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丁 雪
隨著三網融合的日益推進,對于節目內容將會產生巨大的需求。此時,容易操作、穩定、質量好的便攜式設備越來越受到歡迎,同時也具體加速了“創意”及“內容為王”時代的實現。洋銘科技作為世界第一臺便攜式高清移動演播室的制造者,面對新的政策,也有新的應對舉措。
《電視技術》:您如何看待當前廣電行業的三網融合政策?
林鴻銘:目前國內外播出的電視頻道有很多,當前問題主要取決于是否有足夠的內容,而內容的受眾主要還是年輕人。在電視臺播出的是大制作的節目,信號的指標要求很高,需要較貴的設備才能滿足電視臺的節目制作。而三網融合之后,播出平臺隨之增加,這些大制作節目的數量遠不能滿足播出需要。相較之下,各種播出平臺要求的視頻質量不如電視臺那么高,而是以信息內容為主。所以當前國內外最重視的還是節目內容,這使更多元化的內容有更多機會,也讓一些年輕的創業者有更多的機會。
目前政府的政策是三網融合,在這個政策下,我們將配合市場的需求而改變。隨著三網融合的推進,節目制作的門檻變得更低,許多網站和個人工作室都可以打造自己的電視臺來制作視頻節目,這就需要在網絡上進行整合的管理,由此產生的商機是我們廠商要看到的。
《電視技術》:隨著內容越來越受到重視,也給洋銘帶來更多的機會。本屆展會上,洋銘科技推出了哪些產品來應對當前三網融合的政策?
林鴻銘:由于節目內容需求量大,需要大量的視頻制作人才,相對也帶動可移動的便攜式器材的需求。設備方面,像移動演播室我們已經推了三四年了,而今年又推出了移動導播車,之前運用在演播室和轉播車上的專業器材,進行了數字化的技術升級,除了擁有高質量的畫質外,導播車也日漸小型化。而本次展會中也推出了一款全新的低成本便攜式移動演播室系統,可以滿足大部分節目制作的需求。
《電視技術》:目前貴公司的市場定位是什么?
林鴻銘:目前市場的金字塔,最底層是消費者,最頂層是高科技,而洋銘的定位就是在中間段。若想要在國際競爭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須在“藍海”中拓展自己的市場,所謂“藍海”,是相對于競爭激烈的“紅海”市場來講的,而洋銘的經營策略在于開拓有更多機會的 “藍海”市場,比如做校園電視臺項目等等。洋銘的優勢在于集成項目,比如切換臺、通話系統等基本都做。
《電視技術》:目前國內市場與海外市場的產品各自有什么側重?
林鴻銘:歐美市場起步較早,他們更多地需要單機產品,國內市場與除日本之外的亞洲市場比較相像,都更需要集成的整套產品。目前國內市場的銷售份額有所上升,從1/6增加到接近 1/5,而目前國內市場主要集中在華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