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共黨史學家、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研究會會長石仲泉做客人民網,并與網友交流。
石仲泉表示,30多年來,我們的黨史研究破除了路線斗爭史的框框,避免了只講李大釗不講陳獨秀的現象,而一些復雜的歷史現象,可通過黨的指導思想的兩個趨向來得到合情合理的解釋,這是30年來黨史研究中出現的新觀點、新突破。
石仲泉表示,這些年黨史研究中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也很重要,黨史研究破除了過去長期把黨史寫成一個單純的路線斗爭史,跳出了這個框框,破除了這個框框。把黨史變成路線斗爭史就很絕對化、很簡單化了,什么都是一貫正確,誰錯誤,功勞都不講,這太簡單,不是這么回事。
石仲泉說,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這樣破除了路線斗爭的框架,那么怎么來說明黨的歷史的曲折發展,這就產生了一個新的觀點,就是黨的指導思想,有兩個發展趨向,一個是正確的發展趨向,這個趨向占主導地位時,我們黨的事業就比較順利,發展比較健康,取得成就比較偉大。另外一個趨向,就是錯的發展趨向,這個趨向占主導地位時,我們黨就遭受挫折,失誤就比較多一些。比如說,“文革”,比如說“大躍進”、三年困難時期,一直往前推,1957年反右派斗爭擴大化,就會發生這樣的問題。他不是以某個人單純的路線,這個正確和錯誤可以在同一個事件上表現出來。