,其中外地來吉林入學的19例,本地35例,教師1例,老年人1例。
1.2 臨床表現 所有病例的首發癥狀均為發熱,體溫37.8~40.2℃,37.5~37.9℃31例,38~38.9℃14例,39~39.9℃8例,超過40℃3例,熱程1~3d;咽痛42例;咳嗽45例;鼻塞、流涕22例;頭痛2例;全身酸痛、乏力36例;腹瀉1例;咽充血52例,扁桃體腫大39例。
1.3 實驗室檢查
(1) 三大常規:血常規外周血WBC<4×109cells/L者18例,WBC=4×109cells/L者2例,WBC4×109~10×109cells/L者36例,N>0.75者12例,L≥0.50者22例;小便常規示尿蛋白(+-++)者4例;大便常規未見明顯異常。
(2) 血生化:肝功能異常4例,僅表現為轉氨酶升高,不超過正常值的3倍,無膽紅素升高;心肌酶異常13例,其中AST升高2例,CK升高13例,;電解質、腎功能、凝血功能、血糖均無異常。
(3) 病原學檢測:所有患者咽拭子標本進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均顯示為陽性。
1.4 輔助檢查 胸部X線檢查提示肺紋理增粗者15例;心電圖提示有心率不齊者2例;腹腔B超探查提示脾大者2例。
1.5 診斷標準 甲型H1N1流感診斷標準符合2009年7月10日衛生部頒發的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1]。
1.6 治療與轉歸 56例確診病例中有43例給予奧司他韋(75mg/2次/d)治療5d,其余13例給予一般抗病毒(病毒唑,能量合劑)及對癥支持治療,有12例因考慮合并有細菌感染而給予抗菌素(阿奇霉素)治療,所有病例的熱程均控制在3d之內,其中22例入院后48h體溫就降至正常范圍,咳嗽、咽痛等癥狀迅速減輕至消失,有實驗室檢查指標異常者均可在出院前恢復或接近正常,13例CK升高者經能量合劑治療3d即恢復正常,心電圖及胸片異常者一周后復查即恢復正常,2例脾大者僅1例在出院前恢復。住院療程多為1周,最長者14d,經檢查均符合衛生部制定的甲型H1N1流感確診病例的出院標準。
甲型H1N1流感是由變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通過飛沫、氣溶膠、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傳播。
通過回顧我科收治的56例甲型H1N1流感確診病例的診治過程,得出如下體會:(1)本病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容易引起人群聚集場所的暴發。(2)該病癥狀以發熱為首發及突出表現,多數伴有咽痛及咳嗽,其它流感樣癥狀少有,且自覺癥狀輕微,重癥病例及死亡病例發生率低。(3)該病確診及防控的關鍵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檢測,但因技術限制、檢測費用昂貴等原因,基層醫院缺乏在這方面的診斷能力,可能會導致學校和社區出現嚴重疫情。(4)所有病例均進行了三大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心肌酶譜、胸片、心電圖、腹腔B超等檢查,主要反映為白細胞下降、淋巴細胞數升高、少數合并有肝損害、心肌受損及支氣管炎,但經過治療可于短時間內恢復正常。(5)該病經一般抗病毒及對癥支持治療,可取得很好療效,因此,有些輕癥病例可不予以奧司他韋治療,從而可節約成本。同時在很大程度上也可說明該病可能為一自限性疾病。(6)在診治疾病的過程中,要注意對病人的心理疏導,給予良好的人文關懷,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環境,以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療。(7)在診治過程中,隨著對該疾病的不斷認識,我們的防控措施也可按衛生部的相關指南進行適當調整,做到既防止了院內感染的發生,又防止了過度浪費。
甲型H1N1流感是一種新發傳染病,其疾病規律仍待進一步觀察和研究。通過對我院收治的56例確診病例的診治經過及轉歸的總結,希望能為各醫療救治單位在此類疾病的診治及防控上提供借鑒和幫助。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甲型H1N1流感診療指南[S].3版.衛生部辦公廳,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