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湖南省委直屬機關黨校(410001)嚴 永
亮點三:高空墜物傷人無人認賬整棟樓業主可能 “連坐”
行人被高樓上拋下的東西傷害,此類事故近年頻頻發生,其責任如何確定?《侵權責任法》第85條規定: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本條規定“高樓墜物”致人損害案件,難以確定具體加害人時,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分擔損害。我國《民法通則》沒有就高樓拋物設立規定,法院在審判實踐中對拋擲物致損案件的處理,有的判決由受害人承擔損失,有的判決由建筑物所有人承擔責任,有的依據共同危險行為判決可能造成損害的部分業主承擔連帶責任,還有的依據公平原則判決各自分擔損害后果,出現了“相同案件結果不同”。但20世紀80年代成都法院裁判高樓墜落花盆傷人案件,判決由該單元2樓以上業主分擔賠償責任,此后為多數法院采納,形成判例規則。
案例:2006年8月某晚,武漢市民曾曉龍走在馬路邊人行道上,一個玻璃煙灰缸從天而降,砸中其頭部。曾曉龍因腦損傷,醫療費花去17萬元。經查,肇事煙灰缸是從馬路邊一住宅樓2樓以上靠馬路窗戶扔下,但2樓以上共23家住戶,均不承認自己扔下煙灰缸。23家住戶被告上法院。庭審中,只有2戶舉證證明從未在此居住,其他21家遂被判共同承擔賠償責任。
本案中所謂“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即是墜落煙灰缸的那個單元2樓以上的建筑物使用人(或者所有人),而不包括別的單元的建筑物使用人。
在此類案件審理中,相對于住戶來說,受害人顯然是弱勢一方,受害人揪出肇事者的難度顯然要遠遠大于住戶證明自己無過錯的難度。因此,法律才將高空墜物傷人作為一種特殊的侵權案,規定舉證責任倒置,住戶要是不能舉證自己清白就必須賠償,這一規定體現了對生命、健康權的優先保護。同樣性質的法律規定,在交通肇事責任認定中也有體現,機動車撞了行人,即使機動車一方無責也要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這也體現了保護弱勢一方的立法本意。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