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蘭
健康教育是基層計劃生育服務機構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向孕產婦及其家屬有計劃、有目的的開展健康教育,宣傳產前、產后保健知識、母乳喂養及衛生知識,消除緊張恐懼的心理,保持最佳心理狀態,積極主動配合治療,促進了產婦的早日康復。自2007年以來,筆者對轄區孕產婦實施健康教育,使得孕產婦的保健知識和自我護理能力提高。現將我們開展健康教育的做法內容總結如下。
產前健康教育的關鍵是要提高孕產婦識別對各種可能帶來危害的異常信號能力,正確處置,消除不必要的擔憂。
指導孕婦注意個人衛生,進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臥床休息,左側臥位。監測胎動,教授自計胎動的方法,做好自我監護:即每日早、中、晚各測胎動1h,三次測得的次相加乘以4即12h胎動次數,須于10次。若胎動減少或胎兒躁動,都有發生窘迫可能。
孕婦在尚未臨產前即發生破膜稱胎膜早破。孕婦自覺陰道流水,尤其是第一次流水特別,以后呈間歇性時多時少,指導抬高臀部,保持會陰部清潔。使用消毒衛生紙及會陰墊。
見紅和不規律子宮收縮一般稱分娩先兆。見紅在臨產前24~48h出現,陰道排出少量血性粘液組成的分泌物,俗稱見紅。是分娩即將開始的可靠征象。
分娩是指子宮有規律收縮開始到胎兒、胎盤娩出那一段的時間:初產婦約16~18h,經產婦約6~8h,分為三個階段。第一產程:從規律宮縮到宮口開全;第二產程:從宮口開全到胎兒娩出;第三產程:從胎兒娩出到胎盤娩出[1]。分娩腹痛是由子宮收縮引起的,子宮收縮貫穿于整個分娩過程中,臨產后能迫使宮頸管消失,宮口擴張,胎先露下降和胎盤、胎膜娩出。
介紹母乳喂養知識,示范喂奶體位,協助哺乳。進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多飲水,禁食辛、辣、涼食物,3~4h內解小便,以防發生產后尿潴留。加強母乳喂養,純母乳喂養達4~6個月,以后逐漸添加副食,1.5~2周歲斷奶。
生產當日應臥床休息,24h后下床活動,生活自理,護理嬰兒。會陰側切者取健側臥位,保持會陰部清潔,每日擦洗會陰二次,勤換衛生紙,避免體力勞動和長時間下蹲、站立、提重物。
母乳喂養知識宣教:(1)喂奶前應用溫開水清潔乳房,首次哺乳3~5min,以后按需哺乳,不限制時間和次數。(2)哺乳時應先吸空一側乳房,再吸另一側乳房;喂乳完畢,要強行將乳頭從嬰兒口中拉出,應輕按壓嬰兒下頜,讓嬰兒張口,乳頭自然從口中脫出。然后抱起嬰兒,輕拍背部1~2min,排出胃內空氣。(3)乳脹時應擠奶。
介紹新生兒護理相關知識:如黃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開始出現,6~7天逐漸消退,2周左右消失,期間要多喂水,加強母乳喂養,觀察黃染的程度及新生兒精神狀態。若黃疸出現早、重、持續時間長為異常。
采用口頭講解、示范、書面文字、看錄像等方式,做到因人而異、適時適地、循序漸進,達到理解、掌握、實用的目的[2]。
通過在社區對孕產婦開展從入院到出院一整套完整的健康教育,使產婦了解產前、產后的一些注意事項及保健知識,搞好衣、食、住、行,提高了自我保健與護理能力,改變了過去傳統的生活習慣,掌握一定的衛生知識,科學坐月子。提高了自身的健康教育能力,孕產婦也由被動接受轉向主動參與。
[1]樂杰.婦產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45-150.
[2]郭旗,孝玉影.健康教育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1999,5(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