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轉學, 包永剛
1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450440) 2河南省鄭州水利學校(450011)
建筑垃圾是指建設、施工單位或個人在建筑物的建設、維修、拆除過程中產生的垃圾,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概念。其主要組成為固體廢棄物,如廢混凝土塊、瀝青混凝土塊、施工過程中散落的砂漿和混凝土、碎磚渣、金屬、竹木材、裝飾裝修產生的廢料、各種包裝材料和其他廢棄物等。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工程建設增多,建筑垃圾的產生量也高速增長。有關統計顯示,我國建筑垃圾的數量已占到城市垃圾總量的30%~40%;在每萬平方米建筑的施工過程中,僅建筑垃圾就會產生500~600噸。
目前絕大部分建筑垃圾均未經處理而直接運往偏遠地區堆放或填埋,不僅占用了大量土地,而且污染了周邊的環境,以致在某些城市近郊已難覓可供充埋之地。因此,如何將建筑垃圾變廢為寶,進行處理再生利用是實現節約化生產、清潔化生產,實現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專家認為,“建筑垃圾如果不加以利用,就是垃圾;如果將建筑垃圾加以聚集、分類利用,建筑垃圾則會成為財富。”因此,有效的將建筑垃圾進行分類,進行綜合再生利用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道路工程具有工程數量大,耗用建材多的特點。因此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是道路設計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是降低工程造價的根本。而建筑垃圾,具備其他建材無可比擬的優點:數量大、成本低及質量好,道路工程是建筑垃圾的主要應用對象。
2010年上海世博會選址于上海市區黃浦江兩岸,原址基本為工業用地。原有廠房建筑拆遷產生的大量建筑廢棄物與建設場地原狀土體相混合,形成建筑垃圾渣土。使用高強高耐水土體固結劑 (High Strength and Water Stability Earth Consolidator縮寫為“HEC”),作為建筑垃圾渣土的膠凝材料,并應用渣土材料完成了世博園區內的大量道路建設,節省了外運堆放渣土和外調土方的大量費用,也免除了對周圍土地和環境的不利影響,實現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辦博宗旨。
目前,混凝土砂石料供應日益緊張,有些地區優質的天然骨料已趨枯竭,致使建筑工程的成本增加、質量下降。建筑垃圾中廢棄混凝土經加工后代替天然骨料生產再生混凝土材料,既可節約天然礦物資源,使廢棄混凝土得到再生利用,也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體現了可持續的經濟發展特點。
上海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曾在市中心“華亭”和“霍蘭”兩項工程的7幢高層建筑施工中,將結構施工階段產生的建筑垃圾,經分揀、剔除并將有用的廢渣碎塊粉碎后,與標準砂按1:1的比例拌合作為細骨料,用于抹灰砂漿和砌筑砂漿。北京城建集團一公司先后在9萬平米不同結構類型的多層和高層建筑的施工中,回收利用各種建筑廢渣840多噸,用于砌筑砂漿、內墻和頂棚抹灰、細石混凝土樓地面和混凝土墊層,使用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最近,針對建筑垃圾的循環利用,河南黎明路橋重工有限公司致力于研制建筑垃圾加工處理的重工設備,并于近期新推出了移動破碎站,整套設備占地面積小,可以隨時進入加工現場,而且移動破碎站不需要再配電力設備,有附帶的電機組完成破碎作業。
規范廢舊木材回收渠道,建立廢舊木材回收、分揀、加工、銷售循環體系和管理體系,促進廢舊木材回收站與林產品加工企業、造紙企業建立產業共生組合,實現廢舊木材的高效循環利用。
將廢棄的鋼材、鋼筋等金屬材料從建筑垃圾中分離出來,直接用于小型或臨時的建筑設施,也可以回爐后加工生產新產品。
隨著清潔燃燒技術的推廣,高硫石油焦渣作為循環流化床鍋爐(CFB)燃燒產物,產量逐漸增加。將廢舊建筑物磚瓦(如墻體、屋頂等)和混凝土(如道路、大型建筑物中的基礎、梁、板、柱等)收集、破碎至粒徑<8mm的顆粒作為再生磚的骨料,以高硫石油焦渣、粉煤灰等工業廢渣為膠結材料,制備高性能再生磚。
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還處于起步階段,各地區也出現了建筑垃圾循環利用的工程試點,但還需要積極吸取發達國家在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上的經驗,加強政策上的引導和鼓勵,積極地進行科學試驗研究,尋求符合國情的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模式。
[1]秦健,趙建新.建筑垃圾渣土在世博園區道路工程中的應用[J].中國市政工程,2009,03
[2]丁樹謙.建筑垃圾循環利用現狀及基本途徑[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09,03
[3]張晨霞.淺談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9,No.14
[4]夏慧慧,王堅,李巍.建筑垃圾在路基處理中的應用[J].城市道橋與防洪,2009,07
[5]孫彩霞,李秋義,李濤.利用高硫石油焦渣和建筑垃圾制備再生磚[J].青島理工大學學報,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