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進城鎮化,放寬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戶籍限制,意味著更多的農村人口將躍過“農門”,成為“城里人”。毋庸置疑,農民“洗腳進城”將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和社會保障,但地方政府也不可一哄而上,盲目冒進。
據資料顯示,2009年我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5.4%,城鎮化進入加速發展階段。已經進城的2億多農民工尤其迫切,他們在城市工作、生活,子女在城市上學、成長,但受城鄉二元戶籍制度的分割,他們的身份依然是農民,不能享受城市的配套福利,在利益和情感上都與城市隔膜重重。因此,加快讓符合條件的農業人口逐步在城鎮就業和落戶,推進城鎮化,不僅是立足當前的形勢需要,更是著眼長遠的發展大計。但是,城鎮化切不可一哄而上,急于求成。城鎮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必須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城鎮化應該是人和經濟方式的城鎮化,有了產業和經濟的依托,城鎮化才有活力;只有通過創新和提升產業特色來帶動經濟發展,城鎮化才能少走彎路。對于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而言,城鎮化既是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是徹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歷史契機。既要大膽邁進,又要積極穩妥,才能讓城鎮化造福廣大農民,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繼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