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濤
(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江蘇南京210036)
環境監測科研管理對策分析
張 濤
(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江蘇南京210036)
環境監測科研是環境監測發展的動力。為做好環境監測科研管理工作,促進環境監測事業發展,本文結合工作實際和認識,提出了創新環境監測科技管理機制,強化前瞻意識,抓好科研課題的立項,組織好科研成果的申報和轉化,重視科研信息收集,建造平臺,擴大科研集群效應,培養環境監測科技人才隊伍等建議和對策。
環境監測;科研管理;對策
環境監測是環境管理的基礎,是環境保護的技術支撐,目前,環境監測以建設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為根本任務,環境監測的進步不僅需要裝備先進的儀器設備,更需要有技術的進步和創新??蒲泄芾砉ぷ麟m不能直接決定科研成果的深度與創新程度,但對科研項目的順利開展、成效等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做好科研管理工作,完善科研制度,健全機制,在管理機制和管理手段上不斷探索和實踐,對提高環境監測科研水平,加大環境監測為環境管理服務的深度和廣度,提供更好的支撐。
長期以來,我省環境監測科研重視技術的研究,而忽視軟科學和戰略問題研究能力和研究人才的培養,研究能力和研究人員比較缺乏,對環境保護和環境管理政策上的貢獻較小,特別是對重大環境問題缺乏超前研究,環境監測科研往往滯后于環境管理需要。
目前,國外環境監測和環境科技的前沿已轉向環境與健康以及生態的研究。對此,我省的投入和重視程度還不夠,研究才剛剛起步。如有毒有害化學污染物,包括環境荷爾蒙、持久性難降解有毒有機物(POPs)等對環境、生物和人體健康的影響還未進行深入調查和研究,其生態安全缺乏必要的基礎研究與技術支持,難以提出有效的控制對策或方案。
雖然我省每年都取得不少環境監測科技成果,大多最終只是停留在成果階段,不少科技成果在通過驗收后便束之高閣,使一部分科技人員誤認為取得科技成果只是為了結題和評獎,從而缺乏進行成果轉化和實際應用開發的動力[1];加上監測科研大多取得的是社會效益,難以用經濟效益去衡量,使得一些科技成果難以實用化、市場化,科研成果的轉化率和規模效益不高。
我省每年開展的環境監測科研有幾百項之多,但大多數科研沒有充分利用高校、研究機構和全省的監測網絡優勢、人才資源和先進的儀器設備資源,所研究的課題涉及面窄,也不夠深入,環境監測科研總體水平有待提高。
環境監測日常任務繁重,科研投入時間和力量都比較少;雖然有大量的環境質量監測數據,但深度分析成果少,科研力量相對薄弱。環境監測科技隊伍中,學術帶頭人缺乏,優秀中青年科技人才偏少,高層次研究人才比例與環??萍及l展現狀和環境管理要求不相適應。
增強科研工作的實力和創新能力,建立科學合理的科研管理機制是基礎。首先要構建具有激勵機制的科研管理制度,完善科研成果的獎勵制度,吸引優秀人才加入監測科研隊伍,鼓勵技術骨干大膽探索,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在研究中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各方面參加監測科研的積極性,在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科研管理制度需將精神獎勵、物質獎勵和考核等措施有機地結合起來,精神獎勵能提升知名度和學術地位,是科研創新的動力;物質獎勵是對科技人員的肯定,更實惠;考核措施可以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也可以營造監測科技人員相互競爭、共同參與監測科研主動性。管理機制應鼓勵創新,支持科研人員挑戰技術前沿,開展多方位合作,發揮科技帶頭人在監測科研中的輻射效應和帶動作用。管理方式上需成立專門的科研管理部門,在課題選擇、資金分配、督促和檢查科研任務的完成、解決計劃實施中的問題和困難等方面做好課題的計劃管理和后勤服務[2]。
監測科研是環境監測發展的動力和源泉,面對日益深化的環境管理和層出不窮的環境問題,必須通過創新解決技術難題、優化業務體系、提升服務效能。環境問題往往先于環境保護措施出現,超前考慮、科學分析、合理應對,是解決各類環境問題的普遍要求。從另一方面說,環境監測技術水平決定著環境保護工作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好前瞻性的監測技術儲備至關重要??蒲泄芾聿块T要注重分析現有的基礎、優勢、監測發展趨勢、國家的相關政策和環境管理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圍繞說清污染源狀況、說清環境質量現狀及其變化趨勢、說清潛在的環境風險,研究健全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天地一體化監測網絡以及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等[3,4]。注重從戰略層面遴選研究方向,引導并選擇好研究項目,加強對環境監測領域重大的技術、管理問題的科研攻關,為環境管理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技術保證。
