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福軍,胡曙東
(1.虎林市水務局,黑龍江虎林 158400;2.虎林市阿北澇區管理站,黑龍江虎林 158400)
水工建筑物基坑開挖時,如采用單一的集水明排方案,當開挖面低于地下水位一定深度時,往往在坑底出現無數的“冒沙”涌泉,坑底高程隨之隆起。如處理措施不當,再猛挖猛抽,就會造成邊挖邊冒、越抽越冒的狀況。無窮無盡的“細顆?!彪S水涌來,基坑內形成粥狀流體,人機難以作業,基坑無法挖深。人們通常把這種現象,叫做流砂現象。
仔細分析流砂現象,不難看出,流砂有著隨水來、隨水去的特點,其成因有二:①是基坑內外地下水位差大。這是形成“流砂”的必要條件,原因是地下水排水措施不當造成的,但在施工中是可以避免的。②是基坑土壤粉狀顆粒含量多。這是基坑土壤的內在因素,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先天”條件。粉砂、粉質亞砂土及粉狀顆粒含量多的土壤,都是形成流砂的主要地基土壤。
在水工建筑物施工中,出現流砂是常有的事。基坑開挖一旦出現流砂現象,輕則影響開挖進度,重則無法施工。處理不當,還可能造成嚴重“管涌”,掏空地基,使基底土壤完全喪失原有的力學性質,以致基坑報廢。因此,必須及時恰當處理。
如何處理流砂,將流砂轉變為穩定土。根據地質條件和工程特點來實施。具體的措施有:①打板樁法:將板樁打入坑底下面一定深度,增加地下水從坑外流入坑內的滲流長度,以減小水力坡度,從而減小動水壓力,防止流砂產生,此方法一般可解決基礎較淺的工程。②地下建筑墻法:此法是在基坑周圍先灌一道混凝土連續墻以支撐土臂、截水并防止流砂產生,這種方法投入大成本無法回收,一般不常采用。③群井降水法:根據土質的滲透系數與地下水位的高低計算出水量,依據水量在建筑物的周圍打井抽水降低地下水位,來防止流砂產生。④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井點排水,特別是輕型井點排水。輕型井點降低地下水位,是沿基坑周圍,以一定的間距埋入,在地面上用集水總管將各井點管連接起來,并在一定的位置設置抽水設備,利用真空泵和離心泵的真空吸力作用使地下水經濾管進入井點,然后匯入總管排出,從而降低地下水位。地下水降低后,可使所挖的土始終保持干燥狀態,改善施工條件,同時還使動水壓力方向向下,從根本上防止流砂發生并增加土中有效應力,提高土的強度或密實度,因此,井點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不僅是一種施工措施,也是一種地基加固方法,采用此方法降低地下水位,可適當改陡坡以減少挖土數量,但在降水過程中,基坑附近的地基土壤會有一定的沉降,因此,在施工時應加以注意。
輕型井點位置,一般根據基坑的大小、土質、水位、降水深度要求而定。當基坑或溝槽寬度<6 m,水位降低值≤5 m時,可用單排線狀井點,布置在地下水流的上游的一側,兩端延長一般不小于溝槽寬度,如溝槽寬度>6 m或土質不良,宜用雙排井點。面積較大的基礎宜用環狀井點。有時也布置為U形。以利挖土機械和運輸車輛的出入。環狀井點四角部分應適當加密。井點管距離基坑一般為0.7~1m,以防漏氣。井點管間距一般用0.8~1.6 m或根據經驗確定。
如基坑較大,單套抽水設備不涌滿足基坑開挖要求,可采用多套抽水設備,這時,井點系統要分段,各段長度應大致相等,分段地點宜選擇在基坑轉變處,以減少總管接頭數量,提高水泵抽吸能力。水泵應設置在各段總管中部,使泵兩邊水流平衡。分段處應設閥門或將總管斷開,以免管內水流紊亂,影響抽水效果。
如果基坑開挖深度大于井點管長度,則應降低井點管的埋置面,以適應降水深度的要求。在任何情況下,濾管必須埋在透水層內。為了充分利用抽吸能力,總管的布置標高宜接近地下水位,水泵軸心標高宜與總管平行或略低于總管,總管應具有0.25%~0.5%坡度(坡向泵房)。各段總管與濾管最好分別設在同一水平面,不宜高低懸殊。
在我省一些施工單位還采用水中挖土法、基坑凍結法和分段快速挖基法加以防治流砂,但以井點排水法使用最多。
[1]隋春蕾,張曉濱.流砂基礎施工處理方法[J].黑龍江水利科技,2008,36(4):147.
[2]牛治安.淺談流砂基礎處理[J].西部探礦工程.2005(6):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