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市永安鎮農技站(410300) 鄧啟長 張玉亭
湖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410005) 謝仲桂
王漢清1982年從湘潭農校畢業后,回到瀏陽市永安鎮農技站工作。在基層農技推廣工作中一干就是27年,2009年11月17日晚因勞累過度,倒在了追求豐收的路上,年僅47歲永遠的走了。
從一個普通的農家子弟到一位優秀農技推廣工作者,從一名普普通通基層農技推廣工作者到一位榮獲全國農技推廣先進標兵的高級農藝師。在基層農技推廣事業中,憑著對農村、農業、農民的一片真摯熱愛,對農技推廣理想的追求,他在用奮斗詮釋人生,用執著收獲希望,用智慧引領一方農民致富。他取得了事業的成功,贏得了廣大農民朋友的贊譽,獲得了社會的稱頌,這就是全國基層農技推廣工作者優秀代表——王漢清平凡而卓越的農技推廣人生。
他執意堅守基層農技推廣,用汗水和智慧詮釋著一個普通人生的真諦,展現了一位優秀農技推廣工作者的亮麗風采。
27年間,王漢清共引進推廣各類農業生產適用技術80多項,新品種50余個,新肥料、新農藥50余種,培訓農民近10萬人次,推廣優質稻2667公頃,使當地優質稻栽培面積達90%以上,建起了超級稻、國家糧食豐產工程、“種三產四”示范基地。他所帶領的農技站連續10余年被評為瀏陽市“十強農技站”、長沙市“示范鄉鎮農技站”。
為了把農民引上致富之路,王漢清經過反復調查論證,提出了“綜合開發山水、發展農家樂經濟,以村為單元,整合資源,發展規模種養業,實現種養興戶、大戶興村”的思路。20世紀90年代初,為了增強農民自身脫貧致富的能力,提高農民素質,王漢清把培養現代農民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他按農事季節印發水稻、烤煙、椪柑等栽培管理資料發放到戶,每年親自給農民授課不下20次。
1995年開始,他大膽地引進推廣旱育軟盤拋秧技術,經過2年的推廣,農民全面接受,每667平方米可為農民增產40公斤稻谷。2000年開始,他始終堅持把基地建設作為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的基礎來抓,大幅度調整產業結構。通過幾年的努力,全鎮糧食與經濟作物之比由2000年前的8∶2發展調整到現在的5∶5,形成了優質稻、烤煙、蔬菜、花卉苗木、優質水果等五大主導產業基地,種植業結構不斷得到優化。2007年永安鎮被列為湖南省超級雜交稻“種三產四”豐產工程項目實施重點核心試驗示范區,王漢清帶領全站員工創建了核心試驗區面積27公頃,示范區67公頃,實現了“種三產四”豐產工程項目超級雜交早稻每667平方米產量491.8公斤,超級雜交晚稻每667平方米產量563.06公斤。
他是一位老百姓稱贊的好站長,以他的遠見卓識和工作魄力創造了基層農技推廣的一個又一個奇跡。
作為南方稻區惟一的試驗區,永安鎮于1992年首次引進旱育秧技術。經過3年努力,在全區普及推廣,直接為農民增收糧食達5000多噸,使農民人均年增收60余元。
2002年6月,他積極組織創建永安鎮農業科技示范場,面積16公頃。經過幾年的精心運作,該示范場已成為優良種子種苗繁育基地、推廣農村實用技術的田間學校,2003年7月,被農業部授名“湖南省瀏陽市永安農業科技示范場”。
2004年,永安鎮被列為湖南省糧食豐產工程核心試驗區,經過5年努力,形成了核心試驗區面積267公頃,示范區2000公頃,并配合專家做好50余項試驗研究,較好地完成了該項目下達的各項試驗示范任務和集成研究任務,取得了很好成績。2008年9月13日成為第五屆國際水稻會議的觀摩現場,2009年6月12日他創辦的超級稻667公頃示范基地迎來了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同志親臨視察,得到充分肯定。
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召著周邊的每一個同事和領導,他成就了事業,也成就了自己的成功人生。
成功總是垂青于有思想、有準備和矢志追求、勇于創新的人。因此,他獲得了事業的成功,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他連續9年被瀏陽市農業局評為優秀農技站長,連續9年獲得瀏陽市政府嘉獎,連續5年被湖南省農業廳評為推廣農業科技成果和先進實用技術先進工作者,多次獲得省、市農業豐收獎,2007年被農業部授予“全國農業科技推廣標兵”榮譽稱號,2008年,他作為湖南省基層農技站惟一代表參加了全國農業調研會。而就在他過世的當天,長沙市農業局已將他推薦為2009年度“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個人”。這一個又一個沉甸甸的榮譽,凝聚著一位基層農技推廣工作者的不懈追求,譜寫了一曲基層農技人員的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