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馳峰,盛素玲
1 浙江衢州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324000) 2 衢州學院建筑工程系(324000)
鉆孔灌注樁因其有許多特點,在建筑工程中應用普遍。鉆孔灌注樁對地質條件適應性強,無論對碎石、砂石、粘性土、強風化巖、軟質巖等地質均能適用,且施工工藝簡單,靈活方便,對周圍地質影響較小。但鉆孔灌注樁由于是在土層下施工,屬于隱蔽施工,施工過程中質量不好控制,成樁后也難以進行開挖驗收,故施工過程中鉆孔灌注樁的施工質量控制好壞,直接影響到整個工程的質量成敗。本文就如何進行鉆孔灌注樁的施工質量控制作簡要論述。
要進行鉆孔灌注樁的施工質量控制,首先要了解其施工流程,以下是鉆孔灌注樁的施工總流程。
樁位放樣→樁機就位→試鉆→泥漿池設置→泥漿配置→樁機再就位→樁機垂直度校正→放置護筒→泥漿護壁鉆孔→清孔→放置鋼筋籠→放置導管→澆筑樁身混凝土→成樁。
縱觀上述施工工藝流程,我們應從成孔質量控制與成樁質量控制兩大方面進行鉆孔灌注樁的施工質量控制。
鉆孔灌注樁的成孔質量控制包括對孔位、孔徑、孔深、孔的垂直度等方面的控制。以下結合施工實際就如何進行這四方面的質量控制作論述。
樁位的放樣要準確,應選擇具有豐富經驗的施工人員進行放樣。樁機擺放要穩固,對樁機擺放的土體進行夯實加強處理,使樁機擺放周圍土體具有一定的強度與密實度,防止土體位移。護筒放置位置要精確,護筒中心與樁位中心線偏差不得大于5 cm。在打樁時應采用隔孔打樁法施工。隔孔打樁法擴大了施工時樁與樁之間的間距,能有效的防止在打樁過程中發生的土體位移及坍孔。
鉆頭直徑的大小直接影響孔徑的大小,因此要選擇直徑合適的鉆頭,并且在鉆孔過程中及時檢測鉆頭的磨損程度,發現其磨損程度超過1 cm時就應及時更換,防止鉆孔直徑不符合要求。
在施工流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泥漿的配置也是施工流程之一。泥漿主要是起到護壁作用,因此為防止塌孔、縮徑,泥漿應嚴格按規范配置。泥漿基本配合比視土質情況而定,如土質較好,可采用自然造漿。如土質較差,孔壁不穩定,可選用下列配合比:膨潤土摻加率 8%~12%、增粘劑0.8%~1.2%、分散劑Na2CO3(純堿)1.5%~4%、其它(如加重劑、堵漏劑等)為適量(視土層性質而定)。
在樁機就位后應準確復核底梁的標高和樁具的總長度并做好記錄,以便在鉆孔完成后根據鉆桿露在地面上的長度來判斷鉆孔的深度,從而控制樁的深度。在復核鉆具長度時,應隨時觀測鉆具是否受力彎曲,并利用地質勘探資料,根據鉆進的不同深度和地質情況調整鉆進速度。
為控制孔的垂直度,鉆桿中心、鉆頭中心、護筒中心三者應在同一鉛垂線上,并用測錘或經緯儀在兩個方向進行檢測,以保證鉆進的垂直度,從而控制樁的垂直度。前述所提樁機基礎土體的加固處理也是進行孔垂直度控制的重要措施。
從施工流程圖中我們可以看出,鉆孔灌注樁成樁包括鋼筋籠的制作、樁孔的清理、樁身混凝土的澆搗、樁頂的質量控制等。
鋼筋籠的制作首先應控制其材料的合格性,包括出廠廠家資質證明、產品合格證等,且鋼筋規格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并要控制好鋼筋的制作質量。
鋼筋籠制作除要嚴格按照鋼筋工程施工規范外,鋼筋籠可采用三點或兩點起吊,以防鋼筋籠變形,緩慢入孔,不得高起高落,如發現有卡位現象,應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消除障礙后,再進行下一步工作,不能強行吊放,否則容易造成坍孔、鋼筋籠變形等現象。一般產生卡位的原因有兩點:首先可能是鋼筋籠未垂直吊放造成卡位;其次是成孔產生了偏斜造成卡孔。
鉆孔灌注樁在成孔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沉渣,因此在成孔過程中需要在樁孔中壓入泥漿,利用泥漿的浮力循環帶出沉渣,進行泥漿循環清孔。首次清空孔并不能完全清理干凈沉渣,在放入鋼筋籠后,由于鋼筋籠的撞擊,懸浮在泥漿中的沉渣重新沉底,此時需要進行二次清孔,才能保證成樁質量。
樁身混凝土應采用合適的配合比,防止離析,坍落度應控制在18~20 cm范圍內。下放導管時,導管在混凝土表面的埋置深度一般宜保持在2~4 m,嚴禁把導管底端提出混凝土面。首次澆筑混凝土必須保證導管埋入混凝土達到1 m以上,以免導管下口未被埋入混凝土內造成管內反漿現象。上拔導管時應拔幅小、拔頻大。導管上拔的幅度要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不能太大,上拔的次數可以適當增多,從而防止大幅度拔除導管產生的混凝土對孔壁的沖擊所造成的坍孔、樁身夾泥等現象,且能減少混凝土的離析。
鉆孔灌注樁的樁頂標高應超過樁頂設計高程0.5~1 m,施工承臺前,高出部分應予以鑿除,不得有松動的混凝土碎片。
通過如何對鉆孔灌注樁的成孔過程施工質量控制,和成樁過程施工質量控制的闡述,我們了解到鉆孔灌注樁的施工質量是具體可控的,通過上述兩方面的控制,能有效保證鉆孔灌注樁的施工質量,為確保建筑物的施工質量打下良好基礎。
[1]JGJ94-2008,建筑樁基技術規范[S]
[2]JGJ4-80,工業與民用建筑鉆孔灌注樁基礎設計與施工規范[S]
[3]JGJ18-2003鋼筋焊接及驗收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