科研成果是環境監測科研成效的重要標志,環境監測系統雖然做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往往停留在本站事務性工作,信息共享程度低。作為科研管理部門,必須對科研課題的研究成果進行系統分析和水平評價,注意把握科研成果的創新性、先進性和實用性[5]。一方面強化科研成果的申報工作,及時組織成果的驗收或鑒定,組織申報國家成果或申報專利,把握國家科研信息,申報國家及省各類科技獎項,使科研成果社會化;另一方面了解科研課題應用領域,適時加以推廣利用,提高科研成果的轉化率。
一般來說,每項課題由課題負責人負責,即執行的是課題負責人制,課題一經立項,課題負責人根據合同書或任務書要求負責組織實施。環境監測機構與大專院校以及科研部門工作性質不同,近年來,隨著環境保護工作的深入,監測任務日益繁重,往往怱視了科研時間和人力的投入。要高質量地開展課題研究工作,除課題負責人要認真執行合同書或任務書要求外,科研管理部門要增強服務意識,加強對課題實施工作的指導協調和督促檢查,加強科研計劃管理,保持計劃的嚴肅性,對科研項目進度定期調度,發現問題及時研究解決,保證課題計劃的順利實施。科研項目研究過程管理可制定文件化的管理制度,使課題管理更加規范,有據可依。
論文的發表是科學研究成果的一種體現方式,目前學術期刊數量繁多,良莠不一,如果單位制定的論文管理目標,僅注重考核論文數量,不注重論文質量,這種導向往往會讓技術人員選擇一般性的期刊上發表論文,有的甚至在一些以盈利為目的刊物上發表,不利于單位整體實力的提升。科研管理部門應做好領導層的參謀,制定相應管理措施,加大高水平學術論文的獎勵力度,完善論文發表的評價方法,鼓勵科技人員在中文核心期刊、SCI、EI收錄的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期刊上發表論著,引起國內外行業界的關注,受到同行認可,樹立單位在國內和國際上的品牌效應。
在知識激增的今天,能否提供前沿性的科技信息,已成為影響科學研究質量和知識創新效率的重要因素[6]。只有不斷了解國內外環境監測新技術、新成果、新知識以及發展趨勢,及時跟蹤環境保護管理、社會發展等最新動態,才能跟上環境監測的快速發展,環境監測的科研立項才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預見性,科研工作才有實用價值。
目前互聯網信息非常豐富,作為科研工作者應加強專業知識、網絡知識的學習[7]。一是重視網絡資源開發和利用,應與《維普數據庫》、《萬方數據庫》等建立查詢業務,為科研人員上網查閱各類科研成果及論文提供方便。二是科研管理人員可以建立專題科研信息管理系統,通過網絡等各種渠道把采集到的科研信息及時發布,建立本單位專業文獻檢索體系,讓科研人員方便獲取。
監測科研應建立“開放、流動、競爭、合作”的新型環境監測科研運行機制,建設協作和資源共享平臺,優勢互補、強強聯手、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促進環境監測學科的快速發展[8]。一是加強高校、科研院所的溝通聯絡,充分調動其人才和科技資源,開展協作和合作,推動科研發展;二是可以與行業科研院所以及企業科技人員聯合,發揮其專業和技術優勢,進行應用成果研究;三是建立國際合作交流渠道,拓展新的研究領域,掌握國際研究動態;四是開展高質量的國際國內學術研討與技術交流,營造學術氛圍。五是創建各類科技平臺,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通過多年的努力,建立“國家環境保護地表水環境有機污染物監測分析重點實驗室”和省級博士后工作站等,設立監測基金支持科學研究,擁有《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環境監控與預警》期刊,以這些科技平臺,集合環境監測領先技術,營造環境監測科研氛圍。
做好科研,人才隊伍是關健因素。作為科研管理部門,需要制定人才培養的規劃和計劃,在各環境監測技術領域培養高、中、低層次科研團隊,有針對性對一些監測技術優先領域構筑人才高地,形成學術帶頭人。實施環境監測人才的更新和選拔機制,建立動態管理環境監測科技人才與專家信息系統,發揮省、市、縣監測系統技術優勢,采用請進來、送出去的培訓辦法,加強教育和培訓,在科學研究中不斷發現人才,創造機會,調動和激發專業技術人才的積極性和創新性,形成核心競爭力。
[1]葛蕾.如何發揮科研管理在研究型氣象業務建設中的作用[J].暴雨災害,2007.3:92~96.
[2]郝英群.環境監測科研管理相關問題探討[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03.3(15):36~38.
[3]李國剛,萬本太.中國環境監測科技發展需求分析[J].中國環境監測,2004,20(6):5~8.
[4]畢軍,曲常勝,黃蕾.我國環境風險預警現狀及發展趨勢[J].環境監控與預警,2009.1(1):1~5.
[5]林虎.發揮科研管理在醫院學科建設中的作用[J].中國民康醫學,2007.8:672.
[6]鄭萍,王秦玲,羅書練.發揮醫學信息服務在醫院科技創新中的作用[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06.27(3):239~240.
[7]黃家怡.論高??蒲泄芾砣藛T應具備的五點意識[J].科教文匯,2007.4:5.
[8]張濤,張寧紅,黎剛.探索資源共享機制研發環境監測技術轉化平臺[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07.19(3):1~3.
X322
A
1673-288X(2010)05-0024-03
張濤(1968—),女,江蘇人,研究員,從事環境監測和科研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