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銀珍
以往乳腺增生癥被普遍認為是女性的專科疾病,近年來男性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主要是由于血液中性激素水平紊亂所致。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及對疾病認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男性乳腺增生癥患者走進了醫院乳腺科。其實男性乳腺增生癥是臨床上常見的男性乳腺疾病,約占男性乳腺疾病的90%以上,在乳腺外科領域占有重要的地位[1],以往臨床診斷主要依靠觸診及癥狀,而高頻超聲的應用為臨床提供了重要的診斷信息。本文回顧分析了42例該病患者的聲像圖特點,探討其臨床價值,以提高我們對該病的認識。
1.1 一般資料 2006年11月~2010年7月來我科檢查,并經臨床診斷、治療及病理診斷證實的的42例男性乳腺增生癥患者。年齡19~81歲,平均年齡45歲。其中左側增生21例,右側增生13例,雙側增生8例,左側明顯多于右側,1例患者伴有脂肪肝,另1例伴雙腎萎縮。
1.2 方法 使用Aloka SSD-2200,Mylab90及Logiq-5,探頭頻率7.5~18MHz。患者取仰臥位,以乳頭為中心對雙側乳腺常規進行環狀及放射狀掃查,測量腺體厚度,尤其對患側乳腺進行重點探測,并與健側對照,多切面、多角度觀察是否有占位性病變,發現占位性病變后以時鐘定位,說明其與乳頭的距離,特別不能忽視乳暈部位的病變。然后對雙側腋下進行掃查,主要觀察有無腫大淋巴結及副乳腺。
42例男性乳腺增生癥患者,用高頻超聲探測,于患側病變部位探及增厚的腺體,其厚度在6~24mm不等。其中雙側增生的患者中1例右側乳腺伴6mm×4mm的低回聲結節,1例患者雙側腋下伴厚3mm的副乳腺,1例患者右側腋下伴有淋巴結腫大。另1例單側(右側)增生的患者伴3mm×2mm低回聲小結節。男性乳腺增生癥高頻超聲聲像圖特點:患側增厚的腺體呈梭形或片狀,增生的腺體結構紊亂、回聲增強,呈粗大點狀或斑片狀[2],無包膜,CDFI未見明顯彩色血流信號。其深部為胸大肌,二者之間界限分明。
男性乳腺增生癥也稱為男性乳腺發育癥或男性乳腺肥大癥,由于生理性或病理性因素引起內分泌失調、激素紊亂所致的男性乳腺組織異常發育、乳腺結締組織異常增生的一種臨床疾病。Lewin首先明確提出了所有男性乳腺增生癥的激素紊亂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雌激素增多,另一種是雌激素/雄激素比值增高。現在還認識到環境污染對男性乳腺增生癥有一定的影響,主要是環境污染物中有一些類雌激素樣化合物,該化合物通過模擬人體內正常性激素的作用從而影響人的生長發育和繁殖。臨床以乳房增大、觸及腫塊或伴有脹痛、觸痛為主要癥狀,有時局部皮膚瘙癢,極少數患者有乳頭溢液表現,在年輕男性中發病率可達30%~40%[3]。男性乳腺增生分為彌漫型和分散型,前者肥大區邊緣不清,彌漫增生的組織融合到周圍組織內。后者呈局限性增生,邊緣分明[4]。對男性來說,它不但是一種疾病,有時會給他們尤其是年輕愛美男性帶來一些尷尬和苦惱。而且,男性乳腺增生癥長期不治療有可能惡變成癌[5]。男性乳腺增生癥須與其它男性乳腺疾病相鑒別:(1)假性肥大,患者肥胖,皮下脂肪層豐富,雙側乳房外觀肥大、飽滿,實質上乳腺組織并未增生,乳頭周圍無腫塊。聲像圖顯示腺體厚度<3mm,主要是脂肪層增厚。(2)男性乳腺癌,主要癥狀表現為患側乳房內腫塊,質地較硬,活動度差,常伴有乳頭溢液,聲像圖顯示腫塊邊界欠清,形態不規則,內部回聲不均,后方常伴有聲衰減,向周圍組織呈蟹足樣浸潤,CDFI多顯示腫塊內彩色血流豐富,常伴有同側腋下淋巴結腫大。
因此,作為我們醫務人員一定要對該病引起足夠重視。在此病的診斷中,超聲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高頻超聲可以直觀地顯示增生腺體的厚度、形態、范圍、內部回聲及其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可以準確診斷此病。結合CDFI,還可與男性乳腺癌相鑒別,對鑒別診斷困難的,可在超聲引導下進行穿刺活檢,為臨床治療措施和方法的選擇提供重要依據。在該病的治療中超聲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保守治療的患者,高頻超聲可以動態觀察增生腺體的厚度及內部回聲的變化情況,評價其療效。對保守治療無效者及時指導臨床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后,高頻超聲還可以觀察有無復發征象。總之,高頻超聲在男性乳腺增生的診治中有其獨特的優點:簡便、直觀、無創傷、無輻射、易操作、重復性好、檢查費用低廉等,筆者認為高頻超聲可作為男性乳腺增生癥影像診斷的首選檢查方法。尤其在基層醫院,如今高頻彩超多已普及,只要我們超聲醫生掌握了男性乳腺增生癥的聲像圖特點,診斷此病并不困難。
[1]梁燕,李樹森,廖明松,等.高頻超聲男性乳腺增生癥的圖像表現與診斷[J].四川醫學,2004,25(9):992-993.
[2]張縉熙.新編超聲診斷問答[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3:244.
[3]Fruhstorfer BH, Malata CM.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gynaecomastia[J].Br J Plast Surg,2003,56:237-246.
[4]諶章慶,唐朝暉,黃宇烽.男性乳腺增生[J].中華男科學雜志,2000,9(3):184-187.
[5]張玉榮.男性乳腺疾病臨床治療體會附48例報告[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8,29(16):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