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從主要重視養殖項目支持向促進形成健全的政策支持體系轉變。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在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的基礎上,適應現代養殖業發展的新要求,取消了屠宰稅、牧業稅、漁業資源增殖費等,實施了生豬、奶牛、水產良種補貼、捕撈漁船柴油補貼為主要內容的直接補貼政策,制定了生豬調出大縣獎勵政策,實施了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的調控政策,強化了動物防疫、質量安全、規模場改造、漁政漁港等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政策,完善了政策性保險、預警預報等風險防范政策,逐步建立了全方位的產業發展支持體系。
二是從主要重視產量增長向促進產量與質量共同增長轉變。始終把畜禽水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擺在突出位置,加大了養殖業標準化推行力度,建立健全了畜禽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機制,嚴格了產品質量安全從源頭到餐桌的全程監管,實現了畜禽水產品產量與質量同步增長。
三是從主要重視養殖生產向促進養殖生產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轉變。率先提出了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水產健康養殖,穩步推進了規模養殖場防疫條件審核制度和天然水域限養制度,堅持規模養殖場建設與環境污染治理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投入使用,加大畜禽水產污染綜合治理,促進了養殖生產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四是從主要重視畜禽水產飼養向促進養殖加工一體化發展轉變。突破了主要在養殖業內部配置資源的局限,更加注重立足城鄉互動大平臺,面向國際國內大市場,促進生產要素和養殖產品在產、加、銷一體化產業體系內大流動,養殖、飼料、獸藥、加工、營銷等都呈現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 徐飛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