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婷,李會俊
(翼城供電支公司,山西 翼城 043500)
現階段“兩票”方面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 少數工作負責人和管理人員安全意識淡薄,對一些特殊工種(比如吊車、電焊)、關鍵部位(鄰近帶電部位或上方帶電部位)、外聘人員(外單位人員或臨時工)的危險因素分析不到位,不能指定明確的專責監護人。
(2) 個別工作負責人現場管理意識較差,尤其是多班組工作時,在開、竣工小票上有的項目填寫不完善(如專責監護人、危險因素分析等)。
(3) 《安規》、“兩票”學習不透徹,對于一些(高)低壓作業不能認真辦理(高)低壓第二種工作票(或帶電作業票)。如進行低壓上桿查找零線、上桿掛桿號牌、遠動通信回路等工作時不辦理工作票。
(4) 工作負責人技術素質低,“線路作業模擬圖”雖能認真繪制,但對現場的接地線編號及裝設時間不能規范填寫。
(5) 由于用戶電氣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技術素質的局限,不能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執行“兩票”,“兩票”執行流于形式。
管理性違章主要表現在上述“兩票”執行上的一些問題。
行為性違章主要表現在:
(1) 在現場不能正確使用安全帽;
(2) 不能正確使用安全繩;
(3) 對一些個人行為不注意(如隨意打手機、抽煙等);
(4) 工作監護人不能嚴格履行其監護和指揮的職責,隨意丟下監護,參加工作。
裝置性違章主要表現有:
(1) 安全遮攔裝設上問題較多,裝設時不認真,裝設后不認真檢點,不能做到嚴格的封閉,誤將一些未作安措的冷備用設備圍入遮欄內,不能對過道上方帶電設備或導線予以警示等;
手機用戶規模不斷擴大。根據中國工商業研究所(China Business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2017-2022年發布的《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產業市場前景和投資機會研究報告》(Research Report)顯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國移動電話用戶總數已達到7.53億。與2016相比,人群的比例增加了2.4%。
(2) 對帶電危險點警示力度不夠,不能及時懸掛帶電警示牌,未安排能負起責任的專職監護人;
(3) 接地線懸掛時不認真檢查掛接質量,存在虛掛現象;由于電容器接線比較特殊,有的電容器和電抗器并聯,有的串聯,在掛接地線時經常出現掛接位置不正確的現象;由于接地線的長度和形式不統一,在PT、站變、電容器二次掛接地線時也經常出一些問題。
沒有建立安全工器具的明細臺賬,管理制度不完善。未進行定置存放,即未將公用的安全工器具整齊存放在工器具柜內;對于個人防護用品(如安全帽、絕緣鞋、工具袋、工具包等),未在工器具間為每人劃出具體的位置嚴格存放,監督人員無法檢查其使用情況。
部門負責人對安全日活動和班前班后會重視不夠,活動流于形式。不能認真組織學習有關安全文件、事故通報,不能從事故中汲取教訓,不能針對本崗位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部分領導和管理人員參會次數較少。
主要表現在各級安全人員不能定期按時到作業現場進行監督和控制,對現場監管力度不夠,不能及時發現存在的安全問題及隱患,且由于面子問題和好人主義,不能實事求是地提出批評改進意見及進行應有的處罰。
人的不安全行為是作業者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人為失誤,是導致事故的根源。要想徹底杜絕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造成的事故,就必須確認以下一些問題:人的生理狀況是否適合做當前的工作;工作環境對人的行為是否會產生影響;作業人員是否經常接受專業教育培訓,是否懂得專業安全生產知識并具備安全生產技能;是否堅持了“以人為本”的觀點,完善了人機匹配;是否加強了作業現場的安全監督,并及時發現危險點且制止人的不安全行為;是否了解員工,做好了工作班人員、監護人與操作人的選擇和搭配工作等。
安全性評價是對生產設備、勞動安全和作業環境以及安全生產管理進行風險評估,找出不安全因素并進行量化,再經過整改,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這些不安全因素,以防止事故的發生,對預防、控制物的不安全狀態成效顯著。現階段安全性評價程序和流程還不太規范,各部門執行的標準還不統一,上級部門對此項工作的督促還沒有真正落到實處,急需分公司來明確標準和程序,有效地督促此項工作的開展。
要以缺陷管理為中心加強設備管理,確切掌握設備運行狀況,及時消除設備隱患;加強設備檢修管理,合理安排設備檢修計劃,建立健全輸電線路設備狀態評估辦法;加強監測與跟蹤,對一時難以消除的設備隱患,制定完善的應對預案;認真貫徹落實“十八項反措”,按要求嚴格排查、整改故障設備;加快老舊變電站、輸電線路改造,提高電網輸送能力和安全穩定水平;根據電網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及特殊時期的保供電,有針對性地加強電網設備的運行管理,對重要輸電通道、變電站進行定期巡視、重點檢查,實現電網安全生產的可控、在控。
要進一步健全規章制度,加強規章制度的落實。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應與時俱進,適應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新的生產組織的要求,要根據生產實際及時進行完善和修編,使之具有可行性和實效性,這也是安全監督體系行使監督的基礎。否則,就會造成有章不循,使一些規章制度在執行中大打折扣,使安全監督的嚴肅性受到挑戰。
目前,在安全生產管理中同時接受多個部門管理的情形比較突出,因此,防止因溝通或協調等原因出現安全漏洞而導致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顯得尤為得要。建立和規范工作流程是進一步落實崗位責任制的需要,安監人員應通過檢查每項工作流程的編制、審批情況,掌握該項工作執行中的安全注意事項和應當采取的措施,通過檢查分析,發現工作過程是否有違規行為或事故隱患,切實履行安全監督的職能。
要搞好安全生產工作就應抓好人的安全教育,構建以“人人想要安全,人人有能力安全,人人做到安全”為核心的安全文化體系。先進的安全文化建設,非一朝一夕可成,需要不斷地完善。對員工進行安全教育培訓要持續開展,要把安全文化的灌輸貫穿于安全生產的全過程,做到重點人才重點培訓、優秀人才加強培訓、緊缺人才抓緊培訓。要定期對員工思想狀況進行分析,把安全文化滲透到一線工作中,認真開展危險點、危險源分析與控制。引導和教育員工遵章守紀,增強防范生產事故的信心,樹立所有事故都可以預防、任何不安全隱患都可以控制的理念,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提高安全意識和工作責任心,提高安全工作技能和識別風險的能力。
安全保障體系主要關注如何完成工作任務和在完成任務時如何保障設備與人員的安全;而安全監督體系主要關注從工作計劃制定到執行的全過程中,安全措施是否滿足安全要求,是否符合有關規程規定。建立、完善安全監督體系和安全保障體系以及確保兩個體系充分協調、配合,是搞好安全生產的重要保證。按照安全監督體系的工作要求,除了要求安監人員熟悉有關規章制度和相關技術規范,掌握相關專業技術的監察方法外,還應深入生產一線,發現存在的隱患和管理漏洞,要使安監人員有時間和精力開展監督、檢查工作,更好地發揮安全監督體系在安全生產管理中的作用。
落實安全責任是搞好安全生產的前提。要強化全面、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安全管理和監督,做到責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實到位。要清晰安全責任界面,將安全責任落實到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崗位、每一個員工,保證安全責任壓力層層傳遞。要在安全管理上推行第一責任人制度,從而激發員工學規章、學業務、學技術、學安全管理的熱情。
人和事物都有其固有的惰性,人失去監督就會懈怠,事物一旦失去監督,其發展就會偏離要求的方向。要加強過程監督和檢查,提高執行力,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人監督、凡事有據可查”。要加強安監隊伍建設,保證安監部門職責和權利的正常發揮,保證安全監督體系作用的有效發揮。安全監督工作要從根本上改變“嚴不起來,落實不下去”的問題,要堅決反對好人主義、形式主義,不僅要上級監督下級,也要建立下級監督上級的渠道和機制。
班(所)安全日活動是提高廣大員工安全思想的有效途徑之一,是進行安全教育的主課堂,不應流于形式。要形成制度嚴格執行,做到領導多參與、班(所)長多重視、員工多溝通。適時結合實際逐條講解《安規》,學以致用,使每個員工認識到個人在單位、班(所)和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肩負的重大責任,認真學習安全知識,把《安規》作為自己工作崗位上的行動指南和防范生產事故的法寶,以此增強員工的安全意識和防范意識;要聯系實際學習《簡報》、《通報》等資料,通過事故追憶、事故預想分析、技術考問等活動,教育每個員工徹底克服和消除粗心大意和僥幸心理,把過去的事當現在的事,把他人的事當自己的事,把小事當大事來汲取教訓。通過對事故的分析,談自己的體會,講出存在的問題,逐步培養員工從技術角度來分析事故或異常并制定防范措施的能力,使全體員工都能增強安全意識,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會安全”的轉變,提高安全防護水平。要將學習安全知識與動手能力相結合,讓全體員工學會各種現場急救的方法、現場安全措施的設置和安全工器具的使用方法,不斷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要認真召開班前會、班合會,充分認識班前會、班后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班前會上進行明確的安全分工,對工作任務、安全措施、危險點進行分析和詳細的安全交底;在班后會上要對全天工作的安全情況進行總結,找出存在的問題,對忽視安全、違章指揮、違章作業人員提出批評或處罰,對作業中發生的不安全現象進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
組織措施是現場管理的關鍵和前提,要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位、監督有效、人財物組織得當。技術措施是工作落實的具體辦法和程序,應以執行作業指導書和標準化作業程序為重點。安全措施是保證人員、設備和過程安全的具體實施辦法,應融于組織和技術措施之中,要以《安規》為準繩,以危險點分析為工具,以工作行為的控制、安全用具的使用、兩票三制的落實、危險作業的過程控制為重點。只有在生產過程中把這三項措施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安全地完成工作任務。要抓好生產過程中的危險點分析和預控,對可能發生危險的地點、作業場所、工器具和行為動作等進行全面詳細的分析并制定完整的預控措施,根據生產作業環境做出有針對性的應急措施和預案,有效地控制危險源。
現場安全管理是安全生產的第一道防線,搞好現場安全管理工作,落實好現場各項措施,是保證安全生產的重要手段。使現場每個工作人員對工作內容、安全措施、技術和質量要求做到心中有數,確保運行操作、檢修作業的每一項安全措施落到實處。
安全管理人員要常下現場,對各類違章要長期抓、認真抓、反復抓。只有深入現場,才能發現存在的問題,才能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在現場要查看“三措”是否落實到位;要檢查管理人員是否將“安全第一”的方針真正落到實處,領導干部是否有違章指揮現象;查看員工勞保用品穿戴是否規范,操作行為是否正確,安全意識是否到位;查看現場安全防護設施是否規范、到位;檢查現場的工作環境、安全通道、安全標識是否滿足工作的安全需要;檢查基層班(所)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情況;檢查安全培訓教育制度、各級崗位責任制、安全操作規程是否健全完善,是否能嚴格執行;檢查操作人員是否存在隨意違章的現象。
安全生產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要牢固樹立“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競爭力”的思想觀念,堅持不斷地強化安全管理,夯實安全基礎,推動安全管理工作的持續